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狼山(二)

(2024-08-24 11:11:19)
标签:

南通狼山

关帝庙

金沧江墓

法乳桥

石坊三墓

分类: 江苏风景

   狼山坐邻长江,是南通著名的景点之一。山上树木葱郁、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骆宾王墓、三仙祠、支云塔等,登上山巅可俯瞰长江,风光佳。狼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这里的佛教建筑遍布全山,是礼佛祈福的胜地。南通狼山(二)狼山关帝庙  

南通狼山(二)进入大门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一个普通的院落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进入正厅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关帝像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墙壁的浮雕为有关关帝的故事及庙宇的介绍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快斩颜良、赤壁之战 

南通狼山(二)千里单骑 

南通狼山(二)文庙、武庙、羽战长沙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伽蓝神庙 

南通狼山(二)前面是石坊三墓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骆宾王、宋金应、刘南庐墓

南通狼山(二)   墓南合建一座高大的三门花岗石牌坊,牌坊两边石柱上刻有褒扬骆宾王的一幅联,上联是“笔传文史一檄千秋著”。下联是“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

南通狼山(二)牌坊背面

南通狼山(二)骆宾王、金应、刘南庐墓介绍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与徐敬业在广陵(今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撰“讨武曌檄”,一文震动朝野,留名千古。兵败后下落不明,一说逃逸于邗之白水荡(今启东吕四)。
南通狼山(二)   关于此墓的来历,见于朱国桢的《涌幢小品》之《骆宾王冢记》一文,明正德九年,被一位曹姓老农掘地时发现,地点在通州(今南通市)城北黄泥口。墓石题作“唐骆宾王之墓”。
南通狼山(二)   清乾隆十三年,寓居通州的闽人刘南庐,于黄泥口访得旧墓,已成一抔残土,大半浸于水中。挖掘后得一断石,见“唐骆”二字及枯骨,后清董太守移葬于狼山。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骆宾王墓介绍
   
南通狼山(二)   金应,江西吉水人,南宋末受任江南西路兵马都监。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随文天祥保卫都城临安;官至承信郎,追随文氏二十余载,共历险难,后亡命通州,一病不起。死后,文天祥葬之于南通西郊雪窖。
南通狼山(二)   时为德佑三年闰三月十一日。清顺治十六年,金墓被大水冲淹,王犹定清知州彭士圣检遗骨,纳石函中,进行移葬。乾隆十二年,刘铭芳又寻至墓前,见其瓦砾横播,杂草丛生,而牛羊满目,竟典衣鸠工,后丁有煜资助移葬狼山。

南通狼山(二)   刘铭芳,号南庐,福建人,擅长诗文。乾隆三年来游南通,先后寓居七年,搜遗访阙,主编《南通五山全志》二十卷,还编写过其他史志多部,颇得佳评。晚年着力编辑清代诗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卒于如皋雨香庵,享年五十六,葬于狼山骆丞墓右侧。十年动乱期间,以上三墓碑及石坊均受破坏,墓前石坊亦损毁遗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修复。

南通狼山(二)骆宾王、金应、刘南庐墓碑 

南通狼山(二)回望 

南通狼山(二)23年狼山“五福临门”标志

南通狼山(二)   沿骆宾王墓石阶向上,翠木掩映中,挑出一方墓台,那就是朝鲜爱国诗人和著名历史学家金沧江的墓。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   金沧江名泽荣,字于霖,别号沧江、长眉翁、韶濩生。1850年出生于朝鲜开城府,祖居庆尚道花开县。7岁开始受学,42岁以诗考中进士。历任史局编修,中枢院参书官兼内阁参书官、弘文馆纂辑所委员等职,官至三品通政大夫,主要从事编写朝鲜国史的工作。对于史事,他据实直书,对朝鲜积弱之由大胆直言,受到有识之士的崇敬。
南通狼山(二)
   1905年,日本侵略朝鲜。为了不做记户亡国奴,金沧江携妻女及大批史籍来华,在上海见到张謇。张謇早年随庆军驻朝鲜时就与金沧江相识,所以邀请金沧江来华居,安排到南通翰墨林印书局任编校。金沧江在来华以后,结识了很多朋友,如严复、梁启超、屠寄等。南通的朋友则更多。朋辈的友好,让金沧江感到“通州从此属吾乡”。他在南通整整生活了25年,他利用在通的稳定生活,编写朝鲜国史和朝鲜诗文集,计有《韶濩堂集》、《韩史綮》等多种。南通狼山(二)   金沧江在南通最初住在城东南畚营,后移居许家巷,1915年定居于西南营,自命其宅为“借树亭”。有亡国之痛的金沧江,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朝鲜的局势,以致与人“谈及朝鲜事,辄辍笔流涕,甚至痛哭”。当朝鲜爱国青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后,他为之作传。.朝鲜亡国后,他着自制丧服三日,以记国耻。他为儿子取名光祖,意在光复祖国。爱国志士在上海成立临时政府,他作陈情书致中国政府讲述中韩唇亡齿寒的关系。南通士人为明朝抗倭英雄曹顶修停纪念,他慷慨赋诗,号召共同抵抗日寇。
南通狼山(二)   1926年老友张謇去世,他伤感不已,感叹“今日都来成一错,奈何淮月奈江风“。1927年,中国政局动荡,金沧江感到借中国之力复国无望,遂于抑郁悲愤中服毒自杀。金沧江逝世后,南通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把他安葬于狼山。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金沧江墓冢用混凝土浇成,前立石碑,碑上刻“韩诗人金沧之墓。”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一座洁白无暇的石桥横跨在玉带河面之上,这就是法乳桥。

南通狼山(二)   广教寺法乳堂前的金刚殿,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当年建成不久,汹涌的江涛直扑眼前,大殿数度困入水中。地方志上记载,明隆庆三年(1569)七月十四日夜暴风骤雨,江海泛滥成灾,“拔木发屋,溺死者不可胜数”,金刚殿被淹。南通狼山(二)   为保护寺庙建筑,人们用石块在殿前筑起护潮的堤坝,阻止江潮侵袭。后来形成一块台坎,被称作“护潮台”,也即今天金刚殿前的小广场。泽国就在眼前,洪波踩在脚下,护潮台曾经作为当年的水师统帅操练水兵和检阅船舰的阅兵台。
南通狼山(二)  
南通狼山(二)广教寺山门(金刚殿)

南通狼山(二)站在广教寺山门前往南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