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龙井(二)

(2024-07-01 09:01:57)
标签:

杭州龙井八景

摩崖石刻

翠峰阁

风篁岭

过溪亭

分类: 有关杭州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慕龙井山水与茶名,先后四次巡幸龙井,寻山问水,观茶作歌,作《龙井八咏》,御题“龙井八景”——风篁岭、过溪亭、方圆庵、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龙泓涧、翠峰阁,誉为“湖山第一佳”。1985年,“龙井问茶”列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杭州龙井(二)杭州龙井摩崖石刻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题记”: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三月下口湖北汉阳杨苔口山偕同涂啸雲蔡树棠来此一游相坤书。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题记”:中华民国第一辛酉五月二十二上海县树炘景炎嘉定周振浴尘沦茗于此摩崖诗之。

杭州龙井(二)“请勿吸烟”,石上有字,但看不清。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题记”:任戊岁口春古黄履安朱华然董安其宣甘芾林口敷偕游口此以誌景仰。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湖山第一佳”刻石,在龙井“秀萃堂”东面半山腰,自右往左,行书,每字高40厘米,宽22厘米。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湖山胜境”刻石,在龙井“秀萃堂”东南半山腰,自右往左,楷书,每字25厘米见方,其下有自右往左11行字,字迹 漫漶不可辨。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绿阴深处”题刻,在龙井距“湖山第一佳”题刻石6米处,自右往左分2行,行书,每字高28厘米,宽20厘米,民国21(1932)许令筠题。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摩崖石刻“孙吉甫题诗”:寺虽萧寂地虽偏看有湖光聼有泉乐水乐山仁智事纯根念人欲学参禅 民国二十二年乙秋孙吉甫作释口山录。

杭州龙井(二)   “翠峰阁”,是八景中位置最高的一景,此处秀石森峭,峦翠欲滴,为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乾隆曾经登上翠峰阁远眺,览尽龙井胜景,并欣然题名为“湖山第一佳”。如今将其镌刻在翠峰阁旁的山崖上。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翠峰阁内景的匾额,为乾隆御笔亲题。亭内有楹联:“泉聚龙泓低吟石罅;云揩鸟迹暂息林梢。” 为王漱居先生撰并书。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藻井

杭州龙井(二)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慕龙井山水与茶名,先后四次巡幸龙井,寻山问水,观茶作歌,作《龙井八咏》,御题“龙井八景”——风篁岭、过溪亭、方圆庵、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龙泓涧、翠峰阁,誉为“湖山第一佳”,这就是御书楼的由来。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御书楼位于乾隆帝御题“湖山第一佳”摩崖石刻之侧,即其题诗咏赋、撰《龙井八景》之处。此楼为2005年重建。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御书楼”楹联之一:湖山佳处留清韵;襟抱开时发浩歌。吴亚卿撰并书。

杭州龙井(二)“御书楼”楹联之二:攲石玲珑云作谱;修篁排宕岭如弦。吴岩茂撰、陈伟书。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御书楼内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凤篁亭在“龙井八景”的风篁岭。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凤篁亭的正面横匾“凤篁亭”为乾隆御笔,亭柱有柱联:缘阶井溜通泉乳;绕殿花香挂薜萝。

杭州龙井(二)   风篁岭可以称得上是被踩出来的风景名胜,8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这里住有一位高僧辩才。因为他的名声在外,不仅许多普通人到这里来拜见他,就连大文豪苏轼、秦观等人也多次来这里与他谈天说地,吟诗作对。  
杭州龙井(二)   高僧辩才为了方便游人,就开辟了一条山路,并种植了许多的竹子,这条山路被踩了经年累月之后就形成了一条修篁夹道的盘纤小路,也因此有了风篁岭的名字。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风篁阁楹联:炉篆得芗抽露穟;石泉借茗作云涛。郑清之诗句、沈浩书。杭州龙井(二)(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龙井(二)涤心沼,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涤心沼在龙泓涧上游,龙井寺门外。龙井泉水流经此处,因地势落差,形成沼泽水潭。《寿圣寺记》称沼曰涤心,渊清澈也。“涤心”之含义与佛教中的“洗心”意义近似,“涤心”即清澈之意。近旁建有涤心亭。
杭州龙井(二)如今涤心沼是可供游客品茗吃饭的民宿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摩崖石刻“滌心沼”乾隆的御题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过溪亭,位于龙井寺门外,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首。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   过溪亭传说是杭州百姓为纪念苏东坡和辩才过虎溪的故事而立的。据说当年苏东坡去龙井探望隐居的辩才大师,两人一见如故,苏东坡走时辩才大师送行,辩才大师曾经定下规矩,送客最远不过虎溪,而这一次他经常一送送过了虎溪,左右的随从惊呼:“远公又过虎溪了。”于是就在溪上建亭,名“过溪亭”,而因为杜甫有“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的句子,又名“二老亭”。

杭州龙井(二)亭前匾额上书“龙井”二字,正面匾额题字“过溪亭”。

杭州龙井(二)“龙井”两亭柱刻有一组楹联:三笑曾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亭的另一面横匾是“二老亭” 
杭州龙井(二)

杭州龙井(二)匾额“二老亭”为苏轼题 

杭州龙井(二)   苏轼《过溪亭》:“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苏东坡就在写完诗的第二年,辩才就去世了。当时,苏轼已被调到颍州,听到这个消息悲恸不已,却无奈远在他乡,无法前去吊唁。此后,苏轼再也没有到过杭州。
杭州龙井(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