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2024-03-15 09:12:18)
标签:

无锡锡惠公园

第二泉

竹炉山房

云起楼

雨秋堂

分类: 江苏风景

   禅茶一味是禅文化和茶文化的融合,通过茶去领悟禅的意义,众多的名人雅士,大德高僧,帝王将相都喜欢喝茶、品茶,把茶作为修身静虑的伴侣。有好茶,一定要配上圣泉水,相传唐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分出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此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宋徽宗时,此泉水成为宫廷贡品;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时至今日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此泉就位于千年古寺惠山寺内。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从惠山寺大同殿的小边门出来,进入一个有长廊的院落。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此廊通往昭忠祠、云起楼、玉皇殿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依山所建长廊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云起楼,因曲折的廊桥逐步向山上盘升,好像是通向云中一样而得名。云起楼的前身是惠山禅寺的僧房,因为清朝的康熙皇帝要来惠山寺,当地的地方官僚便将这处僧房改建成如今的盘山上升的回廊。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帝来惠山寺时,就在云起楼前接驾的。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门锁了,上不去,只能在网上下图。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云起楼根据清代诗人姜宸英“山取腾踔如龙,楼取变化如云”之意,起名为“云起楼”。(网络下载图片)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网络下载图片)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云起楼建筑,借山依坡,曲廊盘旋,从低到高,层次分明;经曲折回廊到顶端,假山接真山,花木、泉石、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如袖珍的山麓园林,形成一组高低起伏、布置得体的古建筑群。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1946年,为了培养新中国的新闻记者,根据战争和政治形势的发展需要,按照抗大的办学形式,中共中央创办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中新专,是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以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为目标的学校。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1949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华中新专随之南下。71日,学校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新校址选在无锡西郊的惠山北麓。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1950年,随着苏南、苏北、南京两区一市合并组建江苏省,新专改名为江苏新闻专科学校;随后,新专融入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现已发展为这两个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在云起楼的中段,有门墙拦腰隔断,题名“隔红尘”,说的是清代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时和惠山寺和尚参悟佛理禅机的一段典故。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当年康熙皇帝来到惠山寺,听说这里有个得道高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颇有当年诸葛之才。于是就来寻访这位高僧。谁知高僧早早听说,不愿相见,就借这座云起楼,在门楣上刻上“隔红尘”三个字,在高楼上避而不见,“方外之人,不理俗事也。”皇帝也是超脱之人,微微一笑,就此作罢。据说高僧后来也终生没有再走出过”隔红尘“,没有走下云起楼。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一道窄窄的门上去,确实颇有隔断红尘的味道!跨过此处则与世隔绝,再上则为佛门仙境。拾级而上,顶端便是一处木楼,仰可观龙山之姿,俯可察二泉之胜。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往下走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右边是竹炉山房,左边是雨堂。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竹炉山房后有主要厅室“雨秋堂”,光绪末年改建。堂名来自王绂的“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的诗句。雨秋堂一额,是张辛稼书于1980年。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进入雨秋堂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中堂有精致的三架楠木落地飞罩,镂雕双龙戏珠图案,尤为名贵。还有乾隆手书的“顿还旧观”匾。两旁新制一联:冰雪清姿,岂受缁尘点污;岁寒贞节,何妨劫火焚烧。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堂中壁中间是老乾题跋《竹炉煮茶图》,两边是《晴竹》、《雨竹》,都是明代王绂(念王服)所作。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明洪武二十八年,惠山寺高僧普真(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炉,煮二泉水泡茶,并请王绂绘图,王达撰文,名流唱咏,装帧成卷。隆庆间,竹炉及图卷移至惠山寺弥陀殿。万历二十三年(1595),殿毁于火,邹迪光重建,更名竹炉山房。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后竹炉图卷渐增新篇,至清乾隆时,成海内珍品。弘历南巡,数次借阅并作题咏。1779年图卷焚毁。又乾隆帝仿王绂笔意亲补竹炉首图,命人补绘补写全部图咏,赐内廷收藏王绂《溪山渔映图》,又命将历次幸惠山御制诗,摹镌刻碑,于山房右侧建宝翰阁一并收藏。按竹炉图卷摹刻的碑石则嵌于山房内之秋雨堂。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咸丰十年(1860),惠山寺毁于兵火,竹炉及图卷尽失。劫后余存的竹炉山房石刻,计宝瀚阁旧物三方、秋雨堂旧物三十五方,均嵌于清末重建的秋雨堂。其中干达《竹炉记》、《竹炉清咏序》及王绂、王达等五人提诗,系明卷原迹,余者包括王绂《晴雨竹》均为清刻。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竹炉山房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康熙和乾隆二帝生前都是六下江南,写下了大量诗篇,光乾隆帝仅在锡惠一带就留有一百多首诗。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竹炉山房里有三块乾隆御碑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正中的一块御碑,正面刻的是乾隆首次来惠山写的《咏惠泉》:“石甃淙云乳,何从问来脉。摩娑几千载,涤荡含光泽。澄澈不受尘,岂杂溪毛碧。鸿渐真识味,高风缅畴昔。”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乾隆诗:川路遥看见画山,轻云淡日蔚孱颜。湍飞吟兴于何是,只在泉流峰峙间。烟溪暂泊换轻舟,两岸麦苗绿似油。致我欣然诚在此,宁港旨意为清游。寄畅园中小憩迟,茶红梅白鬯(chàng)春姿。林泉别我三年矣,似曰无他祗待诗。精剪雨转有禅庵,啜茗听松此最堪。叠韵宁辞倚语过,前三二后后三三。 乙酉仲春泛舟游惠山即景 祺詠四首   御笔  

   竹炉山房东边一块诗碑刻的是乾隆第二次来惠山作的诗:“一弘清照镜光新,耐可含风漾细瀹。印满半轮千古月,入龙凤影数竿筠。题名乍尔怀苏轼,肄业还应忆李绅。笑我匆匆催骑去,岂云潇洒个中人。”西边也是乾隆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乾隆《惠泉山房作》:惠泉画麓东,冰洞喷乳糜。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对泉三间屋,朴斲称雅搆。竹炉就近烹,空诸六根囿。想像肥遁人,流枕而石漱。乃宜此岩阿,宁知外物诱。亭台今颇多,缀景如错绣。信美乐不存,去去庶绩懋。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竹炉山房前门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现在的竹炉山房,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前有平台、廊檐,头门的两旁置盘陀石。内有敞厅三间,进深四架,硬山式,卷棚轩廊,结构精巧。正中悬“竹炉山房”匾额,1979年由李苦禅书。两旁柱上一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乾隆御题:方自圆流出,非逸品高低。虽然甘不逮,犹自胜梁溪。乙酉仲春   御题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乾隆御题:圆池方之上,堪舆含至理。得气擅清轻,应较下为美。  乙酉仲春    御题
无锡锡惠公园(十四)天下第二泉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