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金山(四)

(2023-05-22 11:35:11)
标签:

镇江金山

古法海洞

裴陀头

慈寿塔

留云亭

分类: 江苏风景

   金山风景区内,通用金山风景金山寺,又名江天禅寺,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的金山上,是金山的主要景点,距离镇江市中心仅3公里。原先寺庙与金山一同立在长江中心,后来长江北移,清光绪末年寺随金山一同与南边的陆地相连。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年间,梁天监四年梁武帝在这主持水陆法会,于是金山寺成了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寺庙的殿宇楼台全部依山而建,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金山寺吸引人的是许多民间故事,白娘子水漫金山都发生在这。镇江金山(四)藏经楼北侧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留玉阁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侧面墙上镶嵌着“宝带名蓝”四个隶书大字,是当代著名书画家李亚如先生题写的。

镇江金山(四)藏经楼左侧的“雄镇江流”门,门额是慈丹方丈题写的。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重建藏经楼碑记 

镇江金山(四)“雄镇江流”门进去,继续往上走。(网络下载图片)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登圆通路”门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水天清暎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登圆通路”门背面“生欢喜心”

镇江金山(四)站在此处往下看,七峰亭。

镇江金山(四)大雄宝殿屋顶 

镇江金山(四)“揽月”门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往上走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上面有法海洞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江天阁”不知什么来历 

镇江金山(四)回望 

镇江金山(四)   “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看不清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慈寿宝塔”门也被封 

镇江金山(四)“古法海洞”门里是一个穿廊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走出来 

镇江金山(四)
“飞云”门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从法海洞穿廊出来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往远看,景区内的岛屿。

镇江金山(四)这才是真正的“古法海洞” 
镇江金山(四)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古法海洞。”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可历史上他却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法海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他父亲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感到“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了皇帝是没有好下场的。他十分信仰佛教,认为富贵荣华不如出家好,因而决心送子出家为僧。
镇江金山(四)   裴陀头出家到江西庐山,取名法海,他在庐山学道参禅,一心修炼。后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他就找到山上西北角的这个岩洞,住在洞里参禅打坐,白蟒就避走了。法海来金山后,最大愿望是要修复金山寺,他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一天也僧众披荆斩棘,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就报告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寺。 

镇江金山(四)   旁的山岩上镌刻着头陀岩三个大字。法海性裴,人称“裴头陀”。左侧还刻有一首小诗:“生而颖异,胎素不群。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齋一食,六时危坐。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身隐。”

镇江金山(四)因里面不许拍照,只能从网上下载图片。(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金山(四)法海像(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金山(四)(网络下载图片)

镇江金山(四)从法海洞上来 

镇江金山(四)慈寿塔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为金山标志。

镇江金山(四)   慈寿塔院外墙上题刻的“天地同庚”是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小神童李远安所书。还带来了一个民间传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两江总督刘坤一建了这座慈寿塔,以祝慈禧长寿。慈禧问他:“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 刘坤一无言以答。正在为难,八岁的李远安从身后递来一张小纸条,正是“天地同庚”四个字,刘坤一对答后,慈禧喜笑颜开,重重有赏,后来这四个字便被刻在了塔下。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与“天地同庚”互成直角的壁上还刻有“清世界”三字。石碑原来是七个字——“苦海岸头清世界”。后来此碑破裂,“苦海岸头”几个字落入江中。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平台另一侧壁上刻有“千山雄观”四个古篆大字。“千古雄观” 碑嵌在金山慈寿塔之东,面北,整体长 3.78米,高1.32米,落款为“李健补篆”。碑四块,每块高宽皆为0.54米,“观”字为大篆体。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慈寿塔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 
镇江金山(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塔几次修缮,至今巍峨秀拔,宝塔高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高耸山巅,登临眺望古城风光尽受眼底,塔中供奉金山祖师像28尊,每层塔檐四周还缀以彩灯,俾使夜间亦可大放光明。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
镇江金山(四)   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
镇江金山(四)   据传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览”字笔画多,一时竟想不起来。却又不肯“不耻下问”,只是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无从落笔。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则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览”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云云。
镇江金山(四)

镇江金山(四)   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双塔后毁于火,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
镇江金山(四)   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

镇江金山(四)这里正在维修不能进,所以妙高台、观音阁等看不到了。
镇江金山(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