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7645702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绍兴府山(四)
(2023-01-02 19:39:40)
标签:
绍兴府山
越王殿
清白堂
范仲淹
清白泉
分类:
浙江风景
府山是范蠡所筑山阴小城的核心,越王勾践以此为王宫
19
年。五代吴越国王钱癠在山上始建王宫,北宋仍为越州州署,作王宫时间长达
74
年,范围遍及全山。山上山下文物古迹众多。
北面是越王殿
东侧是清白堂
“清白泉”位于绍兴市区府山公园南麓岩壁。此泉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任越州知府时发现。
范仲淹将其取名为“清白泉”,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并在井上构筑“清白亭”,将其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还专门写了一篇《清白堂记》。
范仲淹(
989
年
10
月
1
日-
1052
年
6
月
19
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
1015
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
1040
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西侧是古火神庙戏台
古戏台藻井
古松柏化石
据说这对古松柏化石,曾是北京皇城御花园内的宝物,明嘉靖皇帝御赐山阴谢姓太守,转存绍兴萧山街探花台门内,
1983
年迁至此地。这对化石历史悠久,体型硕大,保存较好,实为难得之珍品。
越王殿系古越王台建筑群的主建筑之一,其他的建筑皆毁于沧桑的历史尘埃之中。如今的越王殿坐落于原址的高台之上,单眼歇山顶,开间五楹。殿内存有越王勾践像、越大夫文种像、越大夫范蠡像,还有寓意“卧薪尝胆,复国雪耻”的大型壁画和楹联等。
越王殿外,一对石狮分列两旁。石狮雕刻年代不祥,但观石狮饱经沧桑之状,应该很有些历史了。
清白亭、清白泉和《清白堂记》石刻。
清白泉为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知越州时的遗迹,至今仍在越王殿下。宋宝元二年(1039年),范仲淹因遭贬黜,徙知越州,在越任职一年有余。范在龙山时,发现山岩间有一废井,井中有泉,使人清理之后名为“清白”。范仲淹将此冠以“清白”之名,非但取其颜色清澈,而且在当时贿赂成风的环境中以清白告诫自己。
在府山公园越王台前,有一亭名“清白亭”,亭傍有一石砌的四方泉,名“清白泉”,离泉不远处,树有方砖石碑,碑上刻有《清白堂记》,在碑的斜对面,有一堂屋,门楣上挂“清白堂”匾。这是北宋范仲淹遭贬,于1038年任越州知府时,因亲手在此疏通了一方枯泉,取名“清白泉”而得。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因遭贬黜,担任越州知府,他在山岩间发现一个废井,井中有泉,使人清理之后名为“清白”,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并在井上构筑“清白亭”,将其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还专门写了一篇《清白堂记》。
清白亭,
匾额“青白”为范仲淹的字。
楹联
: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清白泉
绍兴市文保
在清白泉旁侧,一处石碑石刻了《清白堂记》全文。
府治围墙遗址
一组碑刻
2006年的《重俊清白泉记》
《
清白泉记
》碑
碑高
136
厘米,宽
73.50
厘米。行书。
清顺治十年至十三年间(
1653
~
1656
),绍兴知府施肇元撰文,会稽推史唐九经书丹。
此碑镌宋范仲淹为清白泉所作记,追述此泉来历。后有施肇元于顺治十三年(
1656
)五月十日所作跋。
1982
年,府山东侧原府治附近出土。
《
复清白泉记碑
》
碑高
116.5
厘米,宽
84
厘米。行书。
明成化十三年(
1477
)十二月,绍兴知府戴琥撰文,黄璧书丹。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清白泉在府西清白堂侧,范文正记云:‘西岩下获废井,泉甘色白。渊然丈余,绠不可竭。’王十朋赋云:‘啜茗于清白之堂,漱齿于清白之泉。’”
宋范仲淹以吏部郎知越州。因爱泉之清白。名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曰清白亭,每以“清白”自励。后废。
今碑系戴琥复清白泉时所作之记,以范公德政为鉴。
1982
年,府山东侧原府治附近出土。
《
复清白泉记碑
》标准印刷体
越王台与越王殿等都座落于府山之中,此山原名叫“龙山”,卧虎藏龙之地。故在越王殿高台下立有一方石碑,上书“古越龙山”四个大字。后来因为越王大丞文种,遭越王听信谗言,赐死,葬于此,所以又取名“种山”。再后来绍兴的官府机构设置于此,所以改称“府山”,其名,沿用至今。
越王殿傍山而筑,富丽堂皇,气宇昂然,飞檐翘角,朱梁画栋,富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
越王殿几经兴衰,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被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现有殿宇为
1982
年按原样重建。
中悬“越王殿”巨匾一块。
拾级而上
进入殿中
大型壁画:富国雪耻。
越大夫范蠡像
越王勾践像
越大夫文种像
大型壁画:卧薪尝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绍兴府山(三)
后一篇:
绍兴府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