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蕺山

(2022-12-25 16:15:21)
标签:

绍兴蕺山

蕺山书院

泠然亭

董昌生祠题记

文笔塔

分类: 浙江风景

 蕺山是绍兴的主要历史名山。蕺山又名王家山,源于王羲之故居就在山脚。蕺山晴眺是绍兴城内的登高观景的胜地。由于历史原因山中古迹大多被毁,现在山上已经修复的主要建筑物有文笔塔、蕺山书院、蕺山亭、冷然池与冷然亭等。绍兴蕺山蕺山导游图  

绍兴蕺山   沿着山路向上走,来到蕺山书院。蕺山书院即证人书院,是明末富有民族气节的学者刘宗周讲学的地方。元朝时,书院称为相韩旧塾,从这里走出的最负盛名的学子,当属元代大画家王冕。(网络下载图片)
绍兴蕺山(网络下载图片)

绍兴蕺山
   蕺山书院在王家塔南侧山坡,修复的规模仅是历史上鼎盛时期的一部分。蕺山书院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原因是明代著名学者刘宗周曾在院中讲学,并是刘宗周为领头,以他的学生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为中坚的著名蕺山学派的发祥地。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书院门两侧墙上有四个正楷大字:诚意慎独。
绍兴蕺山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蕺山书院曾被改为山阴县学堂,期间,徐锡麟在此教过书,范文澜、陈建功、许钦文等先后在此就读。

绍兴蕺山   第一套院是主院,南面是一座平房,门口挂着“蕺山薪火”字样。北面则是一座二层的小楼,这里是书院的主建筑。
绍兴蕺山书院有两层楼房,门窗、栏杆为红紫色,墨柱墨瓦,古色古香。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南面是一座平房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门口挂着“蕺山薪火”字样 

绍兴蕺山进入展厅

绍兴蕺山   蕺山书院,创办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乾道年间。书院最早是由从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南渡居越的韩家人办的学,当时,也有人称之为“相韩旧塾”。
绍兴蕺山   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别号念台,1578——1645年),曾在书院讲学。并且在此,逐渐成了,以刘宗周为首、其学生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为中坚的,著名的蕺山学派的发祥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赞道:“江浙名人大半出于门下!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浙学渊源 

绍兴蕺山中堂中间位置是一副木刻“蕺山书院图” 

绍兴蕺山石刻蕺山书院简介

绍兴蕺山蕺山学派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学派兴衰,蕺山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蕺山学派的分裂与衰落。

绍兴蕺山   著名弟子:最痴癫的弟子陈洪绶、最得意的弟子祝渊、师门最久的弟子张应鳌、最耿直的弟子王毓耆。

绍兴蕺山历任山长:黄宗羲,梨洲学派。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历任山长:陈確,义山骑士;张履祥、扬园学派。

绍兴蕺山书院传承 

绍兴蕺山学派宗源,思想启蒙的导师,许孚远。

绍兴蕺山学派宗源,思想理论的导师,王阳明。

绍兴蕺山学派宗源,思想理论的导师,罗钦顺。

绍兴蕺山学派盟主,刘宗周。

绍兴蕺山刘宗周画像

绍兴蕺山蕺山书院主建筑,北面一座二层的小楼。

绍兴蕺山一楼的匾额上,写着“刘念台先生讲堂”字样,二楼则挂着“相韩旧塾”牌匾。

绍兴蕺山   大门楹联:兹山即刘子讲学坛,望诸君立雪坐风追踪往哲;此地是越王採蕺处,愿吾侪卧薪尝胆励志前修。

绍兴蕺山   在讲堂中部,上悬横匾“明德至善”,下挂刘宗周画像和两则对联:“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此为刘宗周的自题联,是其任左都御史时,挂在公堂之上的。楹联二:源溯阳明,一代宗师流圣泽;道崇东浙,千秋正学耀文光。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堂内柱楹联:喜书院于今重建,黎元有幸识鸿儒;叹先生何早骑箕,孺子无缘聆謦欬。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环墙悬木匾,上镌刘宗州简介及刘子语录。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进入二套院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刘子祠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刘子祠应该是为了纪念明代大儒刘宗周(15781645)所建。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其为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所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
绍兴蕺山刘子祠内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重建刘子祠记》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山顶有一座古塔,叫做文笔塔,又名王家塔,这是蕺山的标志性建筑,与府山飞翼楼、塔山应天塔形成“三塔鼎立”的态势,给历史悠久的绍兴古城增添了空中美韵。
绍兴蕺山   “文笔塔”为砖混结构,呈八边形,塔基每边长4米,塔高36.8米,外观五层,内实七层,有双梯贯连上下,呈晋代风格。登塔四顾,古城风貌水乡景色可尽收眼底。
绍兴蕺山   据史料记载,蕺山原有一塔,因蕺山又名王家山,故此塔名为王家塔。该塔建设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是根据明朝嘉泰《会稽志》尚无有关此塔记载,而清《乾隆府志》地图上已有该塔的情况,专家据此推测王家塔应该是建于清朝初年。
绍兴蕺山   历史上的王家塔曾多次被毁,1942年,绍兴沦陷后,古塔遭劫。日寇在蕺山上修建碉堡,强行拆毁古塔,从此王家塔不复存在。

绍兴蕺山背面《文笔塔小志》

绍兴蕺山文笔塔旁的石阙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现塔为2003年新修。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蕺山上原有蕺山书院,文风颇盛,是绍兴文化气息最浓郁地方之一,故将新塔命名文笔塔。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   蕺山虽然不大,但其石壁上,曾有多处唐、宋、明时的摩崖题刻。细观这些石刻,其书法笔触各具意蕴。有的粗放苍劲,一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有的细腻凝练,让人赞其精巧。
绍兴蕺山   这些石刻中较为有名的,是唐代的《董昌生祠题记》。该崖刻高1.5米,宽3.3米,有一座石屋将其保护。
绍兴蕺山

绍兴蕺山石亭横梁上镌刻的是介绍《董昌生祠题记》的文字

绍兴蕺山    “董昌生祠题记”全文为:唐景福元年岁在壬子准()建节度使相国陇西公生祠堂其年十二月十六日()()山建立。     

绍兴蕺山泠然亭
绍兴蕺山楹联:八卷诗文资诵读;一亭风月足留连。

绍兴蕺山泠然亭匾额为绍兴书法家甘稼泥题写

绍兴蕺山   明时《永乐大典》中,收有苏泂的诗足足有800多首,书名《泠然斋集》,故此亭有“泠然”之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绍兴塔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