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2022-07-21 09:50:45)
标签:

上海外滩建筑群

扬子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格林邮船大楼

分类: 有关上海

   上海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外滩沿路坐拥二十多幢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有折衷主义的,也有文艺复兴式的,还有早期现代式的,故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自上海开埠后,外滩就开始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也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紧靠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的是扬子大楼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中山东一路26号现在是农业银行外滩支行办公楼扬子大楼,原为扬子保险公司办公楼,一幢高为7层楼的西洋古典建筑,也是外滩万国建筑群中重要的一幢建筑。在上个世纪新一轮的外滩房地产发展中,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决定将办公大楼重新建造。1917年委托公和洋行进行设计,1918年开工至1920年竣工。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新大楼占地面积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19平方米,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立面分段比例同两侧建筑相协调,一、二层采用粗糙石块墙面,二层为半圆形券窗,三至五层的磨石对缝墙面,饰通贯壁柱,六层中部为爱奥尼克式双柱柱廊,七层屋顶为孟莎式分为两段坡度,上段坡度平缓,下段坡度较为陡峭,各式各样的老虎窗,整体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扬子保险公司全称扬子水火保险公司,是同治元年,即1862年由美商旗昌洋行大班发起创建。原因是19世纪60年代旗昌洋行属下的上海轮船公司垄断了长江客、货航运,为了减少水上航运风险事故的损失,旗昌洋行大班以“自保”、“互保”的形式组织了保险。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开始,保险公司只是洋行的内部机构,办公在外滩9号旗昌洋行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旗昌洋行倒闭,该保险公司才成为英商性质的一家独立企业,是外商在上海早期保险业中颇具实力的公司。总公司放在上海,注册在香港,当时实收资本417880元,并在香港、伦敦、纽约、新加坡设分公司,在中国各口岸建代理处30多家,经营水险、火险、意外险及汽车险。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外滩26号原是沙逊洋行产业,十九世纪未被扬子公司买下,使用至20世纪20年代,才动工重建。1891年旗昌洋行倒闭,杨子保险公司成为独立的公司,开始建造扬子大楼。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1937年抗战爆发,唯有杨子保险公司继续开业。1941年杨子保险公司被日军jie管,抗战胜利后复业。建国后,扬子公司移往香港。1952年改为北大西洋保险公司。扬子大楼为房管部门jie管。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檐下饰有花环花卉石雕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50年代初扬子保险公司结束了在华业务,房屋于1967年归房管局管理,由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使用。现在是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怡和洋行于1843年在上海开设分行,并于1844年取得上海外滩北京东路口大楼现址所在土地。早期曾建起一幢两层双开间办公楼,1861年翻建成一幢面向外滩15开间、3层高的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即《上海名建筑志》中所称的“老怡和洋行”,为当时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建筑体量之最。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怡和洋行经营范围甚广,20世纪初已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洋行之一,有“洋行之王”之称。现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的怡和洋行大楼,系1922年在“老怡和洋行”原址上再次翻建而成。翻建后的大楼端庄典雅、布局完整、用材考究、装修精美,其面向黄浦江侧的建筑面宽长达50余米,在整个外滩建筑群中雄居第二,足显洋行当时的身份和财力。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二楼中央有石雕羊头装饰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建筑主立面为中央对称、竖向三段式设计的古典主义风格,一至二层以粗凿叠砌的花岗岩毛石构成基座,间隔着二层通高的半圆拱窗,序列感强烈,中央五开间的三至五层略退进为通高科林斯式柱廊,柱头以几何状回纹替代藤蔓状涡卷图案。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大楼结构坚实,底层至六层的外墙全采用花岗石垒砌,其中一、二层建筑部分饰以粗凿的花岗石,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墙面的早期实例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怡和洋行在太平洋战争后被日本三井洋行强行jie管,1946年恢复营业,试图重振雄风,可此时的上海是美国人的天下,“怡和最终只能是黯然下旗归国。1955年,大楼由上海市房地局管理,交外贸部及所属公司使用20世纪30年代,在其古典檐部上又加建一层,1983年又加建一层。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加建的二层用汰石子材料,大楼进门有石阶,正门为两扇包铜大门,西侧各有4个月洞形高二层的钢窗口,底层与二楼窗口间用1米宽的紫铜色金属板相连,三楼有石栏杆阳台,中间有4根圆形大石柱从三楼伸至六楼,石柱底座及顶部为四方形,石柱外侧从三楼至五楼各有一个石雕窗框,窗口四周有各种雕饰。正门两旁有一对大壁灯,二楼有1个羊头雕饰。五楼上部有较宽的屋檐,层顶有2米多高的石壁,中竖旗杆。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建筑转角处设方形壁柱,柱头饰有浮雕花饰。建筑东北角入口上方也设有一对三层通高的组合式巨柱。屋顶原为露台,设宝瓶座石栏杆,中央有一座旗台。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建于1922年,原属香港德商臣洋行,后为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所有,故称“格林邮船大楼”。1951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这幢楼,称为“广播大楼”。现为央行上海清算所。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格林邮船大楼所在的地皮原属德商禅臣洋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商被迫退出中国,该土地便被英资怡泰公司收购。怡泰公司有数十艘轮船经营在至日本、新加坡、纽约、伦敦、日内瓦等航线上,因其轮船上都冠以“格林”字样,所以怡泰公司又叫格林轮船公司,大楼因此得名。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因大楼东部临外滩面较窄,仅有20米,东西方向则长达70米,加之业主为邮船公司,在设计大楼外形时,设计方即引入了邮船形象的理念。东侧的屋顶塔楼象征邮船的指挥塔,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建筑格局,东侧塔楼也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重点。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由于大楼位于北京东路转外滩的转角处,大楼立面中段设计了有顶凸廊,立面延续,丰富有力。大楼底层外立面为浅灰色花岗石毛石墙面,以上各层均为水刷石外饰面,仿石效果逼真。大楼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十分先进,楼层内采用增设内天井和立面通风篦子设施等“被动式”的节能手段,改善了建筑室内环境。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大楼占地1751平方米,坐北朝南,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格林邮船大楼大门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外滩)是法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899年,该行开设上海分行,起初在上海法租界内,1911年-1914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外滩29号建造大楼,楼高21.6米,但只有3层。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采用了艾奥尼柱式,雕刻精美,入口门廊具有巴洛克风格。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该楼立面丰富,有2-3层的两根爱奥尼式大立柱,门廊的爱奥尼式小立柱和窗户的柱式装饰,窗楣有半圆拱形、扁拱形、平直形,2层阳台和女儿墙为罗马式瓶式栏杆,正门是巴洛克式门廊,深穹顶,断山花装饰。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入口门廊用两根抛光青岛花岗石塔司干式柱子支撑额坊、檐壁和半圆形的拱壁,拱壁作成壁龛式,以衬托坐落在额坊上的巴洛克风格特有的波浪卷涡状山花,其曲线流畅,比例匀称,是上海近代建筑中巴洛克建筑装饰的精品。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门楣饰以巨石刻成的波浪卷涡状山花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二、三楼贯以爱奥尼克立柱,使门窗与墙面的比例均衡。二楼窗外有廊式阳台。整个墙面的窗框设计不尽相同,使均衡的立面透出一丝“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底层四扇大窗处理成为高大的拱门,钢窗装饰,拱窗之上均有雕塑。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东方汇理银行是一家法国政府特许设立的海外殖民地银行,1875年由法国的社会实业银行,巴黎商业银行和巴黎荷兰银行联合组成。总行设在巴黎,1889年在中山东一路设立上海分行。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该地块原属英国基督教规矩会经堂,后转让给法兰西银行,因法兰西银行入股俄道胜银行,此处遂为华俄道胜银行使用。1907年华俄道胜银行又将其转让给东方汇理银行。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来的建筑已不敷使用。1911年,该行将旧房拆除,重建新楼,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解放后,东方汇理银行停业,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东方大楼,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现在通过置换,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1911年,该行将旧房zhai除,重建新楼,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
上海中山东一路老建筑(五)   解放后,东方汇理银行停业,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东方大楼,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现在通过置换,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