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2022-03-15 08:59:12)
标签:

诸暨三贤纪念馆

陈洪绶

水浒叶子

九歌图

南陈北崔

分类: 浙江风景
   西施故里旅游区将增添景观新亮点——诸暨“三贤”纪念馆。“三贤”是指元代以画梅著称的知名画家王冕、元末明初杰出文学家杨维桢和明末清初一代画坛宗师陈洪绶。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三贤纪念馆侧重表现“三贤”的“清”、“奇”、“怪”。展馆将展出大量“三贤”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重点是王冕的花乳石刻印、没骨梅花,杨维桢的诗文、书法,陈洪绶的人物画等。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是明末清初绘画、书法、诗文俱佳的艺术大师。其中造诣最高的是绘画。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此三人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的造诣(有不朽作品传世),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瑰宝,以及高风亮节的气度,深受后人所景仰。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诸暨有关陈洪绶的民谣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少年盛名名师赞赏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绶幼年即展露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相传陈洪绶四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见了,吓得赶紧下拜,并且长期供奉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九岁父亲去世,随蓝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学画花鸟。蓝瑛赞叹道:“使斯人画成,(吴)道子、(赵)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不及洪绶,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曰:“此天授也。”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有一次,陈洪绶在杭州学府里见到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像,用十天时间画了一个摹本,人们都说临得很像,陈洪绶听了很高兴。后来他又去临了十天,边临边加以改造,结果人们都说临得不像,而陈洪绶听了却更高兴。不满二十岁时,祖父与母亲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鲸吞家产,陈洪绶就将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让,离家出走,客居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在绍兴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师从名门,广结艺友。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1616年冬,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仅用两日完成。天启三年1623),洪绶妻萧山来氏染病亡故,后继娶杭州韩氏。崇祯三年1630年)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年)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世界美术大全》中收集的陈洪绶绘画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研究》中的插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后来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但由于目睹政权的腐败,当崇祯帝任命他为内廷供奉宫廷画家时,他抗命不就崇祯十六年1643),南归隐居绍兴。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明朝覆没后,清兵入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云门僧,改号悔迟、老迟,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见哭”。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深入传统,推陈出新。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晚年曾在浙抚“田雄坐,尝使酒大骂”,顺治九年,“跌坐床箦,喃喃念佛号而卒”。一说他“才多不自谋,有黄祖之祸”,被田雄所暗杀,一说是被杭州卢子由所害。逝后葬于绍兴谢墅官山。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作于1616年冬的雕版插画《九歌图》共十二幅,其中的《东皇太一》、《湘君》、《东君》等十一幅画直接取材于诗歌《楚辞·九歌》。陈洪绶从读者接受角度对屈原及其作品《九歌》进行图画转译,用人物画的方式展现了一代爱国诗人屈原及其笔下的九歌人物的人格精神与内心世界,既尊重了屈原的原作又表露出自己的见解,在《楚辞》图文研究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中国美学史中的不朽之作,陈洪绶的《九歌图》也因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广泛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明清离骚图的重要代表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于绘画较为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绘历史故事,状貌服饰,必考古吻合。其绘画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其画风上承晋唐古意,对五代贯休、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等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临摹,从石刻画像到内府宝藏,无所不窥,并借鉴了同时代吴彬的夸张变形,丁云鹏的古雅宁谧,进而吸收民间壁画、版画的装饰意匠而自成面貌。其特点是工笔设色,用线造型,长于高度提炼和概括,所画形象多为大头小身的“伟岸躯干”,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变形处理,又强调神情传达的深涵含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陈洪绶的绘画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在笔墨形式方面,是依装饰构成的原则而不是依写实的原则来组织线条的疏密,极具装饰效果。其40岁之前,用笔转折有力,衣纹“森森然如折铁纹”,以方笔为基调,拙中见巧,而笔线较肥;40岁后,逐渐转向清圆细劲一路,愈见古朴敦厚,柔中带刚,后人评为“以篆箍法作画,古拙似魏晋人手笔,如遇古仙人欲乞换骨丹也”。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的花鸟画主要学五代两宋的院体,以细线造型,却不作写实逼真的处理,而是出之以夸张变形的构成,具有浓郁的图案化的装饰趣味,风格与人物如出一辙。另外,他亦能作水墨写意,多为梅石、水仙、荷花之类,造型的装饰化、图案化与工笔设色相一致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的山水画以得之于蓝瑛者为多,上溯黄公望、王蒙,并参用二李、二赵,自称“以唐之韵运宋之板,以宋之理行元之格”,但实际的成就和个性面貌,不如人物、花鸟突出。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龟蛇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无缘功名,蜚声画坛。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以画济贫,勿与权贵。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明亡后,陈洪绶出家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卖画归卖画,却有很多怪毛病,臭脾气。他只将字画卖给普通百姓,如果是权贵豪强,那是“虽千金不为动笔”。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据说有一个官员,以鉴定画作为名,将其骗到船上。等到船行至水中央的时候,才拿来笔墨请他作画。然而,陈洪绶宁愿选择跳河,也不破坏自己的规矩。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召为舍人,明冠京华。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数次北上地图、陈洪绶中年居住地杭州吴山。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梅花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入京病归,功名无缘。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主要活动地区图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是明末清初绘画、书法、诗文俱佳的艺术大师。其中造诣最高的是绘画。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此三人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的造诣(有不朽作品传世),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瑰宝,以及高风亮节的气度,深受后人所景仰。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生平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少年画名扬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以画济贫民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不愿为供养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削发守大节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陈洪绶的水浒叶子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神医安道全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拼命三郎石秀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一丈青扈三娘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智多星吴用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神机军师朱武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没羽箭张清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
活阎罗阮小七  

诸暨三贤纪念馆(二)双枪将董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