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2021-04-05 08:08:11)
标签:

天一阁

遵经阁

明州碑林

宁波府学

三重飞檐

分类: 浙江风景
   宁波市中心月湖的西岸,有一片飞檐参差、楼阁雅洁的建筑群,在绿荫茂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雅静谧,这就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至今已历四百五十余载,海内藏书之家,唯此岿然独存。峥嵘一阁留天壤,文献东南此大宗,天一阁的独特,不仅在于其万卷琳琅、插架森森的珍贵古籍,更在于其艰难传承、生生不息的藏书精神。天一阁是中国历史悲怆而坚韧的背影,是中国文化悠远而灿烂的奇迹。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天一阁的宝书楼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从西侧往北走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前面是遵经阁前东侧围墙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围墙上镶嵌了一些碑刻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走近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这座三层歇山顶的建筑是尊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尊经阁原是宁波府学(孔庙)的一座藏书阁,是专门用来存放皇家御赐给宁波的书籍和儒家经典著作代表的。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平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这座建筑很特别,一是它有着三重的飞檐,是整个天一阁里最庄严和气势的建筑了,要知道就连故宫里的太和殿也只有两重飞檐。二是它的建筑结构全部用的是由于全是榫卯拼接,迁移的时候人们把它所有的构件标记数字,然后在落地处像是搭积木一样的再拼接在一起。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这座光绪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三重飞檐,气势磅礴,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许多佛教建筑的尊经阁均不及它庄严雄伟。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尊经阁屋顶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尊经阁上的鸱吻堆塑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飞檐翘角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门前穆然而立两只石狮,霸气威武,双目突起,根根鬓发栩栩如生,青苔覆盖下尽显沧桑。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西侧的石狮子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东侧的石狮子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峥嵘一阁东南美,书卷长藏天地间。——苏澜1978年题尊经阁门联。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尊经阁”匾额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进入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尊经阁堂内悬孔子像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两侧联云:“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此联原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皇帝雍正撰题于曲阜孔庙大成门,此为现代沈之魁书。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尊经阁内两侧展示的老照片讲了述尊经阁的历史,包括民国时代迁建前的老照片。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东侧展示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乾隆十年的《重修宁波府遵经阁记》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重修天一阁的老照片。1933918日宁波遭受了罕见的台风袭击,天一阁建筑遭受重创。天一阁东边的垣墙被飓风吹倾,严重威胁阁内图书的安危。为此,鄞县政府教育局属下的文献委员会、鄞志馆、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机构,纠集范氏后人及部分社会贤达成立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决定筹集资金对历经沧桑的天一阁予以彻底整修。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重修天一阁的老照片。由于当地政府无法承担巨额修建费用,决定一方面申请上级政府拨款,另外主要依靠海内外各方的募捐。募集的重点对象是国内的达官显要、社会名流、实业巨子以及旅居沪港、海外的宁波籍商人。193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宁波籍奉化人蒋介石以私人名义从南昌行营捐银2000元,当然实际上不会由他私人掏荷包,但为募捐工作的顺利进行起了一个示范作用。浙江省政府议决由教育厅节余项下动拨银元2000元。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重修天一阁的老照片。接到鄞县文献委员会重修天一阁募捐函后,时任湖北省主席的张群于193443日作出批示:捐洋贰拾元,待催缴时汇去。一方面表示对文化事业的关心,另一方面不主动汇款,藉以反映湖北财政也有一定难处,不便捐助更多。至193412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只收到社会各类捐资银13000元,后经广泛劝募终于聊以应付建筑所需。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重修天一阁的老照片。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在大力募集建筑资金的同时,经重新规划和设计,于193461日,正式开始了重修天一阁工程。这次修整基本上保留了天一阁原有建筑风貌和样式,并对院内部分建筑予以了改造和扩建。因台风侵袭而重修的天一阁,经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36年秋季完成各项工事,并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东海明珠宁波城中。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西侧展示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看不出来是什么,好像是有关孔庙的碑刻。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遵经阁北面有一个较宽阔的庭院,庭院的围墙上有很多碑石。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中保存自元世祖至清光绪六百年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故将《尊经阁》前庭院命名为“明州碑林”。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通:唐1种、宋20种、元17种、明64种、清66种、民国5种。最晚的是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是中国著名的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所撰、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元魁所书、著名古籍专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刻碑石匠雕塑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的形成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3年至1935年的天一阁维修时期,碑的主要来源为宁波府学。宁波府学是碑碣集中的地方,一部分为有关府学自身的碑,一部分为各地出土,主要是1928年毁城时发现的碑。因宁波府学改建公共体育场迁移到天一阁。一部分碑嵌入尊经阁四周墙壁中,一部分双面碑则矗立在尊经阁前后,同时将部分残碑和帖石嵌入天一阁前围墙中,所有这些碑构成了“明州碑林”。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形成的第二阶段在1999年以后,主要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东园建设阶段。建国以来,天一阁工作人员寻访断碑残碣,逐渐积累至36方。这些碑主要来源于宁波府城隍庙和鄞县县学。上世纪80年代后东园扩建,重建碑廊,把36方碑和新收集的30余方一并嵌入,并移尊经阁前后之碑于东园,成为明州碑林的延伸,构成了今日天一阁明州碑林的布局。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现在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为宋碑,共8方,占8.7%,其中又以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为最早。该碑原在月湖贺秘监祠,解放后迁入。碑上刻有钱公辅、王安石、司马光等15人诗20首。碑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碑,各占36%40%,成为明州碑林的主体。最晚的为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系陈从周所撰、沈元魁所书、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碑文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明州碑林的内容以书院学校碑为主,其余的内容有谕告规约、祠庙寺观、法帖图像、墓志杂事等。总体内容由五大类组成: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碑林中保存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前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碑林中有唐经幢一种,宋碑十三种,元碑二十种,明碑四十二种,清碑六十二种。碑文记载了宁波地方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情况。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没看懂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程子四箴》中2、程子听箴。程子听箴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看不清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儒学箴:君国子民,教之育之,有育无教,或沦于夷。置吏俾育,建学俾教,为教之方,本乎师道。清修实践,正学博闻,成己成人, (「成己成人」,「人」原作「物」,据明朱当国朝典故本、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师道用尊。为学之方,体仁由义,诵法周孔,亦致文艺。化民成俗,以善其乡,成德达材,以资于邦。本未循循,用臻实效,勖尔师生,毋忝学斅。(刻残缺不全了)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看不清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看不清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看不清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宁波天一阁(七)遵经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