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2020-06-15 08:40:56)
标签:

六和塔

吴越国

莲池大师

朱智

梁思成

分类: 有关杭州

   吴越国三代五王都笃信佛教,以“信佛顺天”为信条。佛教也渗透到吴越国方方面面,全国从上到下崇尚佛教。吴越国统治时间不到百年,但兴佛教、建佛寺却超过了杭州历史上的所有朝代,建有150多座寺院和数十座塔幢,吴越国也成为盛况空前的“东南佛国”。这也标志着吴越国的平安与繁荣。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钱氏一族,自武肃王钱镠至忠懿王钱弘俶,数代皆敬信佛法,而以钱弘俶为最。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虽然出身平民,凭借武力割据东南,但他深知书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所以建立政权之后,很注意礼贤下士, 广开言路,对那些有文化,有见识的文人学者给予优厚的待遇,在治国理政上展示了文武兼备的远见卓识。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凭借钱镠文武兼治开创的局面,吴越国在文化上颇有建树,有些成就甚至达到了同时代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传承至今。吴越国在其数十年的经营之下,佛法兴隆,尤其是作为都城的杭州,更是佛刹梵宇林立,高僧大德辈出,号称东南佛国。在五代的乱世之中,能够保持东南一地的佛教文化,并为宋代佛教的复兴奠定坚实的根基,延续佛法慧命,钱氏一族实在是厥功至伟。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自唐末五代以来多年的战乱,促成社会大众对宗教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经历唐代后期“会昌灭佛”的中原佛教大幅度衰落,大批僧人随流民南移至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钱氏立国东南,以“保境安民”为志,崇佛重文符合钱氏治国的现实政治和文化建设需求。因而,历代吴越国王以“信佛顺天”为宗旨,大力提倡佛教。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佛教,成为全国佛教的复兴中心,当时的杭州也赢得“东南佛国”之称。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吴越国留下的佛教文化遗产,主要有刻板佛经图书、寺塔石窟建筑两大类。杭州作为当时的佛教传播中心,刻板印刷了大量佛教经典。吴越王钱俶曾以《宝箧印经》的名义一次性印刷佛经8.4 万卷。这批佛经作为官方确定的正版范本,字体清晰、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当时杭州的印刷工艺水平。《宝箧印经》赐给各地佛寺供奉,流传甚广,远及日本和朝鲜半岛。《宝箧印经》的原刊本至今仍有收藏。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据现存文献统计,吴越国时期新建寺庙达300多座,扩建旧寺庙20多座。但实际数目应该更多。吴越国所建造的佛塔,留存至今的还有近10座。仅在杭州西湖周围,就兴建或扩建了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如钱塘门外的昭庆寺、南屏山麓的净慈寺、梵村的云栖寺、天竺山上的上天竺寺、吴山麓的宝成寺、月轮山上的开化寺、北高峰的韬光寺、南高峰下的法相寺,赤山埠的六通寺、九溪十八涧的理安寺、青芝坞的灵峰寺等等。明代田汝成说,吴越国杭州的佛寺“增为四百八十”座,列海内都会之首;清代朱彝尊亦说,吴越武肃王所建寺塔倍于其他九国。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六和塔是970年钱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吴越国境图、吴越国疆域图。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吴越钱氏海塘遗址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钱弘俶邀请延寿禅师先后住持灵隐复兴,净慈弘法,支持延寿在佛学研究方面有新的跨越。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延寿大师(904975),唐末五代僧,俗姓王,字冲元(据卍新续藏第 86No. 1599 永明道迹,五代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讳延寿,字冲玄,号抱一子),浙江余杭人,中国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亦为法眼宗三祖。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延寿大师启发了后代提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第六祖,开创的禅净双修,使净土宗普及于民间,著《万善同归集》、《四料简》、《宗镜录》等, 为后世净土宗依据典籍。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北宋开宝三年(970)延寿大师奉诏建造了六和塔,塔高九级,50余丈,顶上装灯,赖以导航。同时建塔院,初名寿宁院,后改开化寺。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种事情都感到还容易办,就是这道钱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后来钱王听说这是因为钱塘江里面有个潮神在捣乱。前往于是决定要制服这潮神。到了八月十八这一天,钱王聚集了万名弓箭手,在钱塘江边搭起了一座大王台。万箭齐射,逼得那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这个时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北宋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兵灾,几乎片瓦无存,塔院也被破坏殆尽。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宗赵构因见钱塘江潮破坏民居,侵毁良田,为患甚烈,便命有关官员预算费用,重建六和塔。至隆兴元年(1163)建成。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智昙大师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定都在杭州已有十多年,大臣奏报钱塘江潮捣堤坏屋,侵毁良田,为患甚烈,要求重建六和塔。高宗皇帝同意了,就命有关官员做预算筹划资金。听到消息,智昙大师挺身而出,愿"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也就是说,不必动用国库资金,由他去筹集民间资金,重建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智昙师奉法相宗,也就是师从以唐三藏(玄奘)为祖师爷的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是直接修证和修炼佛法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最高佛学宗派。智昙大师学识广博,经常开坛讲法,为官吏、富户以及善男信女讲佛说法,为众人指点迷津, 也为六和塔重建筹善款。众人看到他把自己的财物倾囊捐出,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予支持,六和塔就这样边集资,边筹建起来。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十余年艰辛非寻常。到了隆兴元年(1163)仲春,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坐上了龙椅,新塔五层告成,岁末全部完工。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层 规模上虽然比北宋建的塔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而精整、坚固则超过旧塔,在浙江佛塔中规制、造型和功能都堪称首屈一指。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到了隆兴二年(1164),依塔而建的寺庙也建成了,孝宗皇帝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又名六和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昙大师。该寺的建筑反映了中国早期寺庙中的风格,即先有塔,后有寺。智昙大师还别具一格地邀请了南宋名臣沈该、汤思退、虞允文等42人各分写一章的《四十二章经》,分立七块石刻镶嵌在六和塔壁内,这也是一场文化盛事。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我国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梁思成,曾经对六和塔做过现场勘探和测绘,他认为六和塔塔身的形制、用材、体例、浮雕图案都符合宋代《营造法式》里的规定,是原汁原味的南宋时期建筑物。而智昙这位对六和塔有再造之功的大师,人们送他四句颂语:“蔬衣布食戒行精洁,体识深敏道业坚固,持教临坛割缚导迷,奋创复塔安邦植福”也是恰如其分的。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清乾隆《南巡盛典图》局部,上面有六和塔、开化寺等。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2008年考古发现南宋杭州六和塔开化寺甬道遗址。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宋高宗在南京登基后,因金国不断入侵,迁都杭州。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杭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宋高宗下诏重修六和塔,智昙大师担当重建六和塔之大任。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曹勋撰写的《六和塔记》,开篇引用了天下之大来讲述建立在南宋初期,由智昙法师带领众人重修六和塔的历史事件。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唯识二十论》,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再到世亲正式完成唯识理论体系的建构。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是《唯识三十论》和《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的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难以成立唯识。这两部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建立诸法唯识,其思想体系尽在其中。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阮元笃好金石,任官浙江后,主持搜访两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赵魏、何元锡、许宗彦参与考证编撰,於嘉庆十年(一八〇五)编撰《两浙金石志》成书。《两浙金石志》收录自秦至元至正金石铭文,种类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铜器、印文等。目录统计共六百五十八种,实际所收六百八十种。其中记录了有关六和塔的碑刻。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的笔记,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僧塔寺塔”中择要记载的杭州古塔有38座之多,其中砖塔、石塔、铁塔无不有之。除了宗教的缘由之外,世俗功利的考虑也是这一时期大兴土木建塔的主要动机。譬如,六和塔是为  镇  压  钱塘江潮而建;雷峰塔是为庆贺王妃生子而筑。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历史上,六和塔屡遭破坏,幸运的是每一次又都有人用心去修缮它,所以这座古塔幸运的屹立了近千年依然巍峨挺拔。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古时有说:“火烧六和塔,沙涨钱塘江,天下失矣。”六和塔能除潮患、导航运、福泽民生,已成为杭州的标志备受历朝历代的关注。南宋后的六和塔屡遭战争创伤,但欣慰的是,都能及时得到修缮。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六和塔在1333年至1335年,曾因年久破败而做过修缮。明代倭寇犯境,嘉靖年间最烈,1533年倭寇进攻杭州,因为怀疑六和塔埋伏明军,一把大火烧了六和塔。木结构完全烧毁,中柱受损,与雷锋塔一样被毁。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莲池大师(1535~~1615),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俗姓沈,字佛慧、袾宏大师,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莲池大师,当时住持云栖寺,每每路经六和塔下,看见六和塔颓废的模样,总是忧心忡忡,深感惋惜。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陈洪绶莲池应化图》。于是在重振云栖寺后,莲池大师便发愤要重修六和塔,经四处募资,住持了大规模的修缮工作。明万历年间(1573~~1620)莲池大师募资大规模修建六和塔,并建宇殿。此次大修,不但重建外檐,还调换了塔身部分中心柱下面的磉石构件。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西湖游览志》之“今朝西湖图”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白莲社图》是北宋画家张激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人物故事画。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全卷主要描绘了经筵会讲、金像赞佛、笺经校义三个情节,全图共分八段,绘高僧名士19人,僮仆12,采用的是李公麟开创的白描手法,树和山石的线条极富质感,枝叶多用尖笔鹰爪法,苍劲挺秀。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人物淡墨须眉,浓墨点睛,神采毕现。图中还画了虎、豹、驯鹿等动物,并表现了驯服怡悦的神态,突出了高僧文士们的神秘生活状态,画作整体表现出清淡、高洁、幽雅的风格。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传说,莲池大师到了云栖,他的法力也得以充分发挥,先是降服了山中老虎,使当地村民不再受虎患。接着在大旱之年,大师手击木鱼,向田埂念佛,一时间,大雨如注。村民及众僧相当信服,便自发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希望大师永久住在云栖。莲池大师便开始在这里大力整顿道场,设立规矩,使云栖寺气象焕然一新,后来竟成为“杭州四大名寺”之一。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清朝的雍正与朱智两个人,对六和塔的维护与修建起到重要作用。爱新觉罗·胤禛(1687~~1735)1721年继承皇位,1722年改元雍正。对于清王朝的财富聚集地十分重视,十八次治理海塘,重修六和塔。
   朱智,字茗笙,杭州人1851年中举。咸丰年间重臣,二品顶戴。捐资修建海塘,并为修建六和塔出资。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朱智重修六和塔以木工为主,施工难度较高,仅搭扎施工脚手架一项,就花了三年时间。因为工程极为浩大而艰巨,进展缓慢,以至于工程尚未结束,他便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床榻上的朱智,自知病入膏肓,仍对修塔工程念念不忘。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卫再作大规模整修,历时两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南巡来杭登塔游览,七层各题匾额,并题诗联。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第一层曰“初地坚固”,其上依次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网”、“五云扶盖”、“六鳌负戴”、“七宝庄严”。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上面是朱智修缮前和修缮后的六和塔图片。下面是当年所造的像“西方三圣”。最后是鲁智深像。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乾隆时期,塔内一至五层壁龛内均供佛像、道像。一层前供地藏菩萨,后置明万历刻北极真武像;二层东海龙王像;三层供弥勒、观音、势至像;四层供鲁智深像。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朱智组织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砖结构塔身外部添筑13层木构外檐廊,其中偶数6层封闭,奇数7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心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
   塔自外及里,可分外墙、回廊、内墙和小室4个部分,形成了内、外两环。内环是塔心室,外环是厚壁,回廊夹在中间,楼梯置于回廊之间。
 外墙的外壁,在转角处装设有倚柱,并与塔的木檐相连接。墙身的四面开辟有门,因为墙厚达4米,故而进门后,就形成一条甬道,甬道的两侧凿有壁龛,壁龛的下部做成须弥座。
 六和塔中的须弥座上有200多处砖雕,砖雕的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有争奇斗艳的石榴、荷花、宝相,展翅飞翔的凤凰、孔雀、鹦鹉,奔腾跳跃的狮子、麒麟,还有昂首起舞的飞仙,等等。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朱智故居:杭州市,元宝街一号。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再作大规模修缮,重建十三层木檐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塔外木构檐廊十三层。外二层为内一层,六层封闭,七层与塔外相通,形成明七暗三的独特构造工程浩大艰辛,仅仅修塔的脚手架工程就耗时三年,六和塔外貌基本定型延续至今。近六十米高的塔身,与宋代初建相比矮了九十米,已属不易。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新中国建立,古塔重光。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19613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后,六和塔经历了多次维修,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中国第一批学习建筑专业的大师之一。1934年,梁思成受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的委托,来到六和塔。梁思成在六和塔这十几天的考察再加上他对同时期杭州其他古塔的考察以及结合《营造法式》等文献资料,对六和塔的原状作了合理的推测,绘制了《六和塔原装图》。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编制了《杭州六和塔复原计划》这本书,书里详细的记载了六和塔立面图、剖面图、塔内各层平面图以及屋顶平面图。同时,梁思成还在文字部分详细地讲述了他对六和塔考察的成果,以及他绘制复原图的相关依据。这本书同时还有施工方案,梁思成在书里开辟专门篇章,讲述了如何恢复六和塔原状的具体施工过程,以及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古塔旧影》。1934年,梁思成殚精竭虑准备复建古塔,制定完整方案,第一次认定古塔为宋代建筑。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六和塔老照片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解放后,六和塔经历了多次维修,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第一次在1953年,因为顶层漏水严重,对塔尖拆除大修。把塔底层霉烂木头倚柱改为砖柱。同时重新彩绘。
   第二次在1957年解决木结构霉烂、白蚁危害,部分木窗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三次在1986开始全面勘察,19915月维修工程实施。年底竣工。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1991年六和塔保护维修图纸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梁思成的《杭州六和塔复原计划》中的六和塔断面图、六和塔原状图、六和塔外立面图。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六和塔每一层的平面图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浙江省粮票上的六和塔图案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六和塔邮票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金刚经
杭州六和塔(二)六和塔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