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2020-03-13 17:33:04)
标签:

天生桥博物馆

胭脂河

神工亭

枕腰石

李新

分类: 江苏风景

   天生桥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沟通南京地区与两浙地区的漕运而建。也是中国仅存的古代人工运河上,横跨两岸巨石而成的天生桥,这种在人工运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桥,国内仅此一座,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离开游船上岸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准备走悬索桥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沿岸边台阶上山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掩映在翠木流水间的铁索桥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悬索桥是一座钢筋水泥浇注的悬拉式现代观赏性建筑,在旅游景区,该桥属江苏省第一,国内罕见。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悬索桥入口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该桥建于200210月,全长64米,宽2米,高20余米,用8根钢缆悬挂在胭脂河上。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走在桥上,领略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如空中行走,似水上漂流,晃晃悠悠,飘飘忽忽,既给人些许刺激,又使人有美妙享受。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俺不怕晃悠,照一张。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桥下的胭脂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刚才走过的台阶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走过悬索桥,沿路往南走。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关于胭脂河的来历有很多种,传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后,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日,朱元璋独自登上紫金山上顶,俯视南京城一片繁荣景象,龙心大悦。正在观赏时,突然南京城的西南角上有一道金光冲天而起,朱元璋见后,很是奇怪。回宫后,朱元璋找来均是刘伯温,要他仔细查访。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刘伯温第二天独自一人,出城微服私访。原来,在南京城的西南方向有一条“地龙”,经过几千年的修炼之后,终于得道窜了出来,也就是朱元璋所见的的那道金光。这条地龙正沿着西横山、小茅山向南京行来,不久将预示着南京城内又要出一个真命天子。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刘伯温向朱元璋禀明了这一情况,朱元璋就对军事说:“你一定要在地龙来南京之前治死它。”刘伯温接旨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以皇上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命大臣李新到溧水,在小茅山附近到石臼湖之间,开凿一条河流,既治死地龙又可运粮进京。李新接了命令,召集天下民工五万人,从洪蓝埠开始动工开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可是,说了也怪,民工们头天挖一尺土,第二天就会长出一尺土,挖了一个多月,一点成效也没有。军师刘伯温听后,掐指一算,微笑着对李新说:“不要急,明日你们挖河收工的时候,叫民工们把铁锹全部插在地上,千万不要拿出来。”李新回到溧水,命令民工们照军师说的办,果然第二天来上工时,土没有长,民工们看到铁锹下的土都变成了红色。原来,刘伯温是借民工的锹,斩断龙脉保朱皇帝江山子孙万代。后来河开好了,这天河两边的土和鹅卵石都是赤红色的。据说地龙被刘伯温斩死后,龙血染红了河两边的土地,象涂了胭脂,所以这条河现在叫胭脂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枕腰石景点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两块巨形石块,是“枕腰石”。位于天生桥胭脂河的旁边,传说当年民工开河的劳动量非常大,一天下来感觉浑身无力,非常疲惫,无意中躺石休息,次日醒来腰酸背痛不治而愈,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如此多次,发现了两块石头的奇妙之处,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验证,认为是“神石”,并称之为“枕腰石“。其实秘密在石头上突出的小鹅卵石上,它能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但在当时的民工们自然不知道其中之奥妙。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地下的山体中镶嵌有许多鹅卵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民工休息情景雕塑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细看石头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而其表面密密麻麻的小鹅卵石,是帮助民工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的秘密。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神工亭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后人建神工亭为纪念民工当年开河之劳苦,又示天生桥为天下一绝,有鬼斧神工之妙。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神工亭也是纪念为开凿胭脂河工程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几万民工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神工亭为普通的六角小亭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神工亭旁边的小树林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十四周年纪念林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天生桥介绍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天生桥上面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在天生石桥面上铺设了一座木桥,以保护600多年前的遗产。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胭脂河,是一抹辛酸的泪,是一曲深沉的歌。胭脂河是于明初在“十里高岗”上开凿的一条人工河。这高岗叫“胭脂岗”,河即取名为“胭脂河”。这条河是明太祖朱元璋饬命崇山侯李新前来督开的。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关于李新这人,在大明开国史上,他的地位似乎不突出,可能是当时将星如云的缘故吧。他倒是朱元璋正宗的老乡,也是安徽凤阳人,早年他跟随朱元璋参加反元战斗,应天大捷、攻伐陈友谅、消灭张土诚他都有功劳,大明开国后的洪武半五年,他被朱元璋封为崇山侯。其间他负责营建了明孝陵在鸡笼山改建帝王庙。李新似乎很有建筑工程方面的天赋,每个大工程都干得很好碳得了朱皇帝的多次赞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洪武二十四年,李新告老引退。洪武二十六年,朱元要在南京南郊开河运粮,找了一圈的人,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突然想起了已经退休的老乡崇山侯李新。李新受命后就奔赴南京溧水,在一个叫胭脂岗的山网上开河,花了很大的代价,最终这河开好了,但作为有功之臣的李新却被朱元璋给杀了这是为什么?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胭脂河位于南京溧水县南边的“十里高岗”,总长度约为五六华里,深达30多米。在600年前中国爆破施工技术缺乏的情况下,开凿这么一矣“大河”可以说是工程技术上的一个奇迹。那么李新是怎样进行开凿的?据史料记载说,他主要是采取前人“火烧水激”的传统工艺。先在高岗岩石上凿缝,将麻嵌入石缝中,浇以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然后再用冷水浇上去,即运用我们今天物理学上讲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最终逐渐使巨石开裂,然后再令河工开凿。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天生桥石面上加木桥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河岸对面的神工亭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两岸绝壁峰立、怪石嶙峋,如大刀阔斧倾切而下,河水蜿蜒而来、波光粼粼,如深山峡谷清流小溪。胭脂河被人们誉为“石缝中的运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为此好多河工死于开凿工程之中,有的书上说总共死了一万多人。最后这条河终于开成了,在山冈上挖了一个隧道似的,让新开凿的胭脂河流淌而过。因为是在山冈“挖”出的河流,人们就将那保留在山冈上跨越河流的大石块叫做“天生桥”,意思是这桥颇似天生的,也因为此,这胭脂河也被叫做“天生桥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天生桥河南接洪蓝埠,通往石白湖,北连秦淮河的沙河口。它的开凿成功,解决了两浙税粮的运输困难,也便利了南京与两浙地区的经济往来。由于胭脂河蜿蜓于十里高岗叠阜之间,船行于其中,如入“小三峡”之中,故有人将其称为“江南小三峡”,风景优美、独特。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可是,在胭脂河竣工第二年,李新即被朱元璋以受贿敛财激起民怨罪下令处死。明成化十二年(1476)溧水知县王弼写有《过天生桥》诗曰:“”两崖空溅奸臣血,一派常流圣主恩。”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民间传说,是李新得到了当地大户产氏的随略。如果选在胭脂岗以东,取平地直线开河,工程真节省三成以上,特别是艰巨的石方量可以大为减少,但那样要挖废严家塘一带大量的良田,由于严氏以女贿李,得以改道。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这在《溧水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父老相传云:李新尝私于民家,舍平陆,焚石凿之,役而死者万人,太祖微行至,立诛之,以报役死者。”《高淳县志》所载韩邦宪《东坝考》中说:“……乃命崇山侯凿山通道,引湖水会秦淮河入于江。……岗脊本易通,有严氏者虑损其田,以女贿侯,故迁其路,侯坐极刑死。”李新督开胭脂河,
“功成受赏”,功不可没,最后却处以死刑。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杜鹃花开了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天生桥博物馆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天生桥博物馆是南京溧水当地的历史文化坐标,棕红色外墙、中轴对称的造型设置,愈发显得高大、宏伟!博物馆为一栋三层框架结构建筑,用地面积75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724.63平方米。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设计师以天生桥为意向,将建筑形体以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以首层玻璃盒子造型,反射广场水面的波动,寓意胭脂河的流动意向。整体建筑犹如长虹卧波,主体颜色采用褐色,与胭脂河两岸岩土颜色相统一。上层以仿岩石的材质将建筑抽象成岩石造型,与“天生桥”遥相呼应。博物馆通过中轴对称的造型设置,以抽象简洁的手法设计布局,以内敛的气质体现出文化气息,并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使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庄重、大方。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天生桥博物馆通过中轴对称的造型设置,以抽象简洁的手法设计布局,以简洁内敛气质体现出文化建筑气息,并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使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庄重、大方。博物馆以胭脂河历史与溧水古今为主题展开展陈布局,一层为胭脂河开凿5D动感体验区,二层为休闲观光区,三层为博物馆陈列区。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博物馆一层是以胭脂河开凿过程为场景的5D动感体验区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前言胭脂河介绍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漕运水系路线图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以胭脂河开凿过程为场景的5D动感体验区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三层为博物馆陈列区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主要以胭脂河历史与溧水古今为主题进行的展陈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三楼陈列区分为序厅、四个主题展示区、公共休闲空间、赵松泉艺术专题展区以及临展区。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四个主题展示区分别为胭脂旧梦奇观篇、人文荟萃名人篇、遗珍古意文物篇、风俗人情民俗篇。胭脂旧梦奇观篇主要展示胭脂河开凿的背景、过程、技术、作用以及运河沿线的风情景观等内容;人文荟萃名人篇以园林造景为该展区的空间特色,深入挖掘李白、崔致远、白季康、俞栗、齐泰等重点人物内容,设置相应场景,融入整体空间氛围中;遗珍古意文物篇主要展示溧水诸多遗址墓葬、历代文物、碑刻、古桥古塔、古村古祠等内容。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风俗人情民俗篇围绕蒲塘庙会、骆山大龙、明觉铁画等溧水特色民俗展开,凸显溧水万象纷呈的文化底蕴。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赵松泉艺术专题展
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赵松泉(19142012),中国著名画家,擅长花鸟、山水,工书法;祖籍江苏溧水;193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画风师承徐渭、任伯年、吴昌硕诸先贤,并多有创新;八十多年来他精研花鸟画创作,造诣颇深。作品曾在美、法、意、德等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出,曾应美、日、韩、菲等国邀请讲学,并受聘于美国圣若望大学任美术教授;他的画曾被作为礼品赠送给里根、马科斯、朴正熙等名流。他与叶公超、马寿华等合作为台北中山纪念堂精心绘制的巨幅《四季长春图》,将永远陪伴着孙中山先生。1988年自台湾回归家乡定居;2012年去世。南京溧水天生桥(三)赵松泉艺术专题展区主要展出大师生活照、展览照、书房还原以及大师作品真迹。南京溧水天生桥(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