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叶
秋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9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达摩古洞(二)

(2020-03-04 13:02:41)
标签:

达摩古洞

夹骡峰

二祖慧可

六祖惠能

梁武帝追达摩

分类: 有关南京
   达摩洞在幕府山夹骡峰。相传梁时,天竺僧菩提达摩来金陵受怠慢后北去少林寺,途中曾在此洞休息,故称达摩洞。达摩洞呈穹窿状,洞壁四周有几处嵌放碑刻的碑槽和佛龛。达摩到达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发奋攻研佛学,面壁九年,终成佛学禅宗之祖。
南京达摩古洞(二)参观完达摩雕像,可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上路向上走。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   夹骡峰位于南京幕府山西端,相传南朝梁时,萧衍佞佛成癖。当时,南天竺国(印度)圣僧菩提达摩,万里飘零抵中国广州。萧衍得知,派特使诏达摩赴建康(今南京),并邀高僧宝志、法师云光,与其共论因果。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以为非佛旨,故忤萧衍,遂连夜北去。情急之下,梁武帝令人乘健骡追赶,至幕府山夹萝峰,天色破晓,晨鸡齐鸣,突然,两峰合拢,夹住骡身,进退不得,眼睁睁看着达摩“一苇渡江”而去。达摩后赴河南嵩山,在少林寺另创宗派,成为禅宗始祖。夹萝峰因此又名“夹骡峰”。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是公认的中华禅宗的始祖。中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最大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达摩从建康(南京)北上,到达嵩山少林寺后,在石洞中面壁九年苦思修行,后在北魏末年到达洛阳,以四卷《楞伽经》授徒传法。禅宗有六祖之说,就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南京达摩古洞(二)  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中国禅宗杰出大师。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
南京达摩古洞(二)   六祖慧能俗家姓卢,其父早亡,家境贫困,惠能以卖柴奉养母亲。在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而产生学习佛法之心。670年离家学法,672年惠能到黄梅东山寺,后到南海(今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不久,惠能就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开演东山法门。其后不久,即移居曹溪宝林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使韦璩久仰慕惠能的道风,请他讲法,听众超过千人。所说法语,由弟子法海记录,整理为《坛经》传于后世。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
南京达摩古洞(二)   相传惠能出家求佛之前,他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但慧能意志坚决,慧能母亲就让慧能的舅父来规劝慧能。结果慧能的舅父给慧能出了一个难题,让其拜石,如果石头开裂,就让他出家。慧能精诚求佛之志感动天意,借助雷电之力僻开一块大石头,于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南京达摩古洞(二)   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六祖是一个创新者和实干家,把佛教立足于现实社会,服务于现实社会,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觉悟),恰如求兔角”,并提倡僧人“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这种主张佛法落实到人世间的思想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划时代的革新,意义重大。
南京达摩古洞(二)   任何变革路上都会充满艰辛,六祖慧能也是一样,一生遭遇了很多挫折,关于他被追杀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纵观六祖一生,无私无畏,道行合一,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支持着六祖潜心修行佛法,成为一代宗师。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南京达摩古洞(二)   慧可自幼志气不凡,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后来接触了佛典,慧可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向不可改移,便听许了他的选择。于是,慧可来到洛阳龙门香山永穆寺出家为僧,师从宝静禅师学佛,取法名神光。
南京达摩古洞(二)   《安心开悟》。慧可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弟子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弟子找不到心)。”
   达摩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慧可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的身边,时间长达6年之久(亦有9年一说),后遂成为禅宗二祖。

南京达摩古洞(二)   《慧可得髓》。达摩祖师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众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南京达摩古洞(二)   当年达摩祖师从广州被请进金陵城后,梁武帝萧衍率百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午门前搭起拜师高台,让达摩祖师登台受礼。首先由梁武帝拜师,文武大臣也依次进行。礼毕,梁武帝又亲送达摩祖师住进了养心殿内,每日三次进斋均由武帝作陪,处处毕恭毕敬,武帝还唯恐有不周到之处。
南京达摩古洞(二)   三天过后,梁武帝又邀达摩一同乘辇,往观京都一带佛事设施。一路之上,处处都有梵宫寺塔,人人见了无不合十肃立。到了同泰寺,那里有上百座纵横交错的楼阁殿台,水榭回廊,一派金碧交辉的建筑,夹杂着丝竹垂柳,显得清幽无比。每座殿内井然有序的佛像,无不罗衣金身,或坐或立于雕梁画栋、香烟袅袅、奇光异彩之中。
南京达摩古洞(二)   院内有数十座九级宝塔,直刺天空,真是殚士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奢丽无比。特别是那尊丈八高的十方佛银像,也不知耗掉了多少财富。就这样一连几天,看了同泰寺,又看光宅寺、爱敬寺、开善寺……,一座更比一座华美精丽。每到—寺,都有上百名身着罗衣袈裟的僧众,以五体投地的大礼接圣僧达摩……。
南京达摩古洞(二)   游罢佛寺,梁武帝又送来他主持翻译的《大涅盘》、《大品》、《净名》等上百部经卷,让达摩祖师评点。到了这时,梁武帝既毕恭毕敬,却又洋洋自得,十分自负地问达摩:“这几天祖师亲眼看到了弟子即位以来,作了这些向佛之事可有功德?”梁武帝这样发问,本以为定然引出达摩一番夸赞之词,谁知达摩祖师却摇摇头,冷冰冰地说出了四个字:“并无功德。”。这句话自然使萧衍大为扫兴,便十分不满地追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爽朗地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梁武帝跟上又问:“虽有,非实,当作何解?”达摩祖师解释说:“这些华而不实的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南京达摩古洞(二)   梁武帝又追问说:“如若这些都不实在,如何才是实在的真功德呢?”达摩祖师听到这话,笑了笑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透悟佛理,自渡渡人,不以世求,才是功德。”梁武帝听罢,一时间也难弄明白其中道理,便又转问一句:“请祖师指教,如何才是圣谛第一义?”达摩也干脆地答说:“在这金陵城中廓然无圣。”梁武帝听到这话,觉得是达摩有意对自己的不敬,便带着反击的口吻说:“在此处,对朕者为谁?”达摩也针锋相对地答说:“不识!”达摩祖师用这“不识”二字直说得粱武帝张口结舌,再也答不上话来,心中难受,向后一躺,就软瘫在龙椅上。

南京达摩古洞(二)夹骡峰 
南京达摩古洞(二)两峰之间仅有一条狭小的道路,两侧的山体高而陡峭,向上近乎是一线天。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沿台阶向上爬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终于看到前方,明亮又开阔。 
南京达摩古洞(二)回望刚才的路 

南京达摩古洞(二)前面是一个小广场

南京达摩古洞(二)  当年达摩与梁武帝交谈,发现他并不能理会禅意,便北渡长江,去往北方的洛阳。
萧衍(梁武帝)得知达摩北去,立即骑骡追赶。迫到幕府山,发现达摩被汹涌的长江挡住了他的去路,而且江中又无舟可渡,转眼就能追上了。忽然两峰相合,梁武帝坐骑被夹住,进退不得。达摩则折下一片芦叶,放在江中,化叶为舟,乘风破浪而去。南京达摩古洞(二)梁武帝率文武百官追达摩群雕 
南京达摩古洞(二)大臣们的雕像 

南京达摩古洞(二)   梁武帝的雕像。萧衍(464549),字叔达,南陵(今常州)人,博学多才,雅好诗赋。他一生痴迷佛教,三十九岁成为梁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中,尊儒崇佛,大建寺庙,并三次(一说四次)舍身同泰寺,当住持说法,均被官员花钱赎回。他还亲撰《断酒肉文》,下诏要僧人戒绝肉食,佛门的这一戒律就是从他开始,至今遵行不变。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南朝佛教空前发展,仅都城建康内外就有寺庙五百多所。

南京达摩古洞(二)   从梁武帝率文武百官追达摩群雕往上走便是达摩一苇渡江北去前在幕府山的休息之所——达摩古洞。
南京达摩古洞(二)路上都铺上了台阶,否则很难走。 
南京达摩古洞(二)

南京达摩古洞(二)洞附近一块岩石

南京达摩古洞(二)岩壁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很像石灰岩。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古洞是一个天然石洞,位于夹骡峰山腰之间的陡崖之上,岩洞深邃,曲径盘幽,洞口面朝着江面。达摩渡江北上前往嵩山少林寺,出发前曾在此洞休息。
南京达摩古洞(二)达摩古洞口

南京达摩古洞(二)   梁武帝没能追上达摩,又眼见他的无边法力,深悔自己的怠慢了他,遂将夹骡峰中达摩北上休息的一洞命为达摩洞,在洞中塑了一座达摩金身。达摩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六朝之后寻访瞻仰者不绝。
南京达摩古洞(二)   明朝万历十七年的状元焦竑出生在南京,他仕途不顺,辞官回家后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站在达摩洞前,吟诵一首《达摩洞》神龛沿绿峪,石洞俯苍波。风雨江声壮,鱼龙夜气多。停杯今日望,飞锡向时过。欲问西来意,疏钟度薜萝。
  
南京达摩古洞(二)
   明朝朱之蕃作《达摩灵洞》:万里江光散月明,洞门高启纳涛声。流云度处峰萝合,双履归时岸苇横。石榻未须留幻影,龛灯常可证无生。游踪几为崎岖阻,萝绕幽严入化城。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洞呈穹窿状,洞壁四周有几处嵌放碑刻的碑槽和佛龛。
南京达摩古洞(二)洞外壁上的石刻
南京达摩古洞(二)达摩古洞”现代人书写

南京达摩古洞(二)洞中供奉有一尊达摩雕像,描述了达摩参禅打坐、入定时的姿态。
南京达摩古洞(二)墙上有石刻被挖去

南京达摩古洞(二)达摩雕像旁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酷似达摩形象。
南京达摩古洞(二)
   这是2013年一位市民发现的。这座天然岩石竟然酷似一只达摩坐像,达摩的头部两只耳朵、眼睛和身躯清晰可见。
南京达摩古洞(二)据介绍,这座达摩岩石是自然形成的,大约2米多长,1.3米高。 

南京达摩古洞(二)达摩古洞顶上,也是大大小小的洞穴。

南京达摩古洞(二)回到洞外
南京达摩古洞(二)洞外岩壁上也有石刻被挖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古洞对于南京人来说是一个并不算陌生的存在,它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南京众多的美景已湮灭于战乱。达摩古洞景区的复建,将这百年盛景再现于世,实为南京人民的一大幸事。

南京达摩古洞(二)看山那边的“百态达摩”

南京达摩古洞(二)   “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本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南梁大通元年(公元527),他从海路来到中国南方。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南京达摩古洞(二)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
南京达摩古洞(二)   达摩离开洛阳之后,他与弟子继续北行传法(《续高僧传》中称他为“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楞伽师资记》中也有“达摩禅师,志阐大乘,泛海吴越,游洛至邺”的说法)。但不仅受人“讥谤”,而且还遭到了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终因中毒不救而死。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起塔于定林寺。
南京达摩古洞(二)   又一说时北魏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