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2019-09-18 12:40:24)
标签:

大明寺

平山堂

欧阳修

风流宛在

坐花载月

   大明寺不惟佛学源远流长,它还具备一个独有的特色,即是它的所属地域内有着众多的名人遗迹和风景名胜,这是大明寺声名隆盛的另一大原因。平山堂的盛名,在历代文人名士中均可谓如雷贯耳。欧阳修 “坐花载月” 的闲适儒雅与风流倜傥,传为千古佳话。苏东坡“三过平山堂”缅怀宗师的深厚情义,让后人不胜感喟。在古城扬州,平山堂数得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诗文最多的文化名胜。历朝历代,歌咏欧苏遗事遗迹、文风人品的诗词文赋、楹联铭记,实乃连篇累牍,何止车载斗量。这些青史永垂的文学瑰宝,是大明寺的巨大荣耀,也是扬州人民的宝贵财富。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平山堂确是个幽静所在,也是个驰目骋怀的好地方。门外建了木棚,棚上爬满藤蔓,走入时一片荫凉。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平山堂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硬山屋顶,西南设卷棚,北有短廊与谷林堂相接。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南边卷棚中间悬“放开眼界”匾,土黄色底,深蓝色字。为清代彭玉麟题。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堂前有石砌平台,名为行春台。平山堂前两侧有紫藤架。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卷棚顶,格式门。前廊西头墙上有石刻。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乔松年赠雪航上人七绝三首,沈秉成题平山补柳图七绝二首,合刊一石。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可惜太模糊看不清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清朝法净寺(大明寺)主持星悟禅师的兰花碑刻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星悟能诗善画,在平山堂西壁有他的一幅兰花,寥寥几笔,一丛兰花十分飘逸灵秀,题诗曰:“未须竹石湛清华,只着一花几茎叶。独向春风生远香,不与群芳竞开歇。”诗意及画意似乎受郑板桥兰花影响,不仅“敢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以少胜多,而且雅洁自好,不与世俗争锋。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西侧墙壁上方刻的是苏轼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此东坡平山堂吊文忠词也。万事皆空,原来是梦,有何贪恋、忌妒、成败、恐怖。大无畏精神,惟知义在视。非常事亦家常事耳。而乃见欺自,宰割依人,泥马渡江,神州易种,天胡为如此醉耶?不到山穷水尽,天下事尚可为。宁曰不殊风景供诗酒,半壁江山应帝王欤。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八日欧阳渐吕澂周钰  孙至诚同游平山堂敬挽。
   周湘亭(1897-1953),名钰,以字行,江都邵伯人。自幼文思敏捷,博闻强记。未及弱冠,父母双亡,负债累累,几至辍学,幸得岳父季耐庵资助与勖勉,方继续读书,也益加刻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执教于瓜洲小学、江都县立初级中学及扬州国家专修学校,历任邵伯第八小学校长、城东小学校长、江都图书馆馆长等职。任城东小学校长期间,曾参与编纂《江都县新志》。后从佛学大师欧阳渐研究佛典,深得其奥,被赞其为有宿慧者。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月八日,欧阳渐、吕澂、孙至诚等人来扬,周湘亭执弟子礼陪同游览平山堂、法净寺(大明寺),并书苏东坡《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词,请金石家曾子青勒石纪念,至今这块碑还嵌在平山堂走廊西侧墙壁上。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上面是湘阴郭蕃偕文小坡、张子蕊、欧阳伯元重九蜀冈登高七律三首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可惜太模糊了,看不出来。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下面是龙易图的《平山堂待月和宋人韵并序》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天涯足迹与将阑,手种垂杨未许攀。今日江南究淮左,此堂天上我人间。山川秀丽风骚远,兵火消除宇宙闲。葲井不堪问远  ,颓然    惜苍颜(右和欧阳文忠)浮云无定成今昔,尘世何情计醉醒。饮水能生天下味,看山独认古时青。好凭往管催明月,绝少亭台暨画屏。胜台竹西久销歇,梅花香雪落为馨(右和苏文忠)。十里园林步上山,当年我尚凭雕栏。即今坛坫凭诗定,大好乾坤放眼宽。绿水红桥伤旦暮,青天碧海阁波澜。南朝金粉都无赖,一例栖灵绝影观(右和秦淮海)。两两仙人驾玉虬,今时明月古扬州。繁花似梦三春还,大海当前一叶浮。灯火楼台今北固,铜琶铁板唱东流。诗成付与山僧去,  问纱笼着我不(右和王荆公)。 四百八寺中执法闽县 龙易图 
   (水平有限有的字认不出来,也有认错的。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平山堂前廊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前廊东头墙上也有石刻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东壁廊外面西处有乾隆元年七月两淮都转运盐使尹会一撰并书《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重修平山堂碑 自古地以人重,扬州四方都会绝少山城之西偏坡施曼衍有堂冀然自宋欧阳文忠公守郡时建至今以平山堂特闻中间屡历兴废且七百余季矣  圣祖南巡旨临幸焉既  御书平山堂复  赐贤守清风额,盖不独重公之贤。亦所以风厉守土之臣,意至深也。 使者壬子夏来守是邦登堂肃拜  天章烂然震耀心目逾年擢司转运又三年 简命视盐公馀一载过之时乡大夫汪君应庚以斯堂渐汜蠲赀修缮整崇阶植嘉树澹第五泉新其亭周山种松十馀万蓊然蔚然非复旧观矣余当念维扬古称名胜东阁官梅隋堤杨柳二十四桥风月访其遗墟荒凉灭没而斯堂屡更兵焚每废辄兴久且益胜公之灵在焉不可得而泯也若夫堂之左为栖灵寺唐时塔毁于火江君即故址建藏经楼其后则观音阁前廊置察舍以饭憎皆因堂及之者已复以公命堂意筑为平楼绮疏四阁遥眺南徐水气横浮万山拱揖设起公于今当复与宾僚觞咏顾而乐之愧予未获赓其馀韵也于戏扬人士拥高赀侈豪举固所时有汪君以力敦善行闻于朝当即其家拜光禄少卿观于斯堂乃亦为增胜盖先皇之宠赐贤守风流山川文物相辉映讵遨游选胜云雨哉汪君其知所重也矣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赐进士于身  诰授资政大夫署理两淮盐政加九级纪录四次前两淮都转盐使司运使知江南扬州府湖广襄阳府事吏部孝功司  外  时光丁未科会试同考官吏部考功司主事   钦差丙午科广西乡试主考博陵尹会一撰并书,乾隆元年岁次丙辰秋七月上澣之吉立,刻者旌德刘景山。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民国十五年偕镇江冷适来游。腾冲李根源书。李根源是抗战时期云南腾冲的一位很了不起的抗日县长,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曾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辉煌足迹,在平山堂人们看到古今文官武将的那种惺惺相惜。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江陵苏惟霖游平山堂杂咏五律六首(可惜水平有限再加比较模糊了,不能完全看出。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沾欧阳修的光平山堂有很多前人匾联。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前廊柱楹联:诗意岂因今古异,山光长在有无中。乾隆题平山堂。
   里面门柱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为曾任扬州知府的伊秉绶所作之联,光绪戊寅秋日黔南袁伟华重书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前廊柱楹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后隔扇门柱楹联:“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为扬州盐商汪鲁门之子汪国桢原撰,武中奇书。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堂内柱联,上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下联“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落款:朱公纯撰。庚申春日尉天池书。两联中间可透过玻璃方窗看到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平山堂中楹上方悬“平山堂”三字匾,宽2.8米,高0.95米,黑色底,白色字。前款:同治壬申孟夏之月。后书:定远方濬颐。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平山堂内的桌凳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匾额的下方分别有透空雕花落地罩槅。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平山堂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 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平山堂西侧的房间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房间内有书法作品展示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平山堂前的隔扇门,精致壮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厅内西侧次间有落地罩,里面墙壁上有石刻。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风流宛在”匾,宽3.1米,高1米,为光绪初孟夏两江总督新宁刘坤一题,并有跋文。其跋曰:宋开禧间,平山堂圮,吏部阎苍舒以诗赠知扬州郭倪,有“欧仙苏仙不可作,江南江北无风流”之句,盖讥之也。今子箴都转重修是堂,可以继美欧苏矣!喜而志之。匾、跋均为黑色底,金色字。“风流宛在”一匾,书法流畅,“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字却多了一点,虽然都是异体字,用在这里却仿佛因风而流动所致,别寓情趣。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蒋超伯的《重建平山堂记》:岁丙寅超 自潮阳移守广州时丁雨生中丞銜命来粤 濒行 超以平山堂为请 中丞欣然造抵广陵   旋迁苏藩而去 超怅惘者久之 己已春今都转方伯方公自广移淮百废具举 以斯堂为欧苏遗迹 锐意营之具糇(hóu)粮程工物 称其备筑 稽其版干 既成之后听事雄屹 □廊曲榭 乔林石□涌现于峭蒨青葱之间自下而高 廉级弥峻 由左而右 磩戺(shì)孔膴(wǔ) 有屋九筵若为斯室之后 坡所憩之谷林也 若修虹互毗卢示现 杂花绮错于庭际者 构往时值平远 楼及洛春堂也 有泉涓涓 沫珠涎玉 喷薄于岩窦中者 即古塔院西廊第五泉也 于戏可谓壮观已 超当检故籍求之堂始于宋庆厉八年 越十七年 郎中刁公约撤而一新 南渡后 凡五修 明神宗时则创。  
  朝康熙金太守镇暨汪刑部懋麟诸君鼎而新之 自是而后 叠加崇饰 盖廊且大 然是□也视康熙初为倍南方 
   国初王师渡河而南 诸不顺 命者而已 其余安堵也 顷者粤贼之祸文武官寺 则悉燔(fán)矣 商民廙次则悉摧也  唐园徒林则悉赭(zhě矣 工师匠伯则悉系垒之为沟中瘠矣 稽故址则无尺领寸甓之遗 简物料则踊什百倍蓗(zǒng)之贵 守土者修明学校 安妥山川四廊之神 犹且弗给 而况其余乎 自公之来禺筴()岁 溢出其余力后营斯堂 量功而命日弗愆(qiān)于素 浚渠而除道有益于农 崇扑而去华无侈于旧 盖公于民生休戚鹾(cuó)纲肯綮(qìng 一一旁通曲达 故措之书善恢恢乎 并不见为劬(qú)也 抑余犹有说焉 夫是堂之在宇内 大泽之垒空耳然
   景陵纯廊赐诗赐 额星云扎缦与天无极 公是役也 所以兴挹人忠敬之思  四方之宾与乡之士大夫献(chóu)雍客 来游来集 所以示闾(lǘ)阎礼让之教 自宋以后扬帅移矣 公独于欧苏两贤 拳拳致意 所以坚土林景行之怀 后不防耕 费不出氓 金碧佛加 京凌必辩所以防浇俗浮靡之渐 盖一举也 四善修焉 超自岭南 见斯堂之后完幸我民之饮公福也 爱不敢辞而为之记               
   同治壬申郡人蒋超伯撰  董恂书
   (此碑现在平山堂厅内后墙。水平有限,很多字看不准,抱歉。)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厅内东侧次间有落地罩,里面墙壁上有二石刻。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坐花载月”匾,宽2.75米,高0.95米,为陇右马福祥题,并有跋文。其跋曰:    平山堂为江南名胜。宋庆历中欧阳永叔守扬州时,筑堂于蜀冈,因此得名。岁己巳偶游江都,登此堂,凭栏远眺,江南诸山齐在眼底,月挂树颠,花迎四座,洵登临之大观也。因取欧阳公遣人折荷行酒载月故事,敬书数字,以志游踪。陇右马福祥题。匾、跋均为黑色底,白色字。
   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甘肃临夏人,是一位武将,曾任国民政府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安徽省主席。己巳为民国18年(1929)。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右边的石刻为两淮盐运使方濬颐诗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蜀冈一别廿九年,重来不敢登其巅。楼台池馆委榛莽,风雨芜城春可怜。眼中忽见万丝绿,作画者谁僧几谷,未敌瀛洲烟景丽。(予昔年僧见几谷为西湖灵芝寺莲衣所作瀛洲补柳图。)差比隋洲堤生意足。海云补蕉今补柳。佛子婆心世无有。茅巷腊尽桂蒲圈,瓦砾淮边荷锄走,当时手植传欧阳,争名堪笑薛嗣昌。(嗣昌亦种一株自榜曰薛公柳)谁移京口数十本,多情糜倅远寄将。(糜师且之兄属赵子固补柳事)山伦清高士夫匹,又为兹堂添故实。吾辈须学金长真,莫使前贤选址逸。行春台共真赏楼,醇金农隙工先鸠。好栽桃梅间丛桂,苍翠罗列松梧楸。从此禅房增韵事,煊染攀头图第二,明岁长条踠地时,行当过访栖灵寺。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左边石刻左边石刻,未能看出是什么。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三)平山堂平山堂两次间后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