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叶
秋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753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2018-11-19 09:13:05)
标签:

雨花台

高座寺

御碑亭

江南第二泉

二忠祠

分类: 有关南京

    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而已。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的欣赏,追求的是“意境”,所谓景外之景,图外之画,弦外之音,无论诗情、画意、神采、文韵都包涵在意境之中,这就要求收藏者要有比较高的文化品位。一般提到雨花石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南京雨花台,都以为雨花石就是产自雨花台一带,实际上这只是人们的误解。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供观赏。她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南京六合和仪征月塘。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冠雨、美丽迷人。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江南第二泉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东岗,原名雨花泉,因清泉一泓在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宋陆游品为第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其书题“第二泉”匾额,后毁无存。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陆游为何称之为“二泉”,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因为镇江金山已有“天下第一泉”,永宁泉自然只能名列第二;二说是因为南京钟山紫霞洞中有“一人泉”,因此永宁泉称为“二泉”;三说因为永宁泉有两个泉眼,陆游称其为“二泉”只是表示泉眼有二,并非“第二”之意。各种说法虽多,但江南泉水众多,陆游称永宁泉为“二泉”,后人自然更愿意认为此泉为“第二泉”。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70年代初,因人防工程建设,泉水一度淤塞断流。后经多次整修,江南第二泉重现生机。现二泉已汇成一泓清盈见底的碧水池,池中数米高的太湖石上有多孔泉眼,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现在嵌于迎面假山石上的“江南第二泉”乃当代书法家萧娴所书。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江南第二泉旁的李白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的高座寺是南京最古的唯一现存的梵刹遗址,距今已有
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众多,文人墨客遍达十方,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相传,梁代(公元502-557)初年,梁武帝国师宝志禅师在此住持,有“云光法师”在此端坐山巅说法讲经,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直至感应天上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后称讲经高台处为“雨花台”。所以,先有高座寺后有雨花台。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高座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太元元年,晋孝武帝司马曜在皇宫内建立精舍,供宫廷举行法事之用。此后在都城地区先后建有以高座寺为代表的寺庙三十六座。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高座寺老照片。高座寺原名为“甘露寺”。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东晋初年,西域沙门尸梨密多罗南渡来游建康,为丞相王导所敬重,于是在该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时人于是也以“高座”为寺名。另一说法,高座道人后卒于建康,并葬于该寺,元帝为其树塔建冢,于是该寺改名为高座寺。他专修苦行,善于咒术及梵呗。在南京期间,他曾翻译《孔雀王经明神咒》等密教典籍。也正是这位帛尸黎密多罗王子,开启了高座寺的历史。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据传,南朝梁时光宅寺法云曾于聚宝山顶讲法华经,而感得从天降花之奇瑞。后有金陵宝志禅师入住本寺。又李白之子李中孚出家并住于此寺。宋代之后改称永宁寺,明代分为永宁、高座二寺。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高座寺作为古寺名刹,袅袅梵音常入耳,历史上其人文内涵也不逞多让。历代文人墨客、高僧名士都曾行至高座寺,在此吟咏诗词歌赋,留下千古名篇,高座寺这座佛教圣地也因此洇染了些超凡脱俗的六朝烟水气。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诗人李白到南京游历,借宿在雨花台高座寺他侄儿处,常到附近的长干里领略当地风土人情,于是写下名作《长干行》,诗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此乃“青梅竹马”典故出处。老南京风俗喜欢在门前摆上桌椅纳凉吃晚饭,故诗中的“床”当指椅凳。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明朝洪武初年(13681398年)高座寺废,后建筑也多毁于火。景泰四年(1453,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规模尚存,但已破败不堪。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成化年间(14651487年),僧人照堂广募钱财,到弘治元年(1488年)腊月才正式动工修缮拓建,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完工,先后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及东室、西堂、钟鼓楼等。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高座寺的洗心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洗去忧愁、烦恼、悲伤,洗净心灵。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1949年后,高座寺遗址曾先后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招待所、雨花石石苑等,2002年被重新修缮一新,朱栏碧栊、回廊庭院犹存。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2011年,经过六个月的鸠工创制,用匠兴薪,终于完成修缮工程,续复古意,于9月正式对外开放。此后又因种种原因一度暂停宗教活动。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2015年初,高座寺再修缮,重续香火。大雄宝殿、斋堂、大寮、念佛堂、客堂等建筑焕然一新,多尊佛像已经到位,从山门往里,眼前呈现出明朗化的整体布局。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高座寺历史上屡毁屡建20157高座寺修葺一新后开放。目前大雄宝殿、斋堂、大寮、念佛堂、客堂等已完成修缮,多尊佛像已经基本到位,从山门往里,眼前呈现出明朗化的整体布局。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高座寺内,因不准拍照,所以这几张照片是网上下载的。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高座寺内的精美砖雕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释迦摩尼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高座寺的放生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巩固其统治,对汉族文化采取接受的态度,自康熙开始几位皇帝逐渐汉化,乾隆更以风雅自赏,爱好诗文,可称中国历史上最多产的诗人。据有人统计,他一生作诗达41800首。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乾隆即位后,承袭了他祖父康熙帝的遗业。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巩固对汉地的统治,乾隆帝自称效法皇祖,也先后六次到江南巡游。在驻骅南京时,三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御碑亭。1997年,雨花台风景区在御碑上建四角亭,供人们浏览休憩。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御碑亭”为现代书法家季伏昆题写。季伏昆,号季公,江苏镇江人。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此御碑即为三次题诗的诗碑。碑高2.55米,宽0.8米,厚0.21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题之诗。诗曰:“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碑背面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题之诗:“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雨花台东烈士殉难处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雨花台东烈士殉难处,1937年以后国民党由公开杀害烈士转为秘密杀害,为掩人耳目,将刑场从北面秘密后移。1951年在此建起了“革命烈士殉难处”的水泥标志。现在大家看到的纪念牌坊及圆型黑色大理石墙体建筑是1996年重新修建的。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二忠祠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在历史上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二忠祠”
里祭祀的是宋代名臣杨邦乂和文天祥,他们以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后世的敬仰。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一位是“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忠义将领,另一位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汉。这两位英雄虽生于不同的朝代,却因为有着相同的气节而有着奇妙的联系。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祠堂正门25米处砌筑了硬山式折线形照壁,照壁长6.88米。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篆刻在黑色磨光花岗岩照壁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彰显了杨、文二位忠臣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精神。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此祠最先叫褒忠祠,专为祭祀杨邦乂所建。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音义),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下剖腹挖心(今雨花台仍有杨邦乂墓遗址)。宋高宗曾赐其谥号,并建“褒忠祠”,作为祭祀杨邦乂的祠堂。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在押解大都(现北京)途中,经过建康(现南京),在《怀忠褒》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乂的敬仰之情和殉国之志。因他从小就敬仰杨邦乂,两人又同是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祔祀他,遂改名“二忠祠”。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    1998年复建二忠祠,其主体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仿古寺院建筑。祠宽15米,进深10米。屋面正脊高9.9米。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二忠祠前门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祠内一个石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石屏的一面是杨邦乂和文天祥的画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石屏的另一面是《重建“二忠祠”碑记》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介绍1998年重建二忠祠的情况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杨邦乂的浮雕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文天祥的浮雕像

南京雨花台(八)高座寺二忠祠二忠祠后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