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2018-11-15 10:51:09)
标签:

雨花台

方孝孺墓

木末亭

李杰墓

诛十族

分类: 有关南京

    方孝孺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又重新为其修墓立碑,民国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方孝孺后人又捐款与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炆有时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建文四年(1401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 。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墓园最北侧为墓园牌坊,上刻对联“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横批“天地正气”,为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修复方孝孺墓,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呈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方孝孺铜胸像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方孝孺墓牌坊南侧为墓园神道,两侧设十二块书画碑,二十六方历代褒奖方孝孺的题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侧。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墓冢东侧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重修方孝孺墓时所立的记事碑,
依次雕刻“明代大儒”、“文学博士”等生平经历,直到“魂归雨花”。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神道南侧为墓冢,墓冢下部呈圆形,上部为半球形的顶,墓前立有同治五年重修墓园时,两江总督李鸿章所题的“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墓碑。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墓冢西侧立着26方历代褒奖方孝孺的题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侧。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历史上,雨花台是江南三分有其一的登高揽胜之地,当年登临这里,就可以发现此言不虚。雨花台东岗,“平台高起帝城外”,北可远眺钟山,西能遥望长江,龙蟠虎踞之势宛如天成;向下则可近俯古城金陵,六朝烟云、市井风情又尽收眼底。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最早的城垣“越城”就建在其脚下,在六朝乐府名歌和唐诗中被反复吟咏的南京古长干里,也与它只有咫尺之遥。李白在著名的古乐府《长干行》中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至中华门一带。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清“金陵四十八景”的又一重要景观“木末亭”,位于雨花台东岗之巅,始建于明代。    木末亭始建于明代,“木末”二字,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湘君》,“采辟荔兮水中,奉芙蓉兮木末。”木末意为树梢,在这里是极言其高。这里的高不仅是指视野开阔,万象环集,金陵胜景可一览无余,同时将这一处景点命名为“木末”的人,也有以秀出林梢之美形容历代仁人志士的高洁,其隽永的立意令人击节。多年来,该亭数次毁于战火,近年经修缮后重新开放。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2000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在风景区的二泉后山新建了木末亭,同年六月竣工。新建的木末亭面积有345平方米,是一座仿明清式的亭轩建筑,由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主持方案设计,建成后的木末亭进行了内外文化装饰。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木末亭”匾额为现代书法家季伏昆题写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门柱楹联“往昔乱山孤亭夜悲风今朝悦目赏心时芳草”有许多书法王福成书写。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木末亭在复建时,设计师巧妙地将日寇侵占南京时在木末亭原址上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包含在内,不仅保留了日寇侵占南京的罪证,而且还成为现在木末亭的仓储之地。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言恭达书写的“楼台层叠标孤塔云树苍茫隐万家”、章节书写的“树影欲迷云度处经声遥听月明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台上的隔断木壁西边刻制凌文铨书写的六首吟咏木末亭的古诗,94岁高龄的书法家武中奇为木末亭书写了“木末风高”。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东侧缕刻六幅古梅,高悬亭阁中的镶金匾额“金陵胜景”是书法家赵绪成为木末亭书写。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木末风高”。明代的余怀、清朝的陈文述、民国的张通之皆为木末亭吟咏歌颂。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木末亭”匾额为现代书法家刘浚川所书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木末亭上的龙吻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开国勋贵李杰之墓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区外东面,三忠祠旁,四周翠竹环抱。李杰墓坐北面南,规制颇宏。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李杰,明朝寿州霍丘人(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生于1331年,卒于1369年,享年38岁。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在任广武卫指挥北征中,死于阵前,归葬于聚宝山之阳。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纳李杰的女儿为淑妃,摄六官事。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被追封为镇国将军。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李杰墓神道石刻经历过三次迁移。第一次是1985年因宁溧公路拓宽需要,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将四对八件石刻向正北方向平移了47米;第二次迁移是1993年,因南京晨光机器厂扩建发展需要,经市文管会多次研究决定,同意将石刻再次向东平移50米,又将1985年未迁移入墓园的神道碑一并迁入至;1997年又因宁溧公路再次拓宽石刻全部徙迁至此。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神道碑通高3.94米,宽1.20米,厚0.33米,碑额高0.80米。龟趺长2.50米,宽1.20米,高1.45米,龟趺首残缺,后修复。碑额周饰浮雕云纹螭龙中,镌刻有“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及“洪武三十一年(1388)夏五月二十一日立”等字。碑文为明初文学家宋濂奉敕撰写,武林翁孜镌刻记载了李杰的生平事迹。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李杰(13311369)为明初开国功臣之一。在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洪武元年
(1368),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十二月,军至孔山寨,李杰奋然先驱,身陷敌围,不幸阵亡,时年三十八岁,洪武二年八月,灵柩运回南京,赐葬在聚宝山之阳,即位于今天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南角。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长期在外征战,身边只有淑妃李氏相伴。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岁,九月庚午葬于孝陵,朱元璋对马皇后感情特别深,决定今后不再封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朱元璋除去三年丧服之后,于十月册封李杰之女为淑妃,摄六宫事。由于李杰是“国丈”,又是明朝功臣,追封李杰为镇国上将军、都指挥使。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现有神道碑一通,石刻48件,即石羊二、石虎二、石马二、石武将二。分列神道两侧。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石羊作跪卧状,左石羊下巴,羊角及左耳残缺。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石虎作蹲式,左石虎头部缺损,右石虎左耳残,脚残。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石马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石马旁有拉马侍者牵马敬立,左石马夫臂部缺损;右石马双耳残缺,石马夫头部缺损,手臂断裂。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石武士按剑而立,顶盔贯甲,威武雄壮,左武将右耳残缺。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