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2018-10-24 19:28:15)
标签:

午朝门

五龙桥

御河

掖门

明故宫

分类: 有关南京
    午朝门公园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内御道街北端,因园南有明故宫午门(通称午朝门)而得名。1958年将午门和奉天殿所在地辟为公园。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市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历六百余年之后,午门主要部分劫后余生,至今仍然矗立在御道街北端。午门城台雄伟壮观,下宽上窄,古朴稳重,四周用红大理石砌成须弥座,台基之上当年所雕图案花纹,至今仍清晰如故。城台之上,当年曾有五座黄瓦金顶、重檐彤饰的五道彩楼,俗称“五凤楼”,楼与楼之间有阁道相连。正中为主体楼,两边为阙楼,另有钟楼、鼓楼各一,每日正午时刻,午门之上钟鼓齐鸣,声闻全城。赫赫威武,犹能想见。如今,五凤楼早已随着宫殿而销沉了,只留下排列有序的巨大石础供后人作慨叹之观了。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门作为宫城南大门(正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午门除了是官员出入之门外,还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告书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公园门口的石狮子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朝门老照片。午门形制十分奇特,由南望去呈凹字形,门洞开在凹字的底部,南北向一排开有三个门洞,凹字内部左右两侧分开东西向两个相对的门洞,即为左、右掖门,现午门两侧的掖门早已被拆除,留下的只是五个门洞并列的形势了,但左右掖门的闸门槽如今还留在墙壁上。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故宫午门在营建之初并无双阙,明洪武八年(1375年)因朱元璋下诏放弃营建明中都,集中力量修建南京都城,增设两阙(包括左右掖门)及左右掖门。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老照片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门是宫城的正大门,是一座三孔门卷两边有双阕的雄伟建筑。楼顶有漂亮奢华的仪凤楼,整个午门平面呈一个倒写的“凹”字型,两边是伸长出去的双阕,双阕源自秦汉时期的建筑形式,到了明故宫时期的午门双阕已经是这种建筑形式的最后残余了。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午门双阕因建明故宫机场被拆除,只留下了一座三孔门洞,午门之上的五凤楼也早已毁圮。从午门上精美的缠枝如意纹须弥座来看,这种简约但唯美的装饰代表了明初最高规格的建筑风格,也永久的影响了后来的风格,楼顶残留的百余座宽大的柱础,还能管窥原来上面仪凤楼的辉煌。午门遗址以及后面的奉天门遗址现在已经一起被开辟为午朝门公园,为政府公益性的公园。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的消亡,经历了明、清、民国乃至近现代的多次损毁。最早的毁坏发生在明初。燕王朱棣为夺皇位发起的靖难之役(1399-1402)使得“都城陷,宫中火起”
。这场大火中,奉先殿被烧毁。随后,成为明成祖的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决定迁都北京。伴随着南京政治地位的下降,明故宫也逐渐败落。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而清初对明故宫的毁坏是最彻底的。清军进入南京,焚毁了大部分的明代宫殿建筑。这一段清朝正史少有提及,多半是出于史讳。随后,顺治帝改南京为八旗驻防城,在皇城内部修建将军署、副都统署和兵房,明故宫的形制与格局便整体改变了。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又拆宫墙砖石、木构填充天王府工程,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再次焚烧了南京城,对明故宫的破坏就更彻底了。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门南北向中间的门洞阴森宽畅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中间的门洞墙壁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地面均用打磨光滑的巨大青石铺就,只供皇帝一人通行。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车轱辘磨出的凹槽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中间的门洞北出口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汉白玉须弥座保存完好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墙壁上有方形小洞,可能是放灯等必须品用。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墙壁两侧的凹槽是城门板的升降槽,一般城门上都有。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门内的石坎,中间部分已被凿平。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两侧的两座旁门中,左供文武百官出入,右供宗室王公们出入。而东西向的两座掖门平日并不开放,只在举行重大典礼和殿试后召见新科进士时才启用,由此也可见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靠中间西侧的门洞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墙壁上也有方形小洞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石坎比中间门洞的略矮些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西侧门洞的北出口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靠中间东侧的门洞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东侧门洞的北出口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城门东侧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而午朝门是明故宫现存唯一的地面建筑。解放后,南京市着手对午朝门遗址进行整理、修缮,并在1984年修复了午朝门城垛、女儿墙,新建了午朝门东西两端的登城步道。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1984年的大修后多年,门拱风化,酥松,城砖错位,结构变形,局部发生脱落;墙体多处出现鼓胀变形和严重裂缝;城砖间的砂浆大量流失。衣志强告诉记者,20037月的大雨给南京城墙带来不小的影响。午朝门产生险情主要是顶部防、排水系统失效和材料老化所致。雨水大量积聚在城门上部的填土中,并逐渐沿砖缝渗出,把城砖间砂浆一类的胶质材料带出,城砖因此开始脱落。午朝门中间大门的拱圈有多处开裂,东面侧门渗水侵蚀严重,已到了不得不修的程度。2006年南京市对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彻底整修。据介绍,这也是午朝门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手术”。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在重新排列拱圈的时候,为了加大每块拱圈砖之间的挤压力,施工单位在城砖之间的缝隙里,镶嵌进去一些铁皮,然后在铁皮上浇水,让铁皮生锈膨胀,加大城砖之间的挤压力。光这一项午朝门拱圈的城砖间已经打下去100多斤铁皮。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为了更好地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他们特意按照老祖宗修城墙时的“配方”,用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桐油、猪血、麻刀(细碎麻绳)配制成修补城墙缝隙的粘合剂,成本很高。金杨说,每种配料都有一定数量,如果被人偷吃减少了,就不能达到粘合的效果。按照这样的配方配置的粘合剂,能保持数百年不脱落,粘合性能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化学粘合剂。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城门西侧登城步道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城门顶上,经过修缮顶部平坦柱础排列整齐。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损毁,柱础已不完整,但依旧可以看出原先城楼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大殿结构,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城楼两边有重檐崇楼两座,和已毁的阙台上的另两座崇楼以及午门城楼合称为“五凤楼”。午门遗址虽不完整,但它依旧是明故宫遗址上最大的地面建筑遗迹。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北面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门是明初举行大典的重地。明初大典盛仪多在天刚亮时举行,仪仗旗幡、驯象、仗马等从午门开始,一直排到承天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半夜就在宫外等候,由执事依次引入午门内,各按品级大小就位,另有宫廷乐队在一旁奏乐,真是威仪赫赫,盛况空前。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公元 1366 年,身为吴国公的朱元璋就选定了这处“”钟阜龙蟠的宝地建造新宫。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正式即位后,改应天府为“南京”,并开始全面的都城与皇宫建设。宫殿建设几次反复,最终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宫。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明朝迁都 150 多年后,万历年间成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仍然感慨,“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利玛窦本人是北京故宫的常客,却依旧坚定地认为南京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宫,足见南京明故宫的壮观。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从明成祖至明末,南京明故宫未直接废止,还有一些修葺和增建的记录。然而,毕竟国力有限。明代中后期,南京故宫经历过多次灾难,风吹雨打,最终因为明朝国力的衰退和南京地位的不断弱化,失去了维修与保护。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北面中间的门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朝门北面东侧的石碑为“明有司官赴任仪注碑”,记录了600年前南京历史,上面记录了许多南京的地名,其中有标营柳树湾字样,还写了当初南京军民迁移云南贵州的历史。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石碑背面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午朝门北面西侧的石碑,为“明万历疏通沟渠碑反映了当时南京城市发展的水平,这块石头上篆刻的是明代南京城市包括御河、金川河、秦淮河在内所有水系的进排水情况。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石碑背面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站在午朝门中间往北看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树木参天,草坪宽阔。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东边北侧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午朝门西边边北侧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进入午门,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五龙桥基本保持完整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内五龙桥共有五座单拱券石桥,石栏板缺失,桥面也经过修补,桥下的内御河也是现在宫城遗址中唯一保留的一段了。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永乐帝营建北京皇城时沿袭了南京皇城的规划,虽然北京没有同南京一样的河流水系,但宫城河道的走向还是照搬南京皇城,所以在今天北京故宫的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广场上也有相同的五座桥梁,但体量更大,符合《明实录》中 “(北京故宫)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 的记载。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五桥的中央一座为皇帝专用的御道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两侧供王公、百官行走,这与午门的五个门洞规制相同,也是从唐宋制度一脉相承的。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御河的水有点脏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南京明故宫(二)午朝门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