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2018-07-28 09:01:29)
标签:

愚园

愚园养生池

课耕草堂

秋水蒹葭馆

胡恩燮

分类: 有关南京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又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愚园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有“城中佳胜眼为疲,聊觉愚园水石奇”之说。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愚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的凤台园,而作为明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徐傅的别业“魏公西园”,至今也有六百多年。徐傅之孙徐继勋继承该园后,因其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故改为“徐锦衣西园”。徐氏没落后,该园先是易主为徽州商贾汪氏,更名为 “汪园”。再又易主为曾任兵部尚书的吴用光,改称为“吴园”。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太平天国时期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前面就是愚园大门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愚园的外墙,是依据著名文物学家、江苏省原文物局副局长朱偰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片复原的,上面的花窗图案很特殊。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苏州候任知府胡恩燮xiè辞官回到南京,以颐养母亲为计,购下门西花露岗附近已经“榛芜蔽塞、瓦砾纵横,兵燹以来,杳无人迹”的西园故址,于第二年重金构筑愚园,两年后大体落成,并“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民间则因其园主姓胡而俗称“胡家花园”。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愚园东大门北侧有一小门,门额上有“寄安”二字。胡恩燮擅长诗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愚园胡家花园初建,他著《寄安别墅记》, 以“寄”字说明天、地、万物及人的依存关系。他认为人和物的联系是短暂的,筑园只是求得心安而已。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初时的愚园,除奉母居住外的住宅外,还因胡恩燮特别喜欢苏州狮子林而构筑了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之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三十六处园林景观,水木清华,竹树美秀,一丘一壑,一阁一楼,无不盘曲奥折、奇巧精致,故又被美称为“金陵狮子林”,曾引得众多清朝政要如李鸿章、张之洞、沈葆桢、刘铭传和当地名士如薛时雨、莫友芝、温葆深等,前来游园赏景并留下众多诗赋唱和之作以及楹联书画之墨。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只可惜,辛亥革命爆发后,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并毁于二次革命时的战火。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后,逃离南京、避居上海的胡氏家族,方才如胡恩燮嗣子胡光国所说的: “己未春余自上海初归”。回到南京的胡光国,立即对遭受战火破坏的愚园进行修复和扩建,面积增至近3万平方米,并新设景物三十四处,至此愚园七十景全部落成。为庆贺愚园修复,胡光国曾整理编辑并详细介绍愚园景观布局设计及各景观特点的《愚园前后七十景题咏》,也曾多次组织文人雅士入园进行雅集观赏活动。对此,《白下愚园集》曾经记载:“先生胸有丘壑,楼阁台榭高下曲折,运以新意,一花一石在手自经营,有幽蒨明瑟之致,使人日游其中,如身在书图而迷。”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园林专家、建筑学家童寯(jùn)先生到愚园参观时,也曾称赞“清同治后,南京新起园林,今犹存数家,以愚园为最著”。然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被日军占据的愚园再次被毁。抗战胜利后,家道中落的胡氏家族再无财力修复愚园,后人只能以在园中开设茶社、出售书画为生。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解放以后,愚园成为门西地区众多居民的杂居地,而改革开放后返城人员私搭乱建的棚户建筑,更让昔日的胡家花园成为拥挤不堪、山荒水残、垃圾堆成的贫民窟。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政府方才委托东南大学以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愚园》手绘图为蓝本、辅以史料旧影,着手修缮保护愚园,并根据现状遗存恢复了三十二景,使之成为如今门西地区乃至老城南板块对外正式开放的代表性景区。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门额上的“愚园”二字有当代书法名家言恭达题写。胡恩燮官至知府正是仕途得意的时候,今后还有升官晋爵的机会,但是他却辞官归里,可谓“愚”得很。而胡恩燮为了标榜自己清高,故意“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实际上,胡恩燮是寓意“大智若愚”的含义。此后,民间俗称胡家花园。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大门对面是照壁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游览图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白下愚园集》中的《愚园全图》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刚才进来的是愚园的东门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东门的背面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东门的南侧是“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东门地下的鹅卵石拼花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东门的西侧是“秋水蒹葭之馆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东门北侧,圆洞门内是园主人居住的地方。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秋水蒹葭之馆”是园主胡恩燮初始构建的园景之一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秋水蒹葭馆的北侧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秋水蒹葭馆北侧的西边有一穿廊,可过去到南侧观水。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馆名取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泛指芦苇,诗中将此作为水乡秋景的具象,勾勒出苍苍芦荡、茫茫秋水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望穿秋水而不得的惆怅、哀婉之情。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胡恩燮以“秋水蒹葭”作为馆名,意在渲染愚湖清秋之景,抒发对故友的怀念,寄托内心的忧思。他曾为此馆题诗:“小馆俯清流,白莲开满渚。披襟手一篇,柳荫收溽暑。微风筛疏帘,瞑坐寂无语。秋水自悠悠,伊人在何许。”晚年又赋诗:“细雨潇潇夜达晨,蒹葭秋水易怀人。闲将故友诗编辑,惆怅江湖数十春。”他的孙女胡韵蕖见此情景,也有感而发:“帘影沉沉不上钩,轩窗临水剧清幽。阿爷正咏怀人句,露白蒹葭又晚秋。”而为愚园题诗颇多的赵彦修亦写道:“日落舣轻舟,一水平如掌。清风来故人,不作蒹葭想。”从这些相关的诗文来看,馆名的立意与情爱并无直接关联。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秋水蒹葭之馆”,是当年胡氏家人赏荷、读书、眺望愚湖“在水一方”的之所,是临湖欣赏愚湖风光的又一地方。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秋水蒹葭馆屋上覆筒瓦、落地门窗,飞檐翘角。此馆体量不大,玲珑清幽,被誉为“全园之冠”。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秋水蒹葭之馆”为现在杨康乐题字。楹联:临水游山咏觞为乐,观天察地怀抱与同。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愚园东门南侧“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旁边有一块石碑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养生池碑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愚园养生池记”碑本来立在园中。胡家花园沦为大杂院后,古碑也同时失踪,后来整修时才被无意发现,只是很可惜已经裂为两块。如今,“愚园养生池记”碑已修复完成,放在湖边,供游人了解愚园历史。碑额和碑座是补配的。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碑身高196厘米,宽93厘米,厚21厘米,碑正面刻隶书“愚园养生池”五字,背面刻有《愚园养生池记》。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此碑是1924年由愚园主人胡光国(当时80岁)所立,碑文首先提到,清代中期,愚园沦为菜地。胡恩燮的儿子胡光国对愚园进行了大规模整修。1924年,高僧印光来到南京,应陶道开居士邀请来愚园说法。印光法师和冯嵩庵等人在南京三汊河设放生池,魏梅荪(即民国南京著名慈善家实业家魏家骅)同时也请胡光国在愚园内设养生池,也就是放生池。胡光国因此写下碑文,请人刻制石碑,要求后代子孙要保护愚园养生池中的鱼,不能随便捞取,“使天地好生之德,如来度生之门,得以大畅”。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课耕草堂在秋水蒹葭馆的东南侧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课耕草堂,胡氏家族子孙当年学练躬耕灌园场所。胡恩燮在世时,重视农耕与园艺,经常聚集本家妇孺于此,亲作示范,或浇灌种植花木,或下田耕种五谷,以此教育并让他们明白:“犂雨锄云皆事业”,“披风抹月总闲情” 的道理,并希望其子孙日后能坚持勤劳持家,守住这份家业。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三面敞怀、坐东朝西,顶披茅草,四面通透,面向愚湖。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内部陈设犁、耙、扬谷机、独轮车等农用工具。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扬谷机,小时候看过农民使用。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内的水车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旁边还有一口井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课耕草堂南面的水面与愚湖相通,水面有一座小桥。
南京愚园(一)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