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7645702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扬州小盘谷(二)
(2018-04-27 23:55:15)
标签:
小盘谷
徐达
周馥
孝友堂
风清南服
分类:
有关扬州
扬州有两处宅园称小盘谷。关于其建筑年代,有说明代;有说清乾隆87
7
年间;更有认定其出自戈裕良之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其实,这是把大树巷小盘谷与堂子巷小盘谷混淆了,而堂子巷小盘谷现已不存。大树巷小盘谷系徐文达所建宅园。徐文达(1825
—1890
),字仁山,安徽南陵人,曾先后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器重,历任清直隶知州、扬州管粮台事、留江苏遇缺题补、盐运使、两淮盐运使、淮扬海道、护理漕运总督,在授福建按察使后,于光绪十六年二月入觐,行抵扬州卒。
光绪七年,徐文达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期间,他在家乡南陵征聘苏州、扬州等地能工巧匠修建了巨大的住宅园林。该园林共九十九间,占地一万多平米。园林分东西两园,园内假山采用武康黄石塑造。其中有一厅的窗户均选用进口彩色玻璃。该园林于光绪十年建成,后毁于兵火,现仅存原大厅后走马楼两进两层。在扬州时,徐文达参照家乡的宅园构建了大树巷宅园,其体量虽没有家乡的宅园大,但取其精华,也分为东西两园。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花厅窗格顶端也采用进口彩色玻璃并保存至今。
光绪十六年,徐文达在扬州去世,其长子徐乃光(字厚余)荫受江苏后补知府,并接管其父在扬州的经营和家产。光绪二十三年(
1897
),
徐文达之子徐乃光因债务原因,将园子转让给安徽同乡、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自请开缺回籍休养的周馥。(
光绪二十三年,
徐乃光出任清政府驻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任满回国后,还曾开创扬子淮盐总栈。
)
大树巷小盘谷的新主人周馥
1897
年,周馥从徐文达之子徐乃光手中接收了大树巷小盘谷,成为其新主人。周馥(
1837
—
1921
),字玉山,号兰溪,原籍安徽建德(今东至),历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周馥与徐文达是安徽同乡,于同治元年同时进入淮军,是有建树的同僚好友。在扬州、泰州一带,周、徐两家都有盐运经营。周家领有盐运使衔,并设泰合成号,仓运海盐及门市批售。光绪十八年,周馥之子周学海,遵父命来扬州负责盐务。
徐文达建园时尚无“小盘谷”之名。周馥接收后,以“小盘谷”为园名,加上周馥复出后,名声日隆,
“小盘谷”的名声才渐闻于扬城。迁入小盘谷后,周馥往来芜湖、扬州间,尽享天伦之乐,并打算在扬州长期定居,在小盘谷接待过不少亲朋好友,写过不少诗。他在诗中写道:“清宵了无梦,小室静于僧。”“骨肉宁相聚,相看发已皤。”“却幸诸孙起,相看头角森。”。
周馥离扬后,小盘谷由其长子周学海一房承继。周学海过世后,又承继给其长子周达。此后,小盘谷一直为周氏家族所有。民国初年,周家对宅园作了维修。周学海的长孙女周孟芬长期居住在小盘谷,为周馥家族中最后离开小盘谷的人。据周馥曾孙女周幼玲回忆,扬州解放前,小盘谷东花园里的南花厅曾被国民党的军官占用,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也先后驻扎过。在周氏家人大都离开扬州后,周孟芬将房屋出租。实施房改后,1958
年,周孟芬向扬州市房管部门递交了捐出小盘谷的“决心书”:“这次房改工作,是适应社会制度的正确措施,我继承了祖遗房产,成为一个剥削者,在现在说,是不容许的,也是不光荣的。因此在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改造方针下,积极拥护,诚恳接受改造,并毫无犹豫地将祖遗百间房屋交出来。请求政府首先给我改造,使我轻松和愉快地成为自力更生的新人。”“决心书”末,有周孟芬签名和钤印,日期为
1958
年
10
月
11
日。至此,小盘谷由政府“公管”。以后由房管部门租给居民居住,后作为商业招待所、房管部门的办公用房、仓库等。
长期以来,这座玲珑娟秀的城市山林
“深藏闺中人不识”。扬州政府
在小盘谷修缮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的模式,即利用民间资金对小盘谷进行修缮,市房管局主导建设方案,再由公私合股经营,分享收益。它将作为扬州新辟的“古巷游”中的精彩一景,让广大中外游客一饱眼福。
2006
年
05
月
25
日,小盘谷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对厅进入二进院落,正堂两边带廊,面阔三间,南面全部隔扇门。古色凝集,正是文人钟爱的悄怆幽邃之境。
正厅
周馥在两广总督任上,慈禧太后、光绪为周馥七十寿辰赐寿。慈禧赐有“风清南服”的匾额,“粤海波澄资上略,蓬山春霭眷长年”对联,
牡丹中堂一轴。另赐长 “寿”字一轴,“福”“寿”字各一方,无量寿佛一尊,三锒玉如意一柄,大卷绸缎八匹。
光绪
赐有
“福”“寿”字
各一方,无量寿佛一尊,三锒玉如意一柄,
蟒袍料一件,小卷绸缎十六匹,并附有寿堂图,还有部分权贵大臣、学生的贺寿,其中有后来的民国总统袁世凯等,可谓荣耀至极。周家曾把慈禧、光绪赐寿的物品及权贵名人的贺礼制成《建德尚书七十赐寿图》图册。
正厅是的匾额正是
慈禧所赐“风清南服”,两边的楹联也是
慈禧所赐
“粤海波澄资上略,蓬山春霭眷长年”。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曾给周馥赐匾贺寿,但当时周馥并不在扬州。周馥迁入扬州小盘谷时,正值其奏请归里之时。
1896
年
5
月李鸿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而被革职,作为得到李鸿章赏识、重用和提拔的周馥,随即“乞病开缺告归”。
1895
年移居扬州并由其子周学煦奉母由保定至扬州,
1896
年再移居泰州,
1897
年
2
月接收小盘谷后,四月即移至扬州定居,先在扬州南河下其长子周学海处暂住。此前,其长子周学海全家已于
1891
年赴扬州定居。当年八月周馥夫妇及其长子全家正式迁入大树巷小盘谷新居。
周馥迁入小盘谷新居后,往来芜湖、扬州间,尽享天伦之乐,并打算在扬长期定居。他在诗中写道:“骨肉宁相聚,相看发已皤。”“却幸诸孙起,相看头角森。”周馥夫人吴氏,定居小盘谷一直未离开扬州,直至
1907
年底病逝,享年
73
岁。周馥在吴氏病重时即返扬州为其延医治病。吴氏夫人病逝后,周馥及其子女均来扬州小盘谷治丧吊唁。据周馥四子周学熙《自叙年谱》载,“在扬州守制,满百日后,始回津寓。”。
周馥曾有《蜗居》一诗流露出了他对新居的“定位”,诗开头便说:“少年匹马逐跳丸,白首蜗眠一室宽”。在选择大树巷造屋后,又在《卜宅偶题》中进一步申述:“瞌眼蜗室如龙宫”。周馥在花甲之年历经沧桑,觉得蜗居蛮好,不过他要求树木要多,“斗室三椽百本树,聊为老人散腰步。”
然而,周馥在小盘谷颐养天年的愿望未能实现。八月刚移居小盘谷,
11
月即受李鸿章敦请复出,并受任为四川布政使,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署两江总督,
1906
年
11
月周馥交两江总督印,年底赴广州任两广总督。在此期间,周馥常到小盘谷家中。
1907
年,周馥时年
71
岁,奏请辞去两广总督后回到扬州小盘谷,吴氏病故后,因其长子周学海已先于其母病故,周馥居芜湖,往来扬州。后定居天津其四子周学熙处。
据其曾孙女周幼玲回忆,周馥从两广总督任上辞退时,曾将慈禧赐寿“风清南服” 的匾额和那副对联、“福”“寿”匾悬挂于大树巷宅邸的厅堂。但因那匾额和对联涉及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评价,在国民革命风起云涌时,其后人即不再悬挂。
从正厅后门进入第三进院落
正厅背面
院落西边有门
第三进院落的正房是“孝友堂”。
“
孝友堂”是周氏祠堂的堂号,最初设在周馥的祖籍安徽建德。
“孝友堂”周家是用于祭祀祖先的场所,兼用于处理祠堂资产、祭祀活动等事务。
孝友堂内(门锁着,只能从窗户往里看)
“
孝友堂
”为现代书法家熊百之题写,两边的
楹联:
温恭为基,孝友为德;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墙上是有关周馥及其家族的
介绍
院落东边
院落中间一只石雕的养鱼池
孝友堂西边的巷道
巷道西边是“问松院”
巷道对面的门关着
进入问松院
门楣题横额“问松”
问松院落,这里的房子可能是会所的客房,环境布置的很优雅。
西南角上的小屋
院落南面是观鱼院的正房背面
院落东边
院落东边的小门外是火巷
正房的房门仍是关闭的
院内的石桌、木櫈。
正房
正房内
中轴住宅的正堂东边巷道
巷道口的门很别致,上面有漏窗,有檐。
巷道口门的背面
继续往里走
巷道尽头东侧有一八角洞门
八角洞门上的门楣是“韬霞”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扬州小盘谷(一)
后一篇:
扬州小盘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