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2018-02-17 12:37:20)
标签:

灵谷寺

无梁殿

正气堂

公墓祭堂

亥革命名人蜡像

   灵谷寺无梁殿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灵谷公园内,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故又称“无梁殿”,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原址上兴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以慰忠魂”,1933年公墓建成。1931年,无梁殿作为墓前享殿经过彻底修葺被改为公墓祭堂,名“正气堂”。无梁殿南面设有公墓的大门和牌坊,北面依次设墓园、纪念馆(现为松风阁)和纪念塔(现为灵谷塔)。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人民政府对无梁殿又一次进行了整修。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扫葺无粱殿记》载,该殿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正统(1436~1449年)时,敕赐藏经在此,殿中祀三大佛,两帝立二十四诸天,壮丽精工,诸刹罕有。嘉庆(1796~1820年)间、道光十一年(1831年)均曾修葺。太平天国时,灵谷寺是清军江南大营的所在地,寺内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仅这座砖结构的无梁殿幸存。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殿堂坐北朝南,前有宽敞的月台,面阔五间,东西长53.8米,进深三间,南北37.85米,高22米。
屋顶作重檐歇山式样,上盖黑色筒瓦,脊饰有正吻、角兽和仙人,正脊中部置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当中最大,塔座中空作八角形,并与殿内藻井相通,此做法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尚属首见。殿檐斗拱民国年间维修时改为水泥制作。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殿墙采用明代大砖砌筑。殿前檐墙开三门二窗,后墙设三门,两侧各有窗四个(中间有上、下各一个),均采拱券形式,外贴水磨砖作壶门状。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1931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将无梁殿作为公墓祭堂。
现殿内陈列着辛亥革命名人蜡像。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其他一些地区如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等地的寺庙中,也有同样结构的无梁殿,但灵谷寺这座无梁殿是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座。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老照片)该殿是砖砌拱劵结构,东西向并列三个拱劵,中间的拱劵跨度达11.5米,净高14米,两侧的拱劵稍小,跨5米,高7.4米。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老照片)该殿前后檐墙各设三道门,前檐墙拱门两边各有一窗,两侧墙各设四窗,门窗也采用拱劵形式。前后檐墙厚约4米,结构十分坚固。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老照片)无梁殿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进入殿内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殿内是砖砌的券筒穹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采用沿纵轴方向并列三座筒券的结构方式,在平面上形成由前、中、后三槽的组合形体。位于中槽上的筒券宽度达11.25米,高14米,前、后槽处筒券则各宽5米,高7.4米。这种平面与断面的组合形状,是模仿木构建筑通常采用的格局手法。由于列券的侧向水平推力甚大,因此殿前后檐墙厚近4米。两端山墙虽不承载巨大推力,但为取得与前、后檐墙一致的视觉效果,也构筑了同一尺度的厚重砖墙。内壁上端的砖垛向里叠砌,层层挑出,达一米之多,欲坠而不落,令人称奇。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檐墙于明间及二次间处辟圆券门,两梢间则施券窗。北檐墙仅中央三间开券门。东西山墙各置券窗三处,位置在三筒券各自之中轴线上。殿内于前、中槽之间,构有圆券洞五处。中、后槽间,则仅在梢间处构筑券洞,中部将内墙直砌上达券底,形如屏墙。此外两山墙上墙均辟有直棂窗各一,其主要功能为流通殿内空气。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中券明间正上方藻井顶部留有一八角形孔洞,
恰在正脊中央之小喇嘛塔下,与喇嘛塔相通且漏光。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与外界天空相通的八角形孔,有光射入。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在里面看南门面的中门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1928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 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
中券正中三个券龛内,原供奉无量寿佛居中的西方三圣,造公墓时,请走佛像,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殿北面正中拱形法圈内嵌一块黑框石碑,原刻张静江题写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1949年被磨平,1981年整修时,碑刻改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灵位”东侧拱形圈内嵌一块黑框石碑,原刻陈果夫书写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祭文”,1949年被磨平,1981年整修时,碑刻改为“国父遗嘱”。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灵位”西侧拱形圈内嵌一块黑框石碑,原刻蒋介石书写的“北伐誓师词”,1949年被磨平,1981年整修时,碑刻改为“国歌”(中华民国国歌)。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碑刻对面,即殿的南面是一长排蜡像,众多反映近代史的蜡像,分列于大门的东西两边。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在无梁殿内陈列的亥革命名人蜡像,一共有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辛亥革命名人谱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拱券下有浑厚墙体,前墙构有五个券洞,后墙仅在两边稍间各设一券洞。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四周内壁上嵌有110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和军阶。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其中1至61块石碑刻1926年至1930年北伐期间阵亡的北伐军将士名单;61至67块石碑上刻1932年淞沪会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单;67至110块石碑上刻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名单,共刻有阵亡将士33224名,全文165,0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碑文由书法家倪幼耕、郭仰韩、郭伯恭三人书写,全部楷书阴刻,石工唐仲芳、尹铁苍、杨文卿、周梅谷等镌刻。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北面中门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无梁殿的后方(北面)是一片半圆形的花坛草坪,这里原是明朝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供奉五方五智大佛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主要安葬北伐战争及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阵亡将士。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居中的第一公墓,为埋葬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中阵亡将士。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于是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其中有第五军阵亡将士代表50名,第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代表78名,合计128名,并各立碑以象征纪念“一二八”之意。于1933年06月入葬。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文革”期间,“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改建为草坪花坛,后来灵谷公园在原第一公墓墓场中央种植一株南京最大的桂花树,曰“金陵桂花王”。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树边上有块牌子写着:树干地围1.52米,树冠阔7.8米,树势旺盛,树梢强健,实为桂花中的上品。此树孤植于灵谷寺无梁殿后的中轴线上,四面看去,丰腴华贵。虽经历沧桑,但仍生机盎然,厚重端庄。尽显其大家气质,王者风范,在古城金陵所植桂树中极为罕见,故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另一花坛的松柏
南京灵谷寺(二)无梁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