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2017-08-28 16:53:50)
标签:

阿育王塔

金陵大报恩寺

十朝鼎立

南京十朝文化园

明孝陵博物馆

分类: 有关南京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以前我们都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可现在这里号称十朝,除了原先的东吴......南唐.明之外,增加了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古代指南车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门当户对——此三件明代抱鼓石(民间称门当)雕有“万”字及莲瓣纹,石刻与钢架组成三门拱立,钢架造型综合门楣、亭阁、跨槛等元素设计。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这两个是一对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额坊,中间两柱之间的连接物。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双龙戏珠图案精细华美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明太祖朱元璋雕像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佛光塔影景区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在“佛光塔影”景区园区的中轴线位置放置两座复制佛塔:金陵大报恩寺塔和阿育王塔,两塔均设置方形底座,采用传统的须弥座造型,底座四侧立面上刻有金陵八大寺院浮雕。这两座塔代表了南京佛教文化的又一巅峰。两塔对面的几尊汉白玉雕像,则都是与南京佛教文化有关的人物。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阿育王塔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金陵大报恩寺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杨仁山居士,在他三十岁而立之年的时候,创办金陵刻处。那是在经过了太平天国的破坏,中国佛教几乎衰残、毁灭的时期,他发心建立金陵刻经处。星云大师说“他可以说比《维摩经》的维摩居士还要伟大,他可以说比黄金铺地的须达长者建筑祇园精舍,还要对佛教、对中华文化更有贡献。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宋僧可政,金陵人,获宋真宗赐“演化大师”号。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于长安终南山紫阁寺传得玄奘顶骨,携归金陵天禧寺(旧长干寺);然后在金陵长干寺附近建塔,瘗葬玄奘顶骨。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工字型石座,应该是寺庙里的东西。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舍身佛门,弘扬佛法的南朝两代皇帝,梁武帝。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康僧会,三国东吴高僧。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两个类似门枕石的石雕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前面是明孝陵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十朝鼎立,十根代表十个朝代文化的石柱以历史顺序依次排列展开,形成一道石柱列阵,承载并展示着各个朝代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明孝陵博物馆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明孝陵博物馆主要通过历史场景再现、文物陈列、数字多媒体展示等对明孝陵和明文化进行主题演绎。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明孝陵青石匾,清朝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所书,这是原物。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明孝陵的地面木构建筑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中几乎全部毁掉,只有砖石建筑保存了下来。这副模型如今为我们完整地再现了600多年前明孝陵陵宫区建筑的辉煌。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地宫造型参考明定陵的地宫格局,墙面由仿墓室砖体垒砌,前后对应配有金刚墙、中心墓室门洞造型,并将投影投射其中,形成虚拟真实之感。

南京下马坊遗址及南京十朝文化园(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