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美龄宫(一)

(2017-08-30 21:17:29)
标签:

美龄宫

项链

小红山

观凤台

遗族学校

    美龄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于1932年竣工,其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蒋介石也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与蒋介石在此下榻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名称沿用至今。南京美龄宫(一)     空中俯视,依山势修造的建筑整体设计,环陵路一段梧桐树已经变成金黄色,宛若一条金色项链。而就在这条项链上,两圈种植成环状的梧桐呈一个水滴状包围着一栋蓝绿色建筑。照片中梧桐树与建筑组成的造型像极了一条坠着宝石的项链。长满了法国梧桐的环形路是“项链”,大门口是“项链”的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犹如项链的宝石挂坠。而这座让人赞叹的建筑,正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美龄宫。
    中山陵园管理局专家介绍,之所以会拍出“项链”的效果,是因为这一圈环状的树种与周围的不一样。“这一圈环状的是二球悬铃木,而且是黄叶素含量比较高的那种,所以比周围的树木黄得早,就形成了项链的效果。”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等再过一段时间南京完全入冬,树木开始落叶,项链的效果就不会明显了,再想看到如此美景,就要等明年这个时候了。
南京美龄宫(一)    1930年秋,蒋介石正式对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建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
     1930年10月24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召开第24次会议,由孙科主持,议决“照办”。
    1931年春开始,由南京市府工务局局长赵志游亲自设计,技正陈品善负责主办,所有工程计划、预算及招标订约等事,均由陈品善会商工务局局长办理。整座建筑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负责承造,当时预算造价为261410元。
    193137日,工务局长赵志游写信给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说:“主席小红山官邸业经敝局计划就绪,亟待兴工,所有该处基地内房屋自应先行拆除,以利进行,相应函达,请烦转函贵会警卫处迅饬现住小红山房屋之一部分警卫即日迁移,以便拆除兴工。”陵管会随即令饬警卫处将小红山警卫迁移。
     1931年冬,官邸工程全面铺开。整座建筑,因过于富丽堂皇,建筑过程中经费大大超支,受到舆论的非议,以致一度停建,直至1934年才告竣工。
     1932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美龄宫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汽车可沿环山道直抵宫门,四周树木葱茏,百花飘香。在淞沪抗战期间,宋美龄一直陪着蒋介石住在美龄宫,日寇飞机曾多次轰炸这里,最危险的一次,炸弹把距别墅仅10步之远的另一小屋炸成平地。
     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解放前蒋介石曾在此接待外国贵宾。东首是宋美龄的卧室,室内陈设一如旧式布置,游人可领略昔日豪华景象。
     抗战胜利后,将其翻修为别墅,并将主楼中的会客厅改为内部教堂,供蒋氏夫妇与美国大使等人使用。后蒋介石、宋美龄常在此居住,遂称作美龄宫。
     1950年,美龄宫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接收为公产,改作省高干疗养院。
     1951年“借给”南京市卫生局作为市直属干部疗养院使用。后来,由于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美龄宫又“借给”东郊宾馆招待重要外宾。“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讳 “美龄”之名,曾将附近的公交汽车站“美龄宫”改为“梅岭宫”。直至80年代初期,才又恢复“美龄宫”的名称。
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大门。美龄宫由主楼、警卫室、汽车厍、花园组成。门口设门卫用房,进门后便是橄榄形环状车道。
南京美龄宫(一)    192961,宋美龄随蒋介石一起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见明孝陵四方城东边的小红山一带山河苍茫,林海浩瀚,环境清幽,就要求蒋介石在这里建造别墅,可供两人去谒陵时半道休息小雅。因为紫金山又名蒋山,在蒋山建造别墅,国姓蒋,山姓蒋,别墅也姓蒋,正是天造地设,天巧地合,所以这个主张正合蒋介石的心意。
南京美龄宫(一)    
这里法桐钻天,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环境极雅。站在通往台阶的甬道上仰望,一幢中国宫殿式大屋顶建筑耸立在山顶,雕栏画栋,高大巍峨,融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西方建筑之精华,寓富丽于壮观之中。极富民族气韵。巨大的古典式屋顶上绿色琉璃瓦,流光溢彩,耀人眼目。灿烂的阳光把斑驳的树影投在山坡草地上,让美龄宫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里。
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设计者赵志游是浙江宁波人,蒋介石的远亲,也是一位著名建筑师,当时任南京工务局局长。早年加入同盟会,留学法国,是著名的土木工程师,曾出任南京市政府工务局局长、杭州市市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将传统建筑形式和新兴建筑材料结合,开创了民国建筑一派,即所谓‘穿西装戴瓜帽’,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作为中西合璧的典范,民国建筑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都有,而代表了民国建筑的最高成就的南京的“美龄宫”被称为“完美作品”。当年被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赞誉为“远东第一别墅”。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是一座依山而筑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周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占地120亩,
由正屋、门楼、警卫室、汽车间及花园等数部分组成。落成后的美龄宫是一幢中国宫殿式大屋顶建筑。正屋即主体建筑耸立在小红山山顶,高大而巍峨,极富民族气韵。巨大的古典式屋顶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耀人眼目。
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为中国国内首次发现。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室内陈设均按原样布置。
南京美龄宫(一)    登上台阶,美龄宫主楼的大门口停放着一辆黑色轿车赫然在目。这是一辆当年宋美龄座驾的仿制车。原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三十年代生产的“别克”牌轿车,由美国政府赠送给宋美龄的。车牌号“军00385”为当年宋美龄专用。据说原车已经在解放前运往台湾
南京美龄宫(一)这处阳台有一个很富诗意的名字:“观凤台”。

南京美龄宫(一)    主楼的正门在北侧,南侧是大阳台。这处阳台有一个很富诗意的名字:“观凤台” 。观凤台用花瓷砖铺地,围以汉白玉雕花栏杆,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通过大厅,可以至“凸”字形平台,大阳台场地开阔,可供露天活动与茶饮之用,也是欣赏自然景观的最佳之处。平台雕凤栏杆共有34根,每根立柱上各雕凤凰一只,象征别墅的女主人。宋美龄自1897年出生至1930年提议建造这座别墅正是34周年,34只凤凰即寓此意。
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门前,有一块“遗族学校”界碑石。原来,在宋庆龄和宋美龄共同关怀下开办的“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简称“遗族学校”,原校址就在现在的南京钟表厂和前线歌舞团。当时,为收容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和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后代而创办,校址选在中山陵附近,象征着烈士后代仍在享受着中山先生的关怀,学校由国家统一教育培养,宋庆龄、宋美龄曾先后担任校长,为了便于照顾遗族学校的孩子们,她将官邸选在学校隔壁的小红山。宋美龄百年华诞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成功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是她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情,后来这所学校随蒋迁至台湾。
南京美龄宫(一)     美龄宫三层平面图,主楼共四层,地下室一层,地面三层。在地下室里,我们看到根据1931年设计平面图复原的原始布局。盥洗间、警卫室、秘书卧室、秘书办公室、仆役卧室、洗衣晒衣间、锅炉间、煤炭间、厨房和配膳间一应俱全。地面第一层设有接待室、衣帽间、秘书办公室及卧室、厨房、配膳房、洗衣室、卫生间、服务用房等。
南京美龄宫(一)“应接室”即接待室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侍卫室”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秘书卧室”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秘书办公室”
南京美龄宫(一)
办公室还挺大,有打字机和电话。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仆役卧室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厨房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小锅炉——汽炉间
南京美龄宫(一)

南京美龄宫(一)
洗衣间

南京美龄宫(一)
上楼
南京美龄宫(一)
      2012年12月,始建于1931年春的南京美龄宫终于迎来了80年来的首次大修,整个修缮保护工作预计持续到2013年年底前。修缮以尊重历史、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为原则,复原建筑的历史原貌及原“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的场景和功能布局。
南京美龄宫(一)    管理局介绍,修缮坚持了“按图施工”、“最大化保留历史信息”、“延续传统施工工艺”、“方案领先,小样开道”四大原则。比如外墙面在修缮前被三次粉刷层覆盖,为了还原历史,最终确定墙面颜色就是面砖的颜色,并通过人工清理恢复原始面貌。而北入口门厅、三层东西两侧阳台地面的马赛克都有不同程度缺损,原尺寸的马赛克已无法购买,修缮时购置颜色相同的马赛克打磨成尺寸相同后再进行修补,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
南京美龄宫(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