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叶
秋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753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2017-05-28 22:46:50)
标签:

西湖

鱼沼秋蓉

九狮石

开网亭

卍字亭

分类: 浙江风景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小瀛洲中区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后历经整修形成近日之格局,现有南舒亭、迎翠轩、花鸟亭等建筑。其中,南舒亭、迎翠轩为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始建,花鸟亭为1959年修建。三座建筑均为清代风格。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三潭印月内的这片水域叫“鱼沼秋蓉”,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品题的“西湖十八景”之一,范围包括小瀛洲中轴线南段明代所形成的湖中湖周围。此地历来遍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与湖中金鱼相映成趣”。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今为三潭印月景观的一部分。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 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九狮石,耸立在内湖水际,九只形态各异,形似神似的小狮子生动活泼;民间流传,你能数清九头狮子,就是帝王相了;这种传说,有点像广西阳朔漓江上传说的观山数马的故事。遗憾的是,如今植被非常茂密,很难再数清有多少只狮子了。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九曲平桥上建有两座小桥亭,首先遇到的为一四柱攒尖小方亭,有一个极为动听的名字,即为“亭亭亭”。有一组楹联,为清代名臣彭玉麟所题,曰:“两岸凉生菰叶雨,一亭香透藕花风”。此处“菰”即为我们日常所见之“茭白”。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此亭形制小巧玲珑,翼然如美人俏立桥头,具有极为经典的江南园林建筑特点,独美亦与境合,令人爱不释手。而它最让人难忘的自然亦是其名称,以“亭亭”两字为名,合为三个亭字,别具一格。人们看到亭匾亭名,自然会去思考“亭亭”是为何意,第一反应大概便是“亭亭”二字以形容少女明媚而高洁之形貌,以此来比拟此亭的气质。但是事实上,此处三个“亭”字各有其义:第三个亭是以亭名,第二个亭已经囊括“亭亭”之意,关键是第一个“亭”,是以“停”字所变,即为“停下”之意。于是,“亭亭”二字意为“停下并亭亭”。这样一来,以形容“亭亭”的,成为了来到亭中之人。是为绝妙双关,令人心驰而神往。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过亭亭亭之后几步之遥即为“开网亭”。开网亭为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的一座攒尖顶三柱三角亭,两面临水有栏,一面向桥面敞出:此即为其名“开网”由来,亦取自“网开一面”之典故。其尖顶上有一仙鹤雕像,玲珑别致,造型独特。虽然开网亭与亭亭亭并立相对且两亭之体量相近,但是风格上却完全不同:亭亭亭俏丽轻盈,雀跃心怡;而开网亭则深具禅意,仙风道骨。此二亭大概各自代表了小瀛洲以及三潭印月整体景观的两种气质。开网亭上是罗榘的楹联“一檐虚待山光补;片席平分潭影清。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再往北走过桥有一造型为卍(音“万”)字的别致大亭“卍”字原为佛教符号,有“吉祥万万德之所集”“万德圆满”之义,寓意“万方安和”,即四海承平、天下太平之意。此亭始建于光绪年间,原亭1958年毁于台风;2005年按原貌原址重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此亭亦有四匾,分书“春和夏凉秋爽冬净”,是为“卍字亭”。 卍字亭和东朗亭从其匾额来看,分别有向四面、四时空间时间祈福之意,故合为一对,但卍字亭因其形制极为独特故更为著名。两亭匾额所题亦极符合小瀛洲为官修园林的定位。“卍”字亭内有围栏,亭内围栏将通道组合成“卍”字形状。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九曲平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竹径通幽,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游人想探个究竟,可自月门步入佳境。四个花窗的寓意:松鹤延年、梅鹊争春、凤戏牡丹、柏鹿争辉,以吉祥的植物和动物象征幸福生活美满。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月门之上是清朝康有为题“竹径通幽”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九曲桥”桥上的一处水面上还竖着一块太湖石,上面还郁郁葱葱长着绿色藤蔓植物。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楹联为谢方山题三潭印月: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 
    谢重辉(16441711),字千仞,号方山,又号匏斋,清初德州城南关街人,致仕后定居德城区黄河涯镇谢家坟村。父亲谢升,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入清后仍任建极殿大学士管吏部尚书。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先贤祠内部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先贤祠的南面门上悬挂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隶书匾额:湖毓高行。门厅左右为江苏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先生的楹联:来往逰人须知爱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最北面是小瀛洲正殿,北门悬挂赵朴初书写的“小瀛洲”三字匾额。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两边柱上对联:“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人壮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南门上有康熙手书“三潭印月”匾额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两边柱上的楹联是康有为题写的著名长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硝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感怀抒情,颇有气势,这副长联的作者就是我国清代末期著名学者康有为。对联原作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在手书对联的是康有为的弟子、著名女书法家萧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走进小瀛洲正厅,迎面是一块称“天水合壁”的匾额,及一幅“乾隆二十五年全景图”。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殿中是一幅三潭印月的全景漆画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两边墙壁上悬挂西湖题名景观的发展简史简介和“西湖十景”、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的介绍。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小瀛洲殿
附近有一石碑,刻有“毛泽东手书康有为旧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硝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毛泽东这幅草书作品,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若空中游丝,池边细柳,为美丽的三潭印月留下一件难得的墨宝,为西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流芳千古的文化魅力。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碑后附有“简介”,说1954年春毛泽东游西湖三潭印月,凝视康有为长联,沉吟良久,十分感叹,并叫秘书录下回去研究。四年后,毛泽东对康联作了认真研究。去掉上联的“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和下联的“当朝晖暮霭,春煦秋月”,将原联的“阅”改为“历”,“更”改为“欲”,并书之。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