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佛教圣地“大智禅寺”。它位于东阳市横店境内,占地面积108亩,是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也是横店影视城的武打片影视拍摄基地。
大智禅寺始建于南梁年间(公元502-55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奠基修复,占地面积280亩。修复后的大智禅寺古风重振,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拥有国内最高的室内释迦牟尼像,是翠枝如黛,古朴幽深的佛国净土。
大智禅寺弘扬禅宗佛法,游客可以感受普照佛光,接受佛法洗礼。此举不是止息或减除所受的痛苦,而是教化世人向善、宽心,更是关怀人生、觉悟人生。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能带来平安幸福,使人们静心体会人生的真谛,打开心灵之窗去感受美好,感悟真善。大智禅寺既是古朴幽深,香气氤氲的佛国净土,又是环境清雅,景色宜人的游憩怡情胜地。这里的怡人景致令你目不暇接,啧啧称道,叹为观止。大智禅寺被列为横店影视城武打片拍摄基地,并被许多功夫片制作商所青睐。《小李飞刀》、《绝代双骄》、《活佛济公》、《机灵小不懂》等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大智禅寺以其特有的魅力,为横店影视旅游产业的建设锦上添花。
相传,它是南梁年间(公元544年)东阳籍武将申屠狄所建。据稗史记载,申屠将军奉旨巡兵,在海上遭遇大风暴。他就祈祷菩萨保佑,并许下了若平安回朝,就无论如何要建一座寺庙的诺言。平安回朝以后,他就返乡筹措资金,在八面山麓建起了大智禅寺。那里香火旺盛,红极一时,善男信女,络绎往返,佛殿门前,香火不绝,最多时仅僧人就有500多名。
但“文革”期间大智禅寺被毁。由于大智禅寺历史悠久,宗教气氛浓厚,在东阳、磐安一带百姓中颇有影响,为了满足佛教信徒弘扬佛法的需要,1994年1月开始奠基修复,到第二年10月完工。该寺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药师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等主体建筑,还有钟楼、鼓楼、念佛堂、斋堂、方丈室、茶室、法物流通处、客堂等附属设施。整个景区建筑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占地108亩,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该寺于1995年10月18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法会,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佛教对外开放活动场所。

大智禅寺景点大门

“大智禅寺”为徐文荣题字。不知是不是那位横店影视基地的创办人。
进门后看见一条路的尽头有一个照壁

照壁,上面有当代著名书法家俞德明题写的佛门六字真言——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印度话的译音,应该念“那摩”,就是归投、依托、敬礼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皈依我佛”!我们归投、依托阿弥陀佛为祖师,处处学习阿弥陀佛的样子,求他帮助一起超度。这一照壁,指的是红尘与佛界净地从此隔开。也就是说,过了照壁,游客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净地

照壁背面有一宽阔场地

方便影视摄制组拍摄

碰巧看到正在拍摄什么电视剧,看服装应该是民国时期的。
因为寺庙大多建在山中,所以寺门一般称为山门。山门殿为寺院的总大门,因有三门并列,又称为“三门殿”,象征“三解脱门” 。三门殿建筑讲究东西对称,东边是无作门,西边是无相门,中门是空门。三门中,无作门指无因缘造作。佛教认为,人生诸般痛苦均是人自己造作之果。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做后受,不做不受。要获得解脱,清静自在就得无作。“观生死可厌而不作”,故曰无作门。无相门,又叫绝众相解脱门。佛教认为,要解脱人生诸般痛苦,就要绝众相(色、声、香、味、触、男、女、生、坏、住)。诸法之相,本无差别,最后都归结为空。空门,又称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法门是指佛教讲诸法(一切事物)缘起性空,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解体,一切皆空。佛教认为,入佛门就是入三门,入三门就是入三解脱门,入三解脱门就是入涅盘门。
这其中还有另一个传说: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天天色已晚,不能回去,想在该寺留宿一夜,这时一小和尚不知来者是皇上,不肯开门。乾隆皇帝很生气,一回京城就下御旨:以后寺庙里只有三种情况才可以开中门,一、国家元首来时;二、方丈来时;三、寺院做佛事时。所以,现在我们只能从边门进了。

因为正在拍摄,中门也就打开了。上面现的字“关帝庙”应该是应剧情而设的。

山门殿的背面
山门殿往北看是“石碑亭”

山门殿北面也有较大的场地

场地东面是“地藏殿”

场地西面是“五百罗汉堂”

靠近石碑亭的地方有一口井

“智清井”

看上去是新做的
场地北面
石碑亭
“石碑亭”三字由逸山居士题字,逸山俗名宗家顺,曾担任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秘书,他的字体风格与赵老很相似!在这里我们看到这“碑”字上边少了一撇,但这一撇肯定不是逸山先生的笔误,而是有意为之。之前我已为各位朋友介绍过,本寺为千年古寺,由于历史悠久,屡毁屡建,最后毁于“文革”,后在1994年修复。虽然修复后的寺院已是颇具规模,巍峨耸立,但追忆古寺总有失落之憾,所以逸山先生在提字的时候特意落下了这一撇。这一撇希望来我们寺庙的各位善男信女能在此为它象征性的添上,这是为寺庙添砖加瓦,为自己积功累德,日久天长,水滴石穿,这一撇自然天成,那便是本寺真正功德圆满之时。字碑后面刻有大智禅寺历史志明。石碑亭是为庆祝横店集团成立五周年而建立的。

《重建大智禅寺碑记》,横店集团天堂村立,1995.10.18。
天堂村是一个公司的名字。

近看石碑亭,一个较大的石雕。上面是滴水观音,下面是几条能喷水的龙。正好可以方便游客洗手。

延阶而上
上面是“天王殿”
东面是钟楼

在寺院中,一般钟楼位于天王殿的东侧。

钟楼供奉是伽蓝菩萨。在中国,伽蓝菩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公关云长的化身。相传关羽被杀后,受智顗(yǐ,顗音已)大师点化,皈依三宝,成为了寺院的守护神。
关公(或称为关帝)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祇(qí,祇音其,地神)。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篮菩萨”。在中国的佛教中,常以关公为伽蓝神。
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顗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顗大师反问:“您过去砍去他人的头无数,您今日怎么不去还别人的头?”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顗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从上面看关公像

殿正中悬挂一口大铜钟,重有6000公斤,直径2米,高2.75米,外铸《妙法莲华经》。这口大钟声音宏亮而悠远,一经撞响,久久回荡于山林,不绝于耳。

在寺院中,一般鼓楼位于天王殿的西侧。

鼓楼里供奉的是禅宗达摩祖师,又称菩提达摩,他是把禅宗带入中国的第一人。

达摩祖师是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后拜般若多罗为师,学习大乘佛教,按时壁观养性,从不懈怠。功成后他问道:“应去何处教化?”答曰“震旦(中国)。”相传达摩来到江边,江水茫茫无船可渡,只见一位老妇坐在岸边,身边有一捆芦苇,达摩向她要了一根,放入江中,双脚踏上去,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气沉丹田,凭借一阵轻风悠悠北去。今天少林寺中还有一块元代碑刻《达摩一苇渡江图》,就反映了这段传奇故事。后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修炼禅机,他在寺后山找到一个天然石洞,“九年面壁而坐,终日苦修”。九年后,禅宗大乘少林寺内僧众都是他的门徒,他成了少林寺第二代方丈,人们把达摩提倡的禅定静虑、消除杂念、顿悟成佛的方法称之为禅宗,凡尚武之人都称达摩为祖师。

达摩祖师头上的鼓

大鼓悬挂正中,高2.2米,直径2.2米,鼓声和畅、激荡心房,令人振奋不已。

鼓楼门上的牌牌

上海中国书院院长、著名画家程十发教授为“天王殿”题写了牌匾和楹联。

天王殿亦称弥勒殿,里面供的是弥勒菩萨。

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就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佛的住宅真够豪华的
弥勒佛的身后是韦驮菩萨,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弁尼,身着甲胄,手持降魔金刚杵,护持正法,降伏天魔外道。
韦驮菩萨,他手里拿的这个法器就是“降魔金刚杵”。我国寺院中,一般以韦驮手中金刚杵的拿法表示该寺院是否可以挂单:一是韦驮双手合十,金刚杵搁在肘间,挺直站立,这表示该寺是十方丛林寺,具备接待云游僧人和居士的能力;二是韦驮右手握杵触地、左手叉腰,或双手扶杵触地,则表示不具备接待条件,不是十方丛林寺,因此云游僧人和信徒们朝拜后,应尽快离去;三是韦驮左手握杵指向天,则表示该寺只具备对少量云游僧人短期接待的能力。云游僧来寺,得先看韦驮的杵,而后决定去留。
韦驮殿

韦驮殿就是天王殿的背面
韦驮殿门上的牌牌

韦驮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