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乡福严寺(六)

(2016-09-02 08:47:54)
标签:

福严寺

观世音

大雄宝殿

陈舜俞

度一切苦厄

分类: 浙江风景

                           陈舜俞与福严寺

    陈舜俞(公元1026—1076年),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浙江吴兴)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佑四年(1059年)获制科第一,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

    宋至和二年(1055),陈舜俞来游福严寺,并撰写了《福严禅院记》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福严寺的文献资料。现在有关这座目前嘉兴最大寺院的早期历史沿革大多源于这篇文章。陈舜俞在文中说:“崇德介余杭、嘉兴之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唐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篆重熙,号命丕昌。祥符始年,改赐今名。”由此可知,福严寺始建于唐朝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初名千乘禅院,因皇帝题额,而声名大振,逐渐兴盛。至宋祥符元年(1008年),才改名福严禅院。但是,现存于寺内、铸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石补钟上有铭文记载,此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比陈舜俞文中所载早了三百七十二年,不知此说源于何处。现福严寺坐落在桐乡市同福乡,该乡直到清末仍沿称千乘乡,明代洪武年间邑人朱逢吉撰《语溪十二咏》,中有“千乘梨云”一景,可见,此地先有千乘地名,后有千乘禅院,宋祥符元年后,寺院则一直称福严寺。

    福严寺唐宋时已几经兴衰,这从《福严禅院记》中可以看出,陈舜俞在记中记录了三名让福严寺由衰转盛的高僧:志洪、处成、继式。志洪“率其属僧,愿为十方(指代佛教),县为之告于郡,郡谨用朝廷之法,即许之”。处成、继式德高望重,从者如云,“人睨其道之胜,而徒之归如是,而众亦向钟鼓而食,斧斤而居,求于人,乐然与之,惟恐不及”。陈舜俞还在记中写了自己前后两次游福严寺不同的观感:“予居嘉兴,小舟及其门,不远二舍,尝游于院,苔沿甓陨,圯坫不支。后三年来游,前之草莱,则兰若矣;前之瓦砾,则金碧矣”。在志洪等几位高僧的主持下,福严寺重新兴盛起来。

 

桐乡福严寺(六)

   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由中国佛教协会的主席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匾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着耀眼的金光。

    大雄宝殿里,一般简称为“大殿”,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寺院因而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

   

桐乡福严寺(六)

 

桐乡福严寺(六)
     大雄宝殿”是“福严寺”建筑群中最高的殿宇,高22.8米,占地1080平方米,气宇轩昂巍巍壮观。上面的字是“佛光普照”,对联是“名山显真容,古刹传澐乳

桐乡福严寺(六)
戊子祈福碑记


桐乡福严寺(六)
福严寺沿革碑记


桐乡福严寺(六)
门口一群小和尚,福严寺弟子(也许是居士)供奉的


桐乡福严寺(六)
大雄宝殿内有很多幢竿、幡饰。

    幢幡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

幢是圆筒状,幡是长条状,悬幢就是通知大众,有讲经说法。所谓的‘法幢高竖’。代表道场有共修;悬旛就是提倡共修。


桐乡福严寺(六)

幡,旌旗类的总称,用以象征佛菩萨的大戚德,亦是供养严饰的供物之一。

    幡,通常以布制作,其形状山三角形的幡头接连长方形的幡身,幡身左右置有幡丰,下方则垂饰幡足。又,幡的种类繁多,可依其材质、形状、目的等等以为分类。例如:依材质可分金铜幡、木幡、纸幡……;依色彩可分为五色幡(即续命幡),八色幡、青幡……:依仪礼又可分……更有一种六角或八角幢形的幡,同时兼具有幢和幡的功德,寸做“幢幡”。


桐乡福严寺(六)
彩塑三世诸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俗称三宝佛

    幢,一般皆以绢布制作,其大小规格不一,通常以数段丝帛接成圆桶状,下边再缀以数条丝帛,又在密教中,幢与幡几近相同,即幢身两边各间隔对称配置了四或五条丝帛(较短),下边又附二或四条丝帛(较长),通常在幢身上多半绣有佛像或彩绘,以增庄严。另外,如在幢竿头上安置如意宝珠者,称为如意幢或摩尼幢;安置人头者,则称为檀孥幢或人头幢


桐乡福严寺(六)
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

    佛祖释迦摩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吡罗卫国(现尼泊儿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烯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摩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迦族的智者者”。


桐乡福严寺(六)
东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人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为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桐乡福严寺(六)
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因其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还称其为“接引佛”。他建立的国土名为安乐净土,即极乐世界。其国有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等均以七宝严饰,百味饮食随意而至,万般妙乐不鼓自鸣,国中人等端庄智慧,没有众苦,但受诸乐,并且都能趋向佛之正道;同时无论什么人,只要听闻、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且生起信心,发誓投生到他的佛土,阿弥陀佛便能在他们临终时将他们接的极乐净土上来永享妙乐。

 
桐乡福严寺(六)

 

桐乡福严寺(六)
大雄宝殿影壁背面

桐乡福严寺(六)
后殿为海岛观音全佛图


桐乡福严寺(六)
    我国寺院的大雄宝殿影壁背面往往塑有一座“海岛”,它描述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善财”亦称“善财童子”,为佛教菩萨名。据《华严经》云:他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而得名。

    佛经说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的指引,南行参拜了五十三位名师,最后参拜的是观世音菩萨。海岛中间是观音,也称海岛观音,海岛观音脚踏鰲鱼为“镇压”之意,手拿杨枝净水瓶,相传吃了甘露水能治百病。观音左右站立的是善财和龙女。海岛右下角有一渡船与小孩,是善财童子参拜观世音的情形:观音为试善财是否有诚意,便化身船夫,起大风浪,劝他回去,但善财决心渡海,最后参拜了观音。左边夜叉背小孩,相传是善财去龙宫,夜叉背而送行,龙王站立着,背后是水晶宫。

 海岛观音,俗称望海观音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她以传说海里的大龟或鳖为坐骑

其左边侍立着双手捧有宝珠的龙女,右边有向观音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

 
桐乡福严寺(六)
她的坐骑是海里的大龟或鳖


桐乡福严寺(六)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像


桐乡福严寺(六)
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手持宝剑,身骑青狮,为众菩萨之首,专司“智慧”,人称大智菩萨。

 

桐乡福严寺(六)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像


桐乡福严寺(六)

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手持如意棒,身骑白象,专司“理德”,人称大行菩萨

 

桐乡福严寺(六)
一单位送福严寺的大鼓 


桐乡福严寺(六)
大雄宝殿背后
 桐乡福严寺(六)
    “度一切苦厄”出自释迦牟尼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苦”是指人生的八苦,一般指三善道之苦。

     “厄”是苦中之苦,一般指三恶道之苦。

对联:“有感即应,如一月丽天,影现众水,无机不破,尤万卉敷荣,化育长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