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靳松):立志为灯·无我为舟·修德为根

(2025-11-11 22:42:05)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靳松):立志为灯·无我为舟·修德为根

读书时常忆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十九岁夙愿——“愿相会于中华腾飞时”;一生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如日月之璀璨,精神能量惠泽十四亿华夏儿女。今时初冬,天地如洗,曦光通澈,我等彭城书院师生随汉风先生踏足中国运河之都——淮安。此途游学要务,乃怀崇高敬意拜谒周恩来纪念馆。

冬日暖煦的阳光倾洒大地,恰如周总理精神之光辉;馆前松柏苍翠,似与伟人风骨同频共振;先生立于人群中央,其声清越如钟,谆谆智慧箴语穿透尘嚣,激荡众人情愫,此番共鸣能量旷古烁今!

汉白玉的总理雕像巍然挺拔,敬爱的周总理一生都是那样的身姿笔挺、渊渟岳峙,目光睿智而坚定,尽显大国总理的非凡气度。此时阳光正为总理雕像镀上一层金辉。值殊胜此瞬,先生率众师生于总理像左侧列队肃立,端身正意,心怀恭敬与感恩,惟以澄澈之心,与心怀人民的圣贤印心,与深爱人民的总理之灵魂对话。此间无喧嚣,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彰风骨,于无我处育心法。

先生明示:“我们以‘永垂不朽’赞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勋伟业、无畏精神,其之‘不朽’,即为老子所言‘死而不亡者寿’的境界。周恩来,这一饱含全国十四亿人民爱戴的名字,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中。我们来淮安周总理纪念馆游学,不仅只为获取周恩来生平的知识,而是怀揣一颗恭敬心缅怀伟人精神、链接伟人能量、赓续伟人志向。

先生继续深入启慧:“周总理童年的时光一直读的是圣贤经典,接受的是圣贤教育,从小为生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书院的小弟子读的也是圣贤经典,世俗的书本传授的是知识和信息,而圣贤的经典传递的是能量和智慧,所以要坚持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是一生的事。”彭城书院公益办学十九载,秉承着传华夏道统、汲圣贤智慧的核心精神,惠及数以万计之家庭。古往今来,经天纬地的人物,孰非自圣贤经典启智开蒙、立志养正?范仲淹、苏轼、文天祥、毛泽东、鲁迅……书院十九年实证昭昭:童蒙习圣贤教育,关乎人生至要。现今乃至几十年之后,随着书院小弟子的不断成长,书院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贡献必将在源源不断的书院小弟子身上得以呈现。

“其二,志向为生命的源动力。”先生续启真谛:“人无志则不立,少年时代当立家国之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毛主席‘问苍茫大地 谁主臣服’;习主席‘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这些伟人所立志向皆是凝聚中华核心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文化符号。若志向仅囿于一身一家,便如萤火之于皓月。心量多大,能量就多广。立大志,非为功名利禄,实为天下苍生和芸芸众生之福祉而倾注毕生之力。”先生重塑书院“三好学生”标准——德性好、品质好、习惯好。德性为本,是立身之根;品质为干,是处世之骨;习惯为叶,是成事之象。三者一体,方能育成栋梁之材。

先生慧语继续慑动心灵:“开启‘众妙之门’的密匙——以感恩心感通天地,以无我心连接大道。周总理臻于无我的玄德之境界,已修达至深,化奉献精神为山河日月,永驻人心。”世人常执于“我”——我之成就、我之家族、我之痕迹;而总理中山装上补丁叠摞着补丁、遗愿骨灰撒于山河,实证先生阐述无我之境界——“有形终归尘土,无形方得永恒”。书本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所描绘的长安街万人悲恸、泪眼凝霜之景,是总理那不灭的精神光辉,照亮人民前行的路。

先生曾在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的讲学中阐释《做个好母亲便是大事业》。周总理一生蒙三位慈爱的母亲护佑、照顾。生母万氏言传身教,滋养其待人接物、协调管理之慧,为日后卓越外交政治才赋埋种。嗣母陈氏书香门第,文化修养深厚,奠定其坚实文化根基。八婶母杨氏,于其少时丧母后予其至要照顾与温暖,总理终生铭恩,新中国成立后接至京中奉养送终,以报哺育。三位母亲皆慈爱、善良、厚德、谦卑,乃中国女性典范。先生有言:一位好母亲可“富”三代,此“富”非指物质,乃思想、品德、智慧、习惯之丰盈。总理成长中,三位母亲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于人成长至关重要,亦令吾辈深悟立志、修德、感恩、无我之要义。

此程观瞻周总理纪念馆之行,实乃对我心灵的一次深度叩问与精神重塑。当大巴车在返回彭城的路上,有一段时间车上师生轻鼾憩息时,我内心却波澜难平。想起一周前,接女儿放学的路上,女儿委屈巴巴地跟我倾诉:“今天上画画课,我的画笔坏了,就向同学借。但她却说借给我可以,明天要给她带份饼干或一个小礼物以示感谢。”我思忖片刻,觉得这问题并不可轻易回答。若我以家长的“权威”身份直接告诉女儿结论——不能这么做,要无私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她会觉得很委屈,为什么同学间互相帮助还要向她索求回报;若我去找老师沟通,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确实不能理解“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种助人的精神已经在校园里乃至当今社会都不流行了;若去找对方家长,更是难以交流,这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在我的认知里和教育观念下,同学间互帮互助就是合理的,是对的,我也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成为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而对方小孩可以在帮助别人前就提出等价交换,必然就有它形成的原因,有这个孩子成长的环境。

先生教导我们“别人的事,尊重就好”。所以,在与女儿交流这件事的时候,我只是跟她做一个引导复盘。我问女儿:“你遇到这个事之后,是什么感觉?”她说:“好奇怪,为什么我帮别人不要回报,她帮我就要回报呢?”我试图引导:“那你可以想想她这么做有什么可能性呢?她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呢?或者说她的爸爸妈妈就是这么教她的,那么她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他们的道理呢?”女儿在思考却不知如何表达,我继续说:“也许她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做生意或者服务行业,就是以物品做等价交换或者以服务去换取报酬。这个小朋友只是天天耳濡目染也被启发了商业思维。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做法,允许别人做别人。但回到我们自身,我们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收获到喜悦,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并不会因为没有物质回报而难受,所以我们不要求回报。”孩子当时是轻轻点了点头,可能是在慢慢理解吧。

但聆听先生于周总理纪念馆赋能之后,我想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明确的答案。当无我化为品质、修成德性,就会像阳光普照一切、大地承载万物那样能量无限大。就如先生所说,心中装有一个人,为一个人服务,那就得到这一份能量;心中装有一个家庭,为这一家人服务,那就得到这一家庭的能量;心中装有一万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而活,就至少会有一万人感谢你、祝福你;那如果我们像周总理那样心中装有中国亿万人,为全中国人民服务,那所有人就会像爱戴周总理那样爱戴你;而像先生这般,心中装下的是普天下的众生,那么生命能量就连通了天地。

书院的小弟子一直被先生智慧引领,从小就诵读《弟子规》“泛爱众”之句,所以相互间乐于助人,团结友爱。靳然予姐姐在整个夏令营帮助洗澡、扎小辫;陈汀冉姐姐会在“山水清音”古琴三周年庆典帮助化美美的妆容;郎玥涵和杨惠羽两个小伙伴会一起分享美食,分享快乐……皆是无我精神之微光。此微光终有一天会化作星光、化作火焰、化作耀眼的阳光。

车窗外月华初升,像总理的眼睛,像先生的眼睛,像所有传承着圣贤精神的人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在说:“孩子,好好走下去。”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5组成员、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24级国学班弟子 靳松。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1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