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万物敛藏,书院檐角的茶烟与暮色交融,我们在这第445场节气活动中,迎来了心灵的春日。先生温润的话语如泉水流过心田,将《红楼梦》的仙缘叙事与书院的修行智慧巧妙融合,让我在岁寒之初,望见了生命深处那片璀璨星河。
一、游历:从“神瑛入世”到“人间行者”。先生以“木石前盟”为引,轻轻掀开《红楼梦》作为一场宇宙级游学的本质。神瑛侍者携愿入世,绛珠仙草以泪还恩,通灵宝玉记录尘寰——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披上人身、行走世间的隐喻吗?我们在悲欢得失中跋涉,在迷悟交织中前行。先生一句“游历的意义,不在所见所闻,而在所悟所得”,如晨钟暮鼓,唤醒我久处樊笼而不自知的灵魂。原来你我皆行人,唯觉醒者能在每一步中踏出莲花的清净与坚定。
二、觉醒:从“好了歌”到“渡河之觉”。当《好了歌》的韵律在明伦堂中缓缓流淌,“荒冢”“眼闭”“谁见了”……每一个字都像一面镜子,映出世间执着的荒凉。而先生智慧地引领我们穿越这“空”的旷野,走向“觉”的黎明。他说:“‘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的姿势;‘觉’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心灵的转身。”“觉(jiào)”是身在梦中不知梦,“觉(jué)”是推窗见月月如心。这一音之转,如渡河见岸,如破茧成蝶。先生以“佛是醒着的人,人是睡着的佛”点醒我们:修行不在深山,而在每一个当下的接纳、感恩与祝福。
三、修行:从“书院游学”到“人生道场”。先生把书院的游学精神与《红楼梦》的游历哲学相结合,提炼出六大特色,而“增能长慧”如一根金线贯穿始终。他说:“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地——保持心灵的干净、处事的宁静、待人的恭敬,便是最高境界。”这番话让我潸然泪下。回首书院每一次行走名山胜水、对话名胜古迹,哪一次不是在与天地精神往来中涤荡心尘?游学不是远方的逃避,而是以山河为课堂、以历史为师长,在行走中照见本心,在经历中书写觉醒。
四、归真:从“生命升维”到“成为光”。讲座尾声,先生以“大道通行证”为喻,为我们描绘生命圆满的图景:“成为道,成为光,成为无限的爱,成为无限的创造。”那一刻,我仿佛看见贾宝玉卸下那块“通灵宝玉”的刹那,不是失去,而是找回本真的自己;看见林黛玉泪尽之时,不是终结,而是慈悲的完成。原来人生这场大梦,醒来的钥匙从来不在别处,只在每一个当下清理内心、敬畏万物的选择中。
五、结语:立冬收藏,为春生蓄力。今夜,立冬的寒意被明伦堂的灯光与智慧融化。先生以《红楼梦》为舟,以游学为楫,引领我们穿越迷雾,驶向生命的本源。在网上听完先生讲座,走出南通分院,星空凛冽,内心却如春泉涌动。
愿我们皆成为红尘中的觉醒行者:在名利场中修一颗淡泊心,在情缘海中炼一份慈悲意,在万象纷纭中守一片清明境。待到人生旅途终点,我们交出的不是沉重的行囊,而是与道合一、光明自在的灵魂。感恩先生以智启心,谨以赤诚记之。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1月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