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经典的声音唤醒城市的清晨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一场秋雨一场寒,朗朗书声让人暖。2025年11月1日,是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第74期公益国学启蒙班第九次线下课程。这一天,书院的明道堂、明伦堂、悟道堂、明德堂、子衿学堂等教室,始终书声琅琅。500多个孩子按照不同年龄段,进入不同班次,分别跟随书院义工老师,诵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8部中华经典。那郎朗的书声汇成一首“爱我中华”的美丽乐章,飘荡在古城徐州的上空,唤醒了这个城市的清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有人问书院的肇建者汉风先生:“创办书院,您的初衷是什么?坚持到现在的动力又是什么?”先生说:“创办书院的初衷只是出于一个读书人的良知,想穿透尘世的俗场,做一个文化传播标本,给这个薄凉的社会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向上与向善的力量。虽然我们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文化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个人无论做到什么程度,我愿意去做,我希望通过彭城书院这个平台呼唤更多的人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去修齐治平,去修身做君子,这就是我的动力。”“那为什么不收一分钱呢?”先生说:“一场讲座即便只收一块钱,也会把很多人挡在门外,这与书院的宗旨相背,我们不收听课费,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脉络中,彭城书院如一座文化灯塔,历经近二十年深耕,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明符号与文化地标”。
能走进书院的孩子都是有福气的孩子,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人类最高的教育——圣贤教育,而且还能接受到这些无我利他的老师们大爱的滋养。启蒙班的主班老师无论来自大学、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他们大都是体制内的优秀教师。他们放弃自己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到书院奉献爱、播撒爱。还有比这更好的老师吗?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教育吗?相信在书院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会养成良好品性、谦谦君子之风。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滋养中都能生出自信的光芒,都能找到内心强大的自己。
下午4:30,家长与孩子们都离开了,书院恢复平静。而很多志愿者仍然在默默劳作,恢复讲堂秩序,整理桌椅板凳,打扫教室卫生,清理厕所环境,交流工作心得,研讨下周课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是这样的场景却总是让人留恋。就让我们把美好的光影长留在书院记忆的长河里。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圣贤智慧的种子,遍布彭城热土,乃至神州大地、五洲四海。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书院新闻中心义工老师的镜头走进孩子们的读经课堂,看看那些精彩而感人的画面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