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马红老师文章:一念转境,雨亦成花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先生常教导我们:“担忧是负能量。遇事要祝福,不要担心。”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在这个月一波三折的共修活动中,让我们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我们组从月初就欢天喜地约定在8号周一去线下共修,结果天公不作美,周日晚上就开始下雨,一直等到周一早上7点,雨一直不停只好取消共修。商定下周一继续,结果,从周五就开始就关注天气,周广华老师和韩小梅老师也一直关注,一直显示没雨,但到了周日晚上又显示第二天上午9点开始有大到暴雨,两位老师纷纷发来消息问我怎么办。考虑到雨太大的话,年龄大的老师们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决定到周一早上6点再看天气,结果天气预报依然不变,我们只好又取消了共修,大家一致意见改到了又一个周一。
这个周末总算看到天气还好,我们相约9点在矿大东大门门口集合,结果刚刚找到一片草地坐下读经,才读到一半,天空却又飘起了雨滴,。我们只好转移到一个小亭子里继续,一起读经、分享感悟,还一起分享大家带来的水果零食。雨势渐大,大家一起来到矿大的学生餐厅,感受了一把当学生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受天气的影响。吃完饭,雨也停了,大家一起到花海拍了美美的合照,一天的活动既提升了能量,又感受了美好的自然,还顺便增加了大家的凝聚力,大家都感觉非常开心。
从这件事上,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心是被外境——尤其是天气预报——牢牢牵着走的。第一次共修取消,是担忧;第二次,从周五就开始的密切关注,到周日晚上的焦虑,直至周一清晨的无奈取消,整个过程更像是一场被“担忧”这种负能量所主导的拉锯战。我们的心,就像一叶小舟,在天气预报的“晴”与“雨”之间剧烈颠簸,全然忘记了共修的初衷是凝聚与欢喜。
这恰恰印证了《道德经》中所言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当我们过度执着于外界的信号(天气预报),内心的清明与平静就被扰乱了,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先生说的“担忧是负能量”,正在于此,它消耗我们的心神,让我们在事情发生前就先失去了从容。
转机发生在第三次。当大家坐在草地上,天空又不合时宜地飘起雨滴时,奇妙的是,这一次没有人抱怨或沮丧。我们自然而然地转移至小亭,雨声成了读经的伴奏;亭中不足以庇护,我们便转战大学餐厅,反而体验了一把重回青春的美好。
这一刻,我们真切地实践了“境随心转”。“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我们的心变得像水一样柔软。不再试图去“攻克”天气,而是随顺它的形态,改变自己的路径。草地、亭子、餐厅,处处都成了道场。当我们的心从“担忧”转为“接受”甚至“欣赏”时,外境也随之展现出它美好的一面:雨中的分享格外温暖,食堂的午餐充满趣味,雨后的花海愈发清新。
《道德经》中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明示我们,风雨再大也不会持久,天地间的剧烈变化尚且如此,人世间的些许不顺又何必挂怀?当我们理解了这份无常,便能放下对“必须晴天”的执着。一旦心念转变,外境的阻碍便成了助缘。那场雨,不再是打断我们的干扰,反而成了洗涤尘虑、增进情谊的甘露。
这次共修,就像一堂生动的《道德经》实践课。它教会我们:真正的能量提升,不在于外界是否一帆风顺,而在于我们的心能否如明镜般映照万物而不被染着。放下担忧的负能量,提起正念与欢喜,则步步是道场,处处有花开。
感谢先生的智慧引领,让我们在风雨中见证了心力的强大。愿我们今后都能常保此心,遇事不惧,转境无忧,在生活的每一个境遇里,读出属于自己的“道德真经”。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2组成员、家长学堂义工、2022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弟子 马红。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