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党燕老师文章:先照亮小家,再温暖大家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今天早上走进书院,听先生在启蒙班与家长学堂义工培训会上分享。“道贯古今,德化天下” 八字如晨钟暮鼓,撞击心灵。先生的话没有华丽辞藻,却句句扎在人生实处,让我对 “为何来、如何做、往哪去” 有了更通透的思考,也愿把这份触动落进日常。
先生开篇便问 “我们为何要走进书院大家庭?”答案直白又深刻 ——为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即完成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人这一生总在为学业、工作、家庭奔波,却常忘了问自己 “活着为什么”“怎样才算没白活?”书院像个 “人生加油站”,不是教我们赚更多钱、求更高位,而是帮我们拨开人生的迷雾,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就像孩子学走路,得先站稳脚跟,人生才能行稳致远,这大概就是我们聚在书院的意义。
想通了 “为何来”,先生又接着说 “怎样才能活好与走好?”答案就两个字:修德。老祖宗说 “厚德载物”,以前总觉得这是大道理,今天才明白“德” 不是虚无的口号,是日常里的一言一行 —— 对家人多些耐心,对邻里多些包容,对孩子多些引导。就像种地,土壤肥沃了才能长出好庄稼,人把 “德” 修厚了,日子里的烦恼自然少了,遇到的贵人也会多,这才是活得踏实、走得稳当的根本。
那 “修德从哪里开始”?先生说 “从心开始”。修道修德,先修一颗真心。比如陪孩子写作业,是真的想帮他养成好习惯,还是只怕他比别人差?和朋友相处,是真的为他着想,还是只图自己方便?心若偏了,做再多事也落不到 “德” 上;心若正了,哪怕只是给陌生人指个路,也是在修德。修德就像镜子,先把镜面擦干净,才能照见真实的自己,修心就是擦净这面 “心镜”,让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明明白白。
先生还问我们:“想做超凡脱俗的圣贤,还是出类拔萃的精英?” 以前总觉得 “圣贤” 太远,不如做个 “精英” 实在。可今天才懂,“精英” 拼的是能力,“圣贤” 修的是心境 —— 不是说要我们脱离生活,而是在柴米油盐里也能保持初心,在遇到难处时也能坚守善意,其实就是做个有智慧、有温度的普通人。
要成为 “道贯古今、德化天下” 的人,先生说第一步是 “立圣贤志”。不是说要我们立刻做得多好,而是心里要有个方向 —— 想成为一个让家人放心、让别人尊敬、让自己无愧的人。就像走路,知道要去东边,就不会往西边走;心里立了圣贤志,做事就有了分寸,不会被眼前的小利益迷了眼,这才是 “道贯古今” 的开始 ——用老祖宗的智慧,引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光有志还不够,先生强调 “要不断修身证道、累积功德”。“修身” 是今天比昨天多些耐心,明天比今天多些包容;“证道” 是把道理用到实处:知道 “孝” 重要,就多陪父母说说话;知道 “善” 重要,就少抱怨、多行善。“功德” 不是求来的,是修出来的 —— 帮邻居收个快递,教孩子说句“谢谢“,这些小事都是 “功德”。每天做一点,慢慢就离 “德化天下” 近了 —— 先照亮自己的小家,再温暖身边的人。
先生还送了我们 “三千万”,每一句都贴心: 一是“千万要抱一书院,深挖一口井”。在书院这块沃土上专注深挖,就一定能成井汲水;二是 “千万要跟上队伍,做好六实”。“六实” 是踏实做事、实在做人,跟上书院的脚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就不会掉队。三是 “千万要牵手有缘人,把爱传出去”。书院教我们的不仅是道理,更是爱 —— 爱家人、爱朋友、爱身边的人,把这份爱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走进书院。
最后,能量诵读、共唱,先生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的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远大的目标,也是一件一件事做出来的。今天在书院学到的道理,不是听完就完成任务的,要从当下做起:陪孩子时多些耐心,对待家人多些包容,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伸个手。
结尾的祝福 “印心” 二字,让我格外触动 —— 希望我们都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印在心里、落在实处,不辜负先生的苦心,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以心为基、以德为路,慢慢活成 “道贯古今、德化天下” 的人 —— 先做好自己,再温暖他人,让日子踏实,让人生无悔。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2组成员、家长学堂义工、福德班弟子 党燕。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