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六实示范组共修,窗外夜色如墨,室内灯火暖人。先生的金石之言恰似春风化雨,缓缓浸润心田。尤其是那句“修己而不责人”,骤然如当头棒喝,让我在警醒中反观自照,对修身之道与家庭和谐的本质,有了痛彻心扉却又豁然开朗的体悟。
先生的分享,从王晨老师在“生命大学”破茧成蝶的成长,到“了缘”即是“接纳、感恩、祝福”的通透开示,再到“半瓶水”故事藏着的人生智慧,字字珠玑,句句叩心。所有箴言的核心,都指向一个深刻真理:我们与世界的联结,本质是自身心念的投射。心中装满感恩与欣赏,目之所及皆是草木芬芳;心中盛满怨气与指责,行之所遇尽是荆棘坎坷。正如先生所言:“我是什么人,这件事就有什么意义。”一语道破,万象清明。
回望过往家庭生活,我惊觉自己竟是总握“放大镜”的苛责者。先生的教诲如明镜,照出我曾经的执迷不悟:过去,我总不自觉盯着家人的瑕疵——爱人的关心体贴,被我曲解为多管闲事,动辄便抱怨她“不懂分寸”;孩子偶尔的疏忽,也成了我指责他“毛躁不堪”的理由。久而久之,饭桌上的欢声笑语淡了,沉默多了;睡前的温馨交流少了,冷战密了。和爱人那份本该浓醇的亲情,在一次次指责中悄悄褪色,我却始终不知问题所在。直到先生那句“你怨,你骂,你打,如果能把他们打好骂好,那可以!但事实证明,不但不好,矛盾还得加重”,如雷贯耳,我才猛然惊醒:这说的,不正是曾经那个浑噩不自知的自己吗?
“修己而不责人”,这六个字,原是解开家庭及一切人际关系困局的金钥匙。我终于明白,责备源于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待,更源于对自我改变的怯懦逃避。当我们把向外苛求的目光,收回到向内修炼的心上,世界便会随之温柔转变。先生说,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予温暖的挚爱,还是设阻碍的“对手”,都是成全我们成长的“撑杆”。顺境时托举我们攀升,逆境时倒逼我们突破。没有需要跨越的“横杆”,便永远不知自身潜能有多大。因此,对家人,尤其那些以“反向”方式磨砺我们心性的人,要满心感恩——感恩他们的包容,让我们在苛责中仍被深爱;感恩他们的“不完美”,给了我们修身的契机。
践行“修己而不责人”,首要在“转念”。恰如那半瓶水,是欣喜“幸好还有半瓶”,还是纠结“怎么只剩半瓶”,全在一念之间。往后家人言行不及我意时,我当即刻转念:爱人唠叨叮嘱,便念她是记挂我的冷暖;爱人忘记打理家务,便想她为家庭里里外外操心的疲惫;孩子事业稍有松懈,便思他正承受成长的压力。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在不完美中努力生长的生命。
其次要笃行“老实、听话、实干”。在书院的修行之路上,不逃避、不对抗,于每一个当下打磨心性。我给自己定了小目标:下次欲开口指责时,先深呼吸三次,在心里默念对方的优点。爱人一句不顺耳的话,是修“如如不动”的考题;柴米油盐的琐碎摩擦,是修“平和温柔”的契机。
感恩先生的慈悲开示,如明灯照亮我迷雾重重的前路。我终于懂得,修身从不是浅尝辄止的敷衍,而是贯穿生命全程的修行,容不得半点懈怠,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从此刻起,我愿彻底放下指向爱人与家人的指责之矛,稳稳拿起照见内心的反省之镜,轻轻点亮温暖彼此的感恩之灯。我愿以今日之悟为起点,在每一次心动念起时警醒,每一次欲指责时收声,每一次该包容时俯身。盼以己心为壤,让无私澄澈的光明生根抽芽,先暖透我的小家——让饭桌重归欢声笑语,让床头再闻轻声絮语,让每一寸空间都漾着宽和暖意。而后如先生期许,将感悟化作脚步走近更多人,将温暖凝成星火照亮更多路。愿传统文化的暖流,从我这颗觉醒的心出发,如春水漫堤,似微光聚炬,层层激荡,久久回响,温暖千万家庭,照亮人间烟火。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