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细微处念及他人,在连接中传递温暖

(2025-10-19 09:26:3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于细微处念及他人,在连接中传递温暖

今天早晨,在书院微信公众号上拜读了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2024级国学班班长穆忠良老师的文章《感恩,感恩,还是感恩》。读完内心满是滚烫的感动与深刻的自省,感动的是自己也仿佛亲历了那场浸润心灵的研修盛会,自省之后觉得自己距离穆班长的境界还相差很远。

穆班长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对书院、对先生师母、对所有同修的感恩,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修身证道的抱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温暖与能量共振。最触动我的,是穆班长所说的“先生心里有宇宙、有天地、有苍生,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弘道初心;是外地老师跨越山海回家连根、穿上红马甲便躬身服务的虔诚;更是所有义工老师在不同岗位上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担当。

新闻组在方寸操控台前坚守,礼仪组用90度鞠躬传递温暖,后勤组在“众人之所恶”处扫心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把“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宗旨,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哪里是一次研修班,分明是一处照见自我、滋养心性的光明道场。这让我懂得真正的修心,不是空泛的言论,而是在做事中炼心,在付出中成长,在感恩中沉淀。

 在文章里,我看到了穆班长那份清醒的自省,作为组织者,他坦诚自己“德能浅薄、想的不细、安排不周”;作为服务者,他直言“付出太少、浮于表面”;作为研修者,他承认“浅尝辄止、研得不深、修得不够”。这份不回避短板、主动对标大德的谦逊,恰恰是最珍贵的修行态度,也是我追赶和学习的目标。反观自己,平日里总在嘴上说着修身,却常常在小事上懈怠、在责任前退缩,而为书院付出的还是那么的少。对比书院老师们“一份部署,九分落实”的执行力,对比凌寒老师、一然老师等大德前辈放手而不撒手的尽心,我明白了自己缺的不是认知,而是老实、听话、实干的行动力,缺的是在事上磨的耐心与担当。

 书院老师们的标杆力量,是我往后前行的方向。感恩不是口号,要把感恩从口号变成习惯,感恩身边人的包容,感恩每一次做事的机会,就像书院老师们那样,于细微处念及他人,在连接中传递温暖,不再把他人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要像书院的义工老师们一样,有担当意识,遇事不再先想“我不行、我没经验”,而要像王晨、靳松等老师那样,接住责任便全力以赴,哪怕从最小的事做起。比如把分内工作做细、把答应别人的事做实,在能干事、干成事中锤炼自己。要像先生经常说的,书院老师们一直在做的: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

我要修好自己的心性,像先生说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切水到渠成”,不再浮躁求快,而是沉下心来,修待人接物的谦卑,练就自己的静、定、慧。做到先生说的“五个总是”:总是微笑,总是感恩,总是敬畏,总是立德,总是清理“。我要在日常中多一份微笑、多一次躬身,少一点抱怨、少一分敷衍,让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微光,既照亮自己,也能温暖身边人。以书院老师为榜样,抱一精进,老实听话实干,在修身与做事中,慢慢活成有光的自己,不辜负先生的期望,不辜负每一次的能量赐予,不辜负每一份成长的机会。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骨干义工 艳秋。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