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美好都不及你们认真的样子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时光匆匆,秋分的凉意刚漫过枝头,正如谚语所云“雨打秋分头,八月湿漉漉”。9月27日这个周六,第74期国学启蒙班迎来了第四次课程。虽已入秋,室外雨幕如织、滂沱不绝,却丝毫未减彭城书院数百位家长与孩子的学习热情——室内书声琅琅,暖意融融,与窗外的雨景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求知图。
清晨7点30分,义工老师们已换上印着“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12个大字的红色义工服,迅速投入各自岗位。迎宾引路、签到登记、静场候课、主持行礼、辅助教学……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既有仪式感的庄重,又有家人般的温情。资深义工杨美玲老师的话格外贴切:“雨再大,也乱不了书院的秩序。您看,家长们向左行,孩子们向右走,各自步入学习空间,在经典诵读里开启一天的智慧时光。”
时针指向8点,明道堂、明德堂、明伦堂的门窗内,骤然漫出清亮的书声。童蒙养正班的孩子们诵《孝经》《大学》《中庸》,字句铿锵;幼儿养性班的孩童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奶声中满是认真;少年养志班的学子读《论语》《孟子》,语调里藏着思考。“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那此起彼伏的书声穿破雨幕,飘向城市街巷,不仅温暖了微凉的秋日,更触动了无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心。
作为书院首个班级类型,国学启蒙班专为2至14岁儿童开设,以纯公益平台承载经典诵读与传承。正如古语所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的根本就该扎在孩童时期:若能在幼童心中播下圣贤智慧的种子,便能为他们的人生筑牢文化根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代代有识之士接力,而彭城书院,正是培育这份“接力心”的沃土。
下午4点30分,家长与孩子陆续离去,书院渐渐恢复宁静,却有一群身影依旧忙碌——志愿者们忙着归置桌椅、清扫教室、整理讲堂,还不忘交流当日心得、研讨下周课程。美好的时光总嫌短促,可这样的温暖场景,却让人久久难忘。愿这些美好瞬间,能化作书院记忆长河里的粼粼波光;更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在彭城热土生根,在神州大地发芽,最终飘香五洲四海。
接下来,就让我们循着书院新闻中心义工老师的镜头,走进那间满是书声的课堂,定格那些精彩又动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