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靳松老师文章:聆听毛泽东诗词鉴赏课有感

(2025-09-27 10:05:57)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靳松老师文章:聆听毛泽东诗词鉴赏课有感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盖因秋气最是澄明,清而能刚,凉而不凄,能照见天地本色,亦能映出人心精神,经春夏之滋长,于秋乃得凝练升华。当此秋日,清风徐来,随福德班长辈一同聆听汉风先生品读毛主席诗词,每每感慨伟人之精神内核,正如这新秋之气清刚无比。随先生穿透文字相,以心感受那沛然之气的流转,如秋日长空,辽远而坚毅;于无的层面蕴含的精神力量,如伟人光辉,炽热明亮而磅礴恢宏。

第一境:精满,是信念的专注抱一——在混沌中,点亮心灯

毛主席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诗词便是其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中国革命正处多事之秋,前路迷雾重重,形势何其凶险。然而毛主席偏能于混沌中见清明,于困厄中觉力量。此种气魄,实为胸怀天下者方能有的境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伟人立于黄鹤楼头,望大江东去,豪情未减,把酒祭江,心似狂潮。这种于逆境中保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正如先生所言“精满”之具象体现——信念充盈,不为外物所动。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的信与99%的信都不是足信,唯有100%的足信、笃信,修身才不能打折扣,才能完全做到“抱一精进”。所以,漫漫人生修行路,“养精”很重要。关掉无用的信息源——“塞其兑,闭其门”,把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即修身上,扎根书院,做好六实功课。当把分散的能量收拢回来,就会发现,内心的那盏灯被点亮了,前路,也便清晰了。

第二境:气足,是内心的虚极静笃——在围困中,岿然不动

伟人心中自有乾坤,“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岿然不动”四字,何其有力量!心中有定,脚下有根,这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自若。井冈山此时斗争艰苦卓绝,但毛主席心有风骨,此之谓“气足”——内气充盈,不为外势所迫。故能于万千围困中,看出“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真相。他以其卓越非凡的人格魅力凝聚起工农红军的团结一心和顽强斗志,始终坚定革命火种不灭的信念,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依靠群众、利益人民的路线,正是这种正向思维成为激励红军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想想咱们的先生创建书院已十九个年头,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初心不改、道心如磐,“任尔风霜雨露雪”依旧岿然。这份定力,正是书院之“气”、先生之“气”。先生在《子夜随笔之五十八:湘行散记》中写道:“抬头西望,远山寂寂,连轮廓都微茫了。我缓步走在故居旁边的南岸私塾边,悄然停住了脚。这里是毛主席早年读书的地方……我在这初冬的夜晚,在南岸私塾前,找到了自己坚守书院教育的无法言说的力量!”

正是先生心怀苍生、志在天下、誓发宏愿,才护持着彭城书院这方圣贤道场、修身平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等修身之人,养足这股气,意味着在人生的风浪中,任凭风吹雨打,我自稳坐航船,驶向既定的远方。恰值书院将满二十周年大庆之际,正是我辈志愿者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之时,我们定当牢记先生嘱托,勠力同心,实学实干,勤行不辍,共同助力实现“建设百年书院”的长远目标!

第三境:神丰,是生命格局的超越——在无我中,俯瞰时空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毛主席重访旧地,不见沧桑之叹,依旧保持凌云壮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终生。新中国也在主席的领导下“旧貌换新颜”。但彼时国内外形势依旧不能盲目乐观,伟人以一种豪迈的气魄,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反更锤炼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钢铁信念。精满而后气足,气足而后神丰。何谓“神丰”——精神丰盈,超越时空限制。毛主席以70岁高龄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此等壮志豪情、此等胸怀寰宇,正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民力量的坚定信心,就如同秋日之收获,春华秋实,自然之理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我利他精神,已见伟人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以百姓心为心的圣贤心,他心中所思所念,从不囿于一己之得失,而是“胸怀天下”,着眼的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这便是“神丰”。圣人的心总是相通的,通在对“道”的追寻;对仁爱、慈悲、正义、真理、良知的坚守;对国家、民族、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秋气之佳,在于它收敛中有生机,肃穆中藏热情。毛主席诗词精神内核,亦复如是。他的乐观,是认清现实后的依然热爱;他的正向,是洞察困难后的依然进取;他的胸怀,是历经磨难后的依然博大。这种精神,非特一人一时之需,实乃一个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脊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此等壮美意境,是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事业的眼界,正是胸怀天下的最高境界。“寥廓江天万里霜”道尽了乐观主义之精髓——超拔于苦难之上,以豁达之心容纳困顿,在逆境中依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先生说,“我是一切创造,心是一切根源,愛是一切答案。”中华文化的核心就一个字——愛,爱小家、爱大家、爱国家、爱社会大众、爱天地众生。愛,是宇宙聚合生机的力量,能疗愈一切伤痛。当生命的频率到达愛与喜悦的无我层级时,我们就实现了与天地大道的能量链接。这份“愛”,正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有我”走向“无我”的阶梯。

终境:精满气足神丰——人生有志向,生命有气象

书院福德长辈体现出的精气神着实令人感叹!虽有白发微扬,但随先生共唱《东方红》,这些福德老人个个音节铿锵如金石,声浪沉厚如松涛,曲罢,热血沸腾,热情高涨。这能量场域,是精神的共振,是颇具感染力的能量心流,我于其中不再仅是课堂上的聆听者,更是能量场中的参与者、共鸣者。因何故,福德长辈如曹桂莲老师、李文献老师、刘昌盛老师、杨美玲老师、马红老师、党燕老师、田丽老师,她们都体现出如此丰盈的生命气象?在完成2024级国学班毕业论文《德润人生 桑榆未晚》时,我们论文课题组深深链接福德班,重新深入了解了福德班长辈的修身状态,无不为之动容与敬佩。

他们深深扎根书院,踏踏实实践行先生的教导,认认真真笃行六实功课,无私无我地为他人、为书院、为社会付出奉爱!这便是福德长辈以实际行动书写下的当代版五福人生,从而印证先生所赐“福德”之名——福从德中来。福德班是彭城书院的亮丽名片,每位长者都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年轻相与福德相。那是以整个生命证得的境界——精不散则神自凝,气不泄则韵自长,神不衰则光自盈。

今人读伟人诗词,或可得其精神之一二。然通过先生的赏析与点拨,方见本真——面对生活之起伏,中华民族百年气运崛起之时,亦能如对新秋,知其可欣可贵,葆有精满、气足、神丰之人生状态,进而以清刚之气,廓清迷雾,直面挑战,心中有天地,心中有众生,于磨练之中炼得风骨,则眼前困难,不过秋空中一丝云翳,终不能掩日月之明。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5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校对组组长编辑组成员、明德早教及立志班小弟子家长 靳松凌云。邮箱收稿日期:20259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