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以己为炬,让文明的光照亮更远的路

(2025-09-20 19:31:38)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以己为炬,让文明的光照亮更远的路

秋日的晨光揉碎在啬园的枝叶间,筛下满地鎏金般的斑驳。我们踏着光影,追随汉风先生的脚步,在张謇先生长眠的这片净土上,开启了一场叩击心灵的文化寻根之旅。当先生立于“追远”牌坊下,手指指向坊上题字时,连接生命能量的密码,正悄然在晨光中舒展。

 先生说,“看”,使用的是眼睛的功能;而“观”启动的是心的功能。先生的开示如晨钟轻叩,话音落时,牌坊上“追远”二字似也添了温度。先生以无线网络为喻,道破生命连接的真谛:“祖先的能量场从不是消散的过往,而是如空气般包裹我们的信号,而那颗恭敬心,便是解锁连接的密钥。”这密钥藏着两个朴素的答案:一是孝养父母以承当下;二是祭祀祖先以续根脉。原来,我们与家族、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血脉羁绊,竟始于这最纯粹的感恩与敬畏。

 恰逢九一八纪念日,上午十点整,防空警报倏然划破晴空,尖锐却厚重的声响在啬园上空回荡。我们跟随先生走到“先贤张謇故事汇”展览室前,先生听闻警报声马上停止脚步,率先垂首。我们随之静默伫立——追思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与缅怀先烈的赤诚之心在胸中交织,化作对和平最沉的祈愿。良久,先生轻声喟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此刻,便是我们与历史能量共振的时刻。”

 正午时分,陪同先生移步叙锦阁。我随先生闭目打坐,调息间,只觉心湖渐趋澄澈,连日的浮躁悄然沉淀。静坐毕,围坐于木桌旁,先生以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为引,拆解古老智慧对当下生活的示。“‘谷神’是虚静的本源,就像我们如今总被琐事填满心房,忘了给心灵留一方‘虚空’。”他举着书页,语气平和却字字入心,“所谓‘玄牝之门’,便是守住内心的宁静——面对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能像山谷般接纳万物,又能如源头般滋养自己,这便是当下最需要的‘活法’。”先生的声音与《道德经》的字句交融,成了午后最温润的滋养。

 暮色四合时,我们转至南通分院暨笃艺书院,筹备晚间的分享活动。作为晚上活动的主持人,我提前抵达会场,和工作人员做好音响和视频播放对接,空气中满是期待的气息。随着家长们陆续到场,明德堂内渐渐坐满,容纳80人的教室竟然坐了110号人,连门口都站着不少闻讯而来的人——这份热情,恰是对传统文化最深的认同,也是对先生最深的敬意。

 晚间七点,活动正式开始。我手持话筒走上台,目光扫过满场专注的脸庞,白天与先生游学的点滴涌上心头,开场白也多了几分真切:“今天上午,我们在啬园追思先贤、连接根脉;中午,在叙锦阁静坐悟道、聆听《道德经》的启示;此刻,我们相聚在这里,继续探寻‘如何做孩子生命成长的贵人’——这一路的遇见,都是文化与生命的对话。”

掌声落毕,先生登台,延续着日间的温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以书院学子的真实案例切入,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谈到“父母修心的重要性”,每一句都戳中家长们的内心。当先生再次提及“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我好了,孩子才会好”时,台下有人轻轻点头,有人提笔记录——这份共鸣,便是能量传递的证明。课后,有家长问“如何平衡忙碌与陪伴”,我以先生传授的智慧告诉她:忙是一种相,本质是心没“定”。就像中午我们打坐,十分钟的静,能抵得上一小时的慌,陪孩子也是如此,用心的片刻,远胜敷衍的陪伴。

 活动尾声,我再次上台收尾,看着满场意犹未尽的身影,忽然懂了彭城书院南通分院存在的意义——它不是一座孤立的院落,而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桥梁”,让像先生这样的传灯者,能将智慧的光,照进更多人的生活。

 离院时,夜色已深,晚风带着几分凉意,心中却暖意融融。回望这一天:从啬园的晨光到叙锦阁的午照,从《道德经》的字句到分院的灯火,每一段经历都在印证先生所说的“能量连接”——不是玄妙的概念,而是藏在追思的每一次垂首、静坐的每一次呼吸、分享的每一句话语里。

 今日方知,传承从不是对过往的机械复制,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的土壤里抽枝发芽,重焕生机。感恩先生,为我们又一次叩开了通往生命智慧的大门;感恩这场跨越晨光与暮色的相遇,让我们在啬园的古木下、叙锦阁的书页间、分院的灯火中,寻得那把连接生命能量的密钥——原来,最好的传承,便是以己为炬,让文明的光,照亮更远的路。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918日。题图为啬园中的张謇箴言石刻。】

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以己为炬,让文明的光照亮更远的路
【本文作者918日晚上在南通书院主持汉风先生讲学活动。】
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以己为炬,让文明的光照亮更远的路
【本文作者(左)918日上午与汉风先生及南通分院骨干义工朱凤春老师在啬园游学途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