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先生南通二日纪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汉风讲学 |

2025年9月
17
17日中午,先生结束了书院福德班的课程就赶往南通。下了高铁就在彭城书院南通分院负责人罗马与田海燕伉俪的陪同下,来到海门读书会为大家做《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分享。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先生说,这一章讲了圣人与俗人之间不同的认识和心态。先生重点开示:
18日上午9点,先生从海门赶到啬园,带领大家来到先贤张謇墓前,进行拜谒。先生从入门不远处门头俩字“追远”开始为大家赋能。先生说,世间一草一木皆具灵性,园中的花草树木吸收天地精华,本身就具有滋养人的能量,人置身其中,也感到心意清净,舒适安宁。接着,先生又带领大家来到张謇家风家训陈列长廊,为大家讲了张謇先生的家国情怀、家教家风等,让大家认识到和古圣先贤连根养根的重要性、祭祀的重要性、孝养父母的重要性。随着曲径前行,大家移步“憩厅”,先生在“先贤张謇先生故事汇”前继续给大家赋能。恰逢“9.18”前防空警报响起,先生率先垂首,带领大家静默伫立,缅怀先烈的赤诚之心,追思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18日下午2:00,先生又来到位于叙锦阁读书会,为集聚一堂的《道德经》爱好者做第六章分享。先生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为引,拆解古老智慧对当下生活的启示。“‘谷神’是虚静的本源,就像我们如今总被琐事填满心房,忘了给心灵留一方‘虚空’。”先生语气平和却字字入心,“所谓‘玄牝之门’,便是守住内心的宁静——面对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能像山谷般接纳万物,又能如源头般滋养自己,这便是当下最需要的活法”。先生的声音与《道德经》的字句交融,大家聚精会神聆听着,时而记录着先生的金句,时而激动地鼓掌,时而又发出开心的笑声,这场景成了大家午后最温润的滋养。
18日晚上6:00,先生来到彭城书院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与30余名书院义工老师共享大家自己制作的饺子宴。其间,欢声笑语,就如一个大家庭在过一个盛大的节日。晚上6:30,慕名前来聆听先生讲学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不断涌来,原计划60人的讲堂不断添加临时座椅,到7点钟开讲时,已经达到110余人。此次讲座由书院骨干义工蕊静老师主持,大家怀着无限期待和无比恭敬之心,聆听先生《做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专题讲座。
先生说,子女教育是人生最大的事业;教育子女最有效的方式是自我修行、以身作则;做父母的要明阴阳之道,信因果定律,并以此教育子女。先生告诫大家,要身体力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教诲;要顺道而为,行善积德,为子女累积福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点,以及秉性与缺点,并助其发挥天赋和优点,化去秉性与缺点。
先生在讲学在,呼唤失道走反的家长们要迷途知返,并告诉家长们:父母的言行中,藏着孩子的认知;孩子的命运里,也承载着父母的重量。父母的言行举止,某种程度蕴含着孩子的旦夕祸福。好父母,从不把奉献和牺牲挂在嘴上,而是把“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阳光美好佩在身上,让其影响他的孩子,让孩子能明媚健康地走在成长的路上。
先生鼓励家长修好自己,因为自己好了,孩子才会好;自己好了,世界就好了。他希望天下父母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而不是障碍孩子生命成长的人。原本9点结束的讲课,在家长们意犹未尽、充满渴望的眼神和互动中一直延续到9点半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