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刘昌盛老师文章:福从德中来

(2025-09-19 19:07:2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刘昌盛老师文章:福从德中来

处暑至,暑气渐消,凉风徐来,彭城书院二十四节气如约举行。在这440场茶会上,汉风先生以《五福俱全话贾母》为题,带我们走进《红楼梦》中这位福寿双全老人的人生。贾母的一生,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的向往,也让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福?如何得福?又如何以福度晚年?

贾母可谓传统意义上五福”的化身——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她享年八十三岁,一生安享荣华,儿孙绕膝,最后无疾而终。然而细思之,贾母的福分并非偶然。她的好德”是根基:宽厚待下,怜贫惜老,对穷亲戚刘姥姥的慷慨,对一群孙子辈的疼爱,无不体现着她的修养与仁心。这正是“福自德中来”的生动诠释祖宗的阴德、父母的积德、自己的修德,共同支撑起她的福寿人生。

反观当下,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面对养老课题: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我们又将如何老去?贾母的启示在于:福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精神的富足。长寿需以健康为基础;富贵需以知足为内核;康宁需以和谐为保障;而好德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老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更需要我们书院所提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在奉献与创造中延续生命价值。”

这一切并非理论上的探讨,是彭城书院福德班六年来的实践成果。福德班自2019年重阳节开办以来,已历六载春秋,迎来近千名学员。大家来这里身求道,修学传统文化,学用《道德经》,开展六实活动。现在,已有五届老人圆满毕业,第六届即将毕业。最令人感动的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每位学员都展现出独特的年轻相与福德相容颜焕发光彩,心态愈发平和,举止间流露出积淀已久的修养与智慧。如今,福德班不仅成为彭城书院的亮丽名片,更是徐州地区传统文化养老的一个品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福养老的真谛。

贾母的人生亦有遗憾虽得善终,却未达到死而不亡的境界。这提醒我们:人生的终极追求,不仅是活好,还要走好。活好需要积德,走好则需要悟道。正如汉风先生所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吃饭睡觉无人可代,修身积德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造师,当下的每一个善念、善言、善行,都在为未来的福分奠基。

彭城书院福德班的长者们正在书写当代版的五福人生。在这里,老人们不仅修身求道,更行善积德,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传承中延续生命。这或许就是贾母故事给现代人的最大启示:福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养老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晚年不是生命的尾声,而是升华的起点。

处暑时节,万物由盛转衰,恰如人生从青春走向暮年。听贾母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唯有以德为土,以善为水,方能培育出五福之花,让人生的每一个季节都充满意义与光明。当我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修得一颗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那么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能活出真正的福德相,成就属于自己的五福人生。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2018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教委会委员、福德班书法组负责人之一 刘昌盛。收稿日期:2025年9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