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子的足迹(五):留恋老子著书地——函谷关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历情怀 |

一、雨歇见道:函谷关的殊胜际遇
当
作为道家文化的
跟随导游的步伐,师生们开启了沉浸式探访:登上瞻紫楼,凭栏远眺,仿佛能透过时空,望见当年老子入关时紫气漫关的祥瑞之景;驻足于长达365米的《道德经》全集石墙前,一行行镌刻的文字如跳动的智慧音符。大家或轻声诵读,或驻足沉思,感受着老子哲思的力量;走进太初圣宫,触摸着历经千年风雨的柱基石、灵石与灵符,仿佛能与古代道家先贤隔空对话,体会 “道” 的传承与延续。此外,道坛的庄严、德堂的静谧、大道院的开阔、藏经阁的书卷气、鸡鸣台的古朴、碑林的墨香、关楼的雄伟、函关古道的沧桑,都让众人沉浸在一种独特的宁静与空灵感中,尘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唯有内心的澄澈与对 “道” 的向往愈发清晰。
二、哲思引路:先生解读“道法自然”
上午十时许,汉风先生在函谷关门口,为师生们带来了此程游学的第三场主题分享《道法自然》。先生以《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先生首先为
谈及
针对当代人易陷入的欲望困境,先生引用《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结合 “吃穿住行” 的日常,提醒大家:“生活要‘顺道’,在家从简,出门随缘,别去争那些无关本质的虚名私利。过度的欲望会遮蔽天性,昨日的行为决定今日的结果,今日的选择影响明日的走向,唯有‘适度’,方能行稳致远。”
在教育孩子与自我修行上,先生给出切实建议:“教育孩子别抱功利心,要顺应天性、无为而不为,不强行改变孩子的本真,只帮他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而我们自己,要‘还原德性、道性、佛性’,放下执念,修心修己,不指责他人,只专注成长。” 最后,先生以 “三个百分之百” 寄语众人:“百分之百接受所有发生,百分之百感恩所有遇见,百分之百祝福身边之人。当我们修好自己,便会成为道、成为光,拥有无限的爱与创造力。”最后大家在感谢、感恩、感激、感动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函谷关。
三、归途共鸣:让游学的收获照亮未来
下午两点,师生们启程返回徐州。漫长的归途没有丝毫沉闷,反而成为游学收获的
回望这场游学之旅,从探访道在何方到聆听哲思分享,从沉浸式感受道家文化到践行“顺道而为”的理念,每一步都充满意义。感恩组委会的精心安排,让这场游学之旅得以成行;感恩旅途中的天地的馈赠,让每一寸时空都充满正能量;更感恩圣贤祖先留下的智慧,让我们能在追寻足迹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方向。未来,师生们必将带着此行的收获,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