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子的足迹(二):拜谒洛阳老子故宅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历情怀 |
追寻老子足迹国学之旅第二天,书院150余位师生从老子故乡鹿邑出发,继续踏上寻访老子足迹的第二站——洛阳老子故宅。
早上7:30,三辆游学大巴准时出发,天空下着中雨,给这次寻访老子足迹之旅平添了独属于秋日的收获气息。游学一号车里,在车长穆忠良老师的安排下,孩子们轮流读诵《道德经》全部八十一章内容,曼妙的声音散发着大道的那份独有的朴实与凝重。孩子们虽然未必深刻理解经文的含义,但生根发芽的种子已然在他们身上埋下无穷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们定会在“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伟大事业中实现生命的蜕变成长。紧接着穆老师组织大家唱能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我的中国心》《祖国不会忘记》《英雄赞歌》等一批大能量歌曲响彻车厢,歌曲的能量汇聚成排山倒海的力量直入每个人的心间。
中午14:00,师生们到达洛阳城区的老子故宅。这是一个从外边看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三间瓦房了,门头赫然挂着一副“老子故宅”的匾额,两边挂有一副对联:德育春秋三千士,道行华夏九万里。先生带着大家进行现场祈福活动,感恩老子的大道智慧,感恩圣贤祖先。先生讲我们的生命由有和无组成,“有”仅占5%,“无”占95%。用眼只能看到“有”,更高境界需用心“观”——“观”,才能感受到“无”的内容,而能观多少,取决于我们的智慧、能量与功德。
下午3:00,大家又驱车来到洛阳北面的邙山,探访了上清宫和下清宫。传说中上清宫是老子修炼的地方,下清宫是老子拴牛的地方,所以下清宫也叫“青牛观”。而上清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在这些未商业化的地方,少了许多尘世的喧嚣,多了几分山林的清静。在这里,先生说我们可以把心放慢一点,好好体悟“清静为天下正”的智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