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陈家善老师文章:茶香涤尘,心宽纳福

(2025-08-24 10:41:42)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陈家善老师文章:茶香涤尘,心宽纳福

七月流火,蝉鸣聒噪,却也是天地间一个奇妙的约定——“原谅月”。在这个季节,我们于一婵茶庄的申时茶修中,伴着氤氲茶香,重温《道德经》的深邃,践行“六实”共修的真谛蓦然发现,“原谅”并非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通向内心辽阔与真正幸福的幽径。它如一杯清茶,涤荡尘埃;如古老智慧,照亮迷途;更是“实修”中不可或缺的功课。    

心窄困于方寸指尖,心宽容万里河山。《道德经》有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知晓恒常之理,便能包容;包容则能公正周全;公正周全方能合于天道,长久不息。这与“七月原谅月”的核心理念何其相似!我们常感困顿,往往非因世事艰难,而是心量太窄,被“家长里短”的琐碎、人际的摩擦、不如意的结果紧紧缠绕,如作茧自缚。

《道德经》启示我们,真正的长久之道在于“容”。如同茶海,能容纳不同滋味的茶汤;如同天地,能包容阴晴圆缺。原谅,首先就是拓宽心的容量,容纳世事的变幻无常,容纳他人的不完美,也容纳自己曾经的执拗与失落。 心宽了,方见“万里河山”的壮阔,方感“幸福”并非遥不可及的外物,而是内心世界的丰盈与自在。  

接纳即解脱,原谅即疗愈。祈祷文如醍醐灌顶:“原谅就是接受。世事便是如此,接受了就结束,抗拒了还要重来。” 这与《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智慧异曲同工。执着于“为何如此?为何是我?”抗拒现实的不如意,如同紧握滚烫的茶杯,伤己最深。茶修的过程,便是一个练习接纳的艺术。水温高低、茶汤浓淡、器具的精粗,皆有其缘法。专注于当下这一泡茶,接纳它呈现的一切滋味,不评判,不抗拒,心便随之沉静。

学习《道德经》,更是让我们明白“道法自然”,万事万物有其运行的轨迹,强求“如愿”,“不如就此释然”。 释然不是消极放弃,而是智慧的放手,是不再与不可改变的事实角力,是“事不从心,少生嗔怒”的平和。原谅他人,原谅境遇,最终是原谅那个因抗拒而痛苦、因执着而生怨的自己。心头那股怨气,确是对自身最深的伤害,它遮蔽了感知幸福的能力,驱散了福气与祥和。原谅,是拔除心中毒刺,是真正的自我救赎与疗愈。当睡前能“原谅一切”,醒来便能轻装上阵,不再被过往羁绊。    

专注当下,专注“六实”共修,体味喜乐。“原谅月”的精神,最终要落实于行动。“六实”强调“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实话实说”,在此刻有了更深的联结。“实学”道德经的智慧,明白“容”与“不争”之理;“实修”茶道中的专注与接纳,于一呼一吸、一斟一酌间磨炼心性;“实证”原谅带来的内心轻松与关系的缓和;“实干”在每一次嗔怒升起时,提醒自己“心平气和,百福自集”;“实说”在于以更宽广的胸怀待人接物;最终收获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当我们真正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手中这杯茶的温润,专注于经典中的一字一句,专注于每一次呼吸的平顺——便能更深地体悟到“接纳越多,喜乐越多;原谅越多,幸福越多”。当下的每一刻,都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也是我们唯一能把握并灌注喜乐的所在。原谅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拥抱和建设当下。    

以茶为镜,照见本心宽恕路七月是天地以其阴霾与光明、汹涌与平静教会我们原谅的季节。在茶香袅袅中,在《道德经》的智慧启迪下,在“六实”共修的踏实前行中,我们愈发懂得:幸福,不在于外境如何顺遂,而在于心海是否足够宽广,能否如大海般容纳百川,如天空般包容万象。原谅,是拓宽心海的舟楫,是拂去心灵尘埃的清风,是“复归于朴”、回归本真安宁的必经之路。

当我们学会真正地原谅——接纳无常,释然未如愿,放下心头怨气——便能品尝到生命深处那最清澈、最回甘的“甘露”,那便是由内而外生发的、不假外求的平静与喜乐。这,或许便是“七月原谅月”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也是茶修、经典与实修共同指向的生命境界:心宽,福自至;容万物,得自在。

感恩先生引领,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感恩所有的遇见!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福德班教委会委员书法组顾问 陈家善。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8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