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如水老师文章:这不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吗?

(2025-08-16 14:48:25)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如水老师文章:这不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吗?

自从加入彭城书院大家庭后,我每日的六实功课做得还算认真,如实记录言行、反省得失,结合经典与先生教诲,观照自己的不足,倒也能做到“做自己所说,说自己所做”。

未遇先生前,我已在修行路上走了十余年,曾拜国内外一些名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儒、释、道几家都有涉猎。这么多年总觉自己学得不少,但有时还是困在自己的认知里,不能拨云见日。这种状态深观时总让人怅然,久而久之,便少了些深度自省的勇气。

转折发生在20247月,先生和师母刘老师应邀来西安和咸阳弘道。初见先生时,先生为来自陕西各地的300多位传统文化爱好者举行健康生命系列讲座。刘老师几乎未语,先生却第一时间将她请到台上,感恩太太始终如一的支持自己弘扬传统文化。尚未开讲,我已被深深震撼——这样将齐家、感恩、夫妻同心置于首位的人,才是心中应有的大丈夫的模样,那一刻的感慨至今清晰。

先生分享健康主题时,每一句话看似寻常,却藏着万事万物的生存之道、天地大道,让人听了如食甘饴,如饮甘露。众人鼓掌时,他总谦虚鞠躬,微笑谦和,眉宇间透着平和与慈悲。那份温润深深打动和温暖了我。先生从不执着于任何宗教门派,对所有服务人类社会和大众的所有觉悟者都心怀敬意。这也是我选择追随先生的原因之一。

记得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先生说:“十八年前我毅然辞去所有职业,创办彭城书院。我自己想做一个真正的良师,也想感召与我一样的人一起做良师。书院这个平台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理想。在我的认知里,良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一种精神、一种操守!良师不为稻粱谋,而为唤醒有缘者的生命,日复一日、抱一精进、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无论在哪里都能给所在的时空带来光明与温暖。老子、孔子、佛陀、耶稣等都是人世间最上等的良师。我要做他们那样的人。第一,德行要很高。第二,心里要有爱,爱教育,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第三,甘于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善念、善言、善行,来积功累德,温暖世界。用生命诠释何谓师道尊严”……看到这段话让我泪流满面,这不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吗?

从此在我心里种下如何做一个师者的种子,并对先生这种崇高的大愿由心的敬佩,心里想这样的明师才是我真正要寻找的人生恩师。完毕,立马去家里的佛堂焚香跪拜,感恩菩萨慈悲,把这样的明师送到我面前。感恩老天赐福让我此生有幸能得先生教诲,我觉得此乃人生一大幸事。

今年开始,我常将书院公众号发表的文章和视频,以及共修活动的录屏,发给远在法国的高妈妈。我和高妈妈有着特殊的情缘,我们曾一同拜访过多位大师,研修经典十余载,现在却唯对先生和彭城书院情有独钟。这是因为见的多了才懂,真正的智慧从不在讲台上的侃侃而谈,而在日复一日的躬身践行。

先生最打动人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朴实与谦卑。他把弘道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是那么的纯粹、抱一、精进;他对民族文化、祖国和故乡,是那样的热爱和眷恋;他对迷茫者总以鼓励为灯,辅以方法指引;对书院老师们的用心付出,必以“感激、感谢、感恩”回应……这份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早已融入他的言行。他说“我把他人的认可当作是对我的鼓励”。十九年来,无论线上线下,先生走遍各地弘扬传统文化,用“实修”二字诠释传统文化——不空谈理论,而是在包容接纳中让每个灵魂找到方向,让经典从书本走入生活。

曾见过太多的大师、高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口若悬河,却难在生活中践行所言。而先生不同,他像“灵魂的工程师”,以言行做范本:对不足者,他用耐心,接纳和帮助大家化解迷茫;对同行者,他以感恩凝聚力量。这种“修在当下”的真实感,让我和高妈妈深觉:世间却有“修成之人”,他们的光芒不在聚光灯下,而在待人接物的细节里,在十九年如一日对圣贤大道的坚守中。

高妈妈在法国收到录屏,听完后数次感慨:“等我回来,一定要去徐州见见先生。”她甚至想将后半生浸润在书院,让经典滋养灵魂——这份跨越山海的向往,何尝不是对“实修”力量的敬仰和共鸣?当我们看遍浮华,才更懂先生这样的大德,以“言行约束自身、以修心滋养他人”的可贵。

能在这世间遇见先生,紧跟书院修身养性、修正己身;有机会追随先生“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实为幸事。这不是一场单方面的追随,而是一群人在实修中,让传统文化从文字化作暖流,润心,亦润身。先生活出了一个实修者的范本,是一本行走的道德经活教材。先生谢谢您,感恩您让我们看到了真修者的模样。

感恩书院老师们的付出,感恩先生的大爱,让我们这些外地的弟子,即便隔着千里的距离,也能听到先生温暖人心的谆谆教诲。书院用“六实”这样的实修方法,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偏执与傲慢。先生常说“做自己所说,说自己所做”。这一年的六实践行,让我慢慢放下了原有的那份“灵魂挑剔”的执念。我知道修行从不是挑别人的不足,而是磨自己的心性;不是拿道理要求他人,而是用行动修正自己。

往后的日子,会继续在六实中打磨心性,像先生和书院那些高能大德的老师们一样,用谦和之心待人,用踏实之行做事。只愿做大道的追随者,做自己的修正者。如此,便是对先生教诲最好的回应,也是对这段缘分最好的珍惜。

感恩张红燕和王水艳两位老师,她们是引我走进书院、结缘先生的桥梁。感恩我们西安团队的王国盛、肖迅爱、陈春红、煜徵、马耀华等老师,是大家的牵手偕行,才让我没有断掉与书院的连根,继而融入书院,并成为书院的弟子。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3小组成员、2025 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初校组成员  如水。邮箱收稿日期:20258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