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大雨滂沱室内书声朗朗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立秋过后,末伏来临,8月9日,又一个星期六,数百位家长和孩子们伴随着隐隐约约、轰鸣的雷声,从城市四面八方走进彭城书院。今天暑假公益国学启蒙班举行第五次线下课程。早晨7:30,义工老师们换好印有“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12个大字的红色义工服,进入各自的岗位。迎宾、签到、静场、主持、行礼、上课……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严肃活泼,一切都充满爱和关怀!步入书院的大门,家长向左行,孩子向右走,进入各自的空间,认真诵读国学经典《道德经》,汲取圣人老子智慧。
8:00整,书院的明道堂、明德堂、明伦堂等里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室外大雨滂沱,室内书声朗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有一位第一次接孩子的家长说,《道德经》大人都读不懂,小孩能读懂吗?上面的经文早已给出答案,因为最接近“道”的是“水”和“婴儿”,所以小孩读起来,身心愉悦。而另一位家长说:“咱们大人读不懂,因为我们离道久矣。”
10:00整,由于雨下得非常大,义工老师们忙着指挥养正班家长及弟子离场,幼儿养性班家长及小弟子进场。有的喊班级离场次序,有的帮不方便的家长打伞;有的处理地上的雨水;一切有条不紊,不亦乐乎!外面的雨很大,眼看就要到上课时间了,幼儿养性1班的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尚未赶到教室。童蒙养正四班的主班老师詹雪艳刚上完自己班级的课,二话没说,走上讲台,就担负起了主班老师的责任。
詹老师问小弟子们:“读经小口诀还知道吗?”小弟子们异口同声:“姿势端正,经书摆正,左手指行,右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轻松念。”那我们开始……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指名读、领读、表演读等,形式多样,中间穿插手势舞:左手是墙,右手是枪,左手是枪,右手是墙,左右手互相轮换。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詹老师领着大家行下课礼:“请大家轻声起立,让我们整肃衣冠,端身正意,怀着一颗至诚、恭敬与感恩的心,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父母及师长,行三鞠躬礼……”
“真是一堂精彩的经典诵读课”——助教老师们啧啧称赞。“小弟子们读经声音大,积极性高,兴趣浓”——这是大家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在书院里,所有的老师们都像詹老师一样,随时做到“有人但当我协助,无人但当我上前”。正是这种责任意识,才推动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蒸蒸日上。
中午13:30,雨渐渐变小了,断断续续的零星小雨,偶尔露出太阳。养志班的弟子陆续来了,他们稍微大了一点,文质彬彬、谦谦少年的样子。步入大门,向义工老师行礼,然后向孔子像行礼,接着向老子像行礼,到教室,向老师行礼!不一会,就响起了朗朗的书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下午4:30,家长与孩子们都离开了,书院恢复平静。而很多志愿者仍然在默默劳作,恢复讲堂秩序,整理桌椅板凳,打扫教室卫生,清理厕所环境,交流工作心得,研讨下周课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是这样的场景却总是让人留恋。就让我们把美好的光影长留在书院记忆的长河里。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圣贤智慧的种子,遍布彭城热土,乃至神州大地、五洲四海。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书院新闻中心义工老师的镜头走进孩子们的读经课堂,看看那些精彩而感人的画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