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如何做好启蒙班助教老师的几点思考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时光如梭,转眼离2024年春节期间的普陀山祈福之旅已经一年半时间了。记得2024年大年初四,在王阳明故居的传习苑,先生做了一场《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的主题讲学。身处传习苑,听先生的现场讲学,不觉得已泪奔了。先生讲学结束,我分享了自己退休后要到书院做自愿者,助力启蒙班教学的志向。
虽然现在也已经在书院助教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但感觉自己离优秀老师的标准相差太远。我最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成为书院的一名优秀老师?思而未得,反求诸己,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喜欢能带给我能量和智慧的老师,不喜欢空洞说教、言之无物的老师;喜欢幽默风趣能带给我快乐的老师,不喜欢迂腐教条、不与时俱进的老师;喜欢能帮我解决问题的老师,不喜欢注重理论,然而与事实无补的老师;喜欢品性高洁,以身作则的老师,不喜欢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老师。
经过觉察自己的心之所好,我对成为一个自己心之所向的老师,有了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这就是自己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
第一,心中充满爱。先生在书院的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我要爱祖国,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书院,爱孩子。我相信一个内心充满爱的老师,其念思言行时时都会散发温暖光明的磁场。这样的磁场对环境就是无声净化,对学生就是潜移默化。
第二,提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像李文献老师那样,自己先精通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再用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善于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孩子学以致用,让孩子真切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通过学用传统文化,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
前段时间,孩子放学回家给我说:“班上小豆芽哭着给孙老师说妈妈打他的脸了,希望孙老师批评他妈妈。”我一听,很吃惊,因为以前没听过这样的事,连忙问孩子:“孙老师怎么说的?”孩子说:“孙老师说,你妈妈做得不恰当,我回头与她沟通交流。下一次你在犯错误,让他打你的手或者打屁股吧。”听完孩子的叙述,我们都笑了。仔细回味,觉得孙老师真有水平,“你妈妈做得不恰当”,这样一句话,就是与孩子的共情,对孩子的理解。还有“回头与她沟通交流”,这让孩子瞬间释怀。老师话语虽短,接住了孩子的情绪,没有去批评和深挖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让妈妈打脸,只是把矛盾转化为打手打屁股都行,不应该打脸的位置错误。小孩要哄,但孩子并不好哄。这就要求老师得多学习幼儿心理,能共情,能解决问题,能引领。
第四,课堂管理要有艺术。幼儿养性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说教效果不好,只有规则与爱并存才能更好的维持课堂秩序。1、开学初共同制定课堂规则,明确规则与温情并存,但执行时用幽默或非语言信号(眼神、走进)提醒分心、乱走动、情绪不稳定的孩子。2、营造安全感,允许孩子犯错,给到问题解答的多种有可能性。3、给到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每次课上设计些比赛性项目,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随机调整次序,随机抽取每个人起来朗读,让每个孩子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警觉性,防止滥竽充数或者事不关已类情绪的产生。
第五,做持续反思与成长型老师。每次课后及时总结,本周最成功的环节,以及需要改进的环节,定期总结课堂的效果。对于效果差的课,及时和孩子们坦诚沟通,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案。
总之,做一个优秀的书院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真诚的关心每一个孩子,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忱,从而感染带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教育的唤醒与引领效果。感谢先生和师母创办的彭城书院,使我们有了增能长慧和修身养性的机会;感谢史一然老师在一次次的小组共修中的正能量的传播、爱与智慧的引领;感谢书院所有老师和六实一组同修们的大爱陪伴,一路扶助!祝福彭城书院的未来蒸蒸日上!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2023级国学班弟子、国学启蒙班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