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李小燕老师文章:独行快,众行远

(2025-07-27 16:18:4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李小燕老师文章:独行快,众行远

第四轮六实活动已经开启,我们“欢天喜地组”的小组群,恰似一座能量蓄水池,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位成员。在这里,平衡之道无处不在,成为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成长的关键法则。我们的口号是“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是平衡之道最生动的诠释。正如古语所言“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或许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快速前行,但唯有一群人相互扶持、彼此鼓励,才能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小组初建时,我便希望营造“太上不知有之”的氛围,引导大家专注自我成长。起初大群共修推选优秀感悟,我与凌寒老师常被选中。但我深知,真正的成长绝非个别人的“一枝独秀”,而是全体成员的“百花齐放”——这便是平衡之道的核心要义。它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唯有让每个人的成长势能均匀释放,集体的力量才能真正汇聚。于是,我开始打破这种失衡状态,鼓励每位同修勇敢剖析自我,将成长路上的智慧化作养分反哺集体。

在我互相鼓励下,平衡之花在小组绚烂绽放。可可老师、小梅老师、青青老师刘培老师等纷纷被邀请在大群分享。如今,已有七位老师在大群进行过智慧分享。记得最初,有些老师谦逊犹豫退缩,我耐心劝说:“这是难得的成长契机。通过分享,我们能专注剖析自我、深刻反思过往;更能在大群共修平台与先生深度链接,获得悉心指导,助力调整前行方向。每次分享,都像是汲取巨大能量,能助力往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精进抱一。”这正是平衡之道中“无为而有为”的智慧——在心灵中敬畏“无”的包容,在行动中践行“为”的担当。此外,月初小组已有7篇感悟在公众号推出,其中6篇获得特别推荐,这累累硕果,正是平衡之道结出的甜美果实。

在日常六实打卡、书院各个义工岗位上,每位成员都在践行平衡之道。我们既专注自我成长的内在修炼,又积极投身集体建设的外在行动,在个人与集体间寻找动态平衡点。每月的小组轮值,大家不仅认真完成六实功课,还积极组织小组共修、统计积分、提醒功课。我们组坚持安排组长、星评员和辅导员三位老师服务,这是平衡之道的体现——通过分工协作,让每个人既能发挥所长,又能在服务他人中获得成长。事实证明,只要真心付出,终会收获成长的馈赠。

上个月,刘培老师身兼数职,工作家庭事务繁杂。既有体制内的班主任工作,又有书院启蒙班主班工作,有国学班答辩以及主持工作,还有小组组长,包括家庭事务等等。在她担任组长期间,星评员踪老师和辅导员青青老师主动承担了许多工作,如PPT准备、小组共修主持、联系分享人等。月底交接时,踪老师还细致地将打卡提醒、星评员统计表格等工作内容梳理清楚,为后续接力的同修做好交接工作和提醒,也树立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榜样。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平衡并非一人之力的周全,而是众人协作的和谐。正如宇宙万物的运转,单一个体无法承载所有,唯有相互补位、彼此托举,才能达成动态的平衡。史老师非常智慧,提出的小组内每位同修每月轮流服务,通过角色转换,让大家换位体验不同成长,实现彼此更包容、更精进,这也是对平衡之道的生动践行。

我们组的老师们成长迅速,这与他们在书院不同的固定岗位践行平衡之道密不可分。凌寒老师作为书院全职义工,从小到具体岗位安排,大到家长学堂和国学班答辩工作筹划,都尽心尽责;艳秋老师担任古琴班班长,全力投入古琴班工作及各类活动安排;可可老师进六实不到两年,便担任启蒙班配班、新闻编辑组视频编辑及2025国学班班长等多项工作;小梅老师担任启蒙班助教,精心为小弟子们排练舞蹈;冯烨老师在家长学堂担任主持,在六实中收获了和谐的家庭与亲子关系;踪冠兰老师也在启蒙班担任助教工作,另外每次在组委工作中积极主动,无论是组长还是星评员还是助教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史艳艳老师于启蒙班担任助教,常带领有缘人踏入书院之门,感受圣贤智慧的滋养;青青老师身在南京高校执教,虽与书院相隔千里,却能将先生传授的圣贤智慧融入工作,让和谐理念照进现实;尚静老师即便本学期事务繁多,仍坚守少年养志班助教岗位,悉心助力小弟子们成长;远岫老师在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新闻组文字校对工作,用严谨态度守护每一份文字成果。他们用行动证明,平衡之道是一种智慧——在专注与分散间切换自如,在深耕与拓展中找到节奏,让每一份付出都能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祈祷文中说:“真正悟道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始终守住平衡:既不会依仗自己的才华,自视清高;也不会在成功以后,自居其功。因为,他尽心尽责时,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自己生命的成长。所以,他不会显耀于人前,而是让更多人拥有机会,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这段话,恰似为我们小组量身定制的成长指南。在共修的道路上,我们践行平衡之道,不追逐个人的光环,而是携手并肩,共同奔赴成长的星辰大海。平衡之道,不仅是我们小组成长的密码,更教会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以平和从容的心态,在个人与集体、付出与收获、谦逊与进取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支点,走出一条充满智慧与温情的成长之路。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3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文字组组长 李小燕。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