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张玉文老师文章:在红尘中扫心尘

(2025-07-17 10:15: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张玉文老师文章:在红尘中扫心尘

六月被称作无为月,这个称谓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中华智慧。《道德经》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消极的不作为,而是去除人为造作,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在这个特殊的月份里,我回顾了进入彭城书院福德班后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写报道第一次做义工迎宾第一次当礼仪……这些经历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我从有为无为的心路历程

初写福德班活动报道时,我内心充满畏难情绪,抓耳挠腮一个下午才勉强成文。这种焦虑恰恰来自《道德经》所言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困境——越是强求完美,越是远离本真。直到马红老师修改后的文字呈现眼前,我方领悟大巧若拙的深意。最好的文字不是绞尽脑汁的产物,而是心灵澄明时的自然流露。写作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当我们停止对结果的执着追求,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四月清晨的义工经历更是一场生动的无为实践。站在书院电梯旁,我不再是退休教师,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在,向每一位前来书院的同修、幼儿园的小朋友及家长鞠躬问好。《道德经》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那个忙碌的早晨,我体会到了无为带来的充实——没有功利目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当下,心灵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满足不同于职场成就的喜悦,而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内在安宁。

明伦堂内举牌当礼仪的经历尤为难忘。一块轻巧的字牌,因内心的紧张而显得非常沉重。这正应了老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智慧。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紧张源于对完美的追求时,忽然明白无为的真谛——不是追求外在形式的完美,而是回归内心的平静。

那是一个清露未晞的星期三清晨,福德班上课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书院,签下名字,穿上那件熟悉的红马甲,站在电梯口开始礼仪岗位的值守。每当一位同修到来,我便深深弯下腰,向他们致以恭敬的鞠躬与问候,无论是福德班的同修,还是稚嫩的幼儿园孩童,我都轻声送上早上好。就在我即将结束这项任务时,田丽老师含笑走近,柔声问道:张老师,承担课堂的巡场礼仪岗位如何?我有些迟疑,摇头道:我没做过,恐怕不行。她却温言鼓励:别担心,我来教你。  

于是,她领我至走廊,细细指点:挺胸抬头,双手托起那块上面写有一个大字字、下面有四个小字“止语、关机”的牌子;四指朝前,拇指隐于后,牌沿与眉齐平。行走时,步伐须如仪仗队般稳健庄重,余光轻扫右侧同伴,确保两人步履一致。行至前方,右转相对,躬身九十度,默数三秒;再转回面向众人,复行一礼……田丽老师不仅耐心讲解,更亲自示范,带我走了一遍流程。然而,当真正执牌前行时,我的心仍如擂鼓,双腿微颤,险些失了平衡。  

那一刻,我才真正领悟老子所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深意——牌虽轻,心若浮,则举之如负千钧;唯有回归内心的安宁,方能举止从容。恍然间,我仿佛触摸到了礼仪的真谛:非是刻板的动作,而是内外相合的恭敬与平和。

六月无为之风拂过心田,我逐渐明白:人生困境多由自心造作而生。求不得便生苦,放不下便生嗔。《道德经》有言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在红尘中扫除心尘,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以更清明的眼光看待世界;无为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去除不必要的心理消耗,让生命回归本真状态。

在这个无为月里,我祈祷能常保致虚极,守静笃的心态。念头清净,澄澈自生;放下执念,随缘自在。愿我们都能在繁忙生活中体会无为的智慧,如溪水自然流淌,似春风无意吹拂,让生命在顺应规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圆满。

希望大家携手并进,紧跟书院的脚步,在曹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一齐走,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1组成员福德班新闻报道组成员 张玉文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