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事与震撼的事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7月2日晚上,我催促孩子们“快睡觉,明天我们就要去看海上长龙——港珠澳大桥了。”梦里寻她千百回,一夜天明到身边。7月3日早餐后我们从香港去往澳门,金巴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透过车窗看碧水长天一色。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粤港澳三地共建,成为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黄金纽带”,成为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心桥、互惠桥、圆梦桥。
多少次,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港珠澳大桥,今天终于坐拥她的怀抱。大桥的落成成为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国家名片”。中国正在强大,九天揽月早已实现,五洋捉鳖既成事实。我们坐在巴车上,巴车时而遨游海面,时而穿行海底。只有赞叹我国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对孙子说:“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要好好学习成长,将来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孙子响亮的答应着。
7月5日午饭后,我们书院一行近两百人的队伍顶着酷暑烈日前往黄埔军校参观。“奶奶,听妈妈说黄埔军校被日本鬼子给炸了?”“是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埔军校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我们来这里重走军校路,学习黄埔精神才是我们的目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起来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以此来挽救国家的危亡。
我们先自由参观,我和同去的王颖老师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观,当我们来到当年学员们白天作为学习的教室,晚上当作睡觉的寝室时,硬硬的木板上铺着薄薄的一层布,一人一床线毯子,王颖老师眼圈红了,我的心也被揪着。孙女说:“那些草鞋就是他们的鞋子吗?”我说:“是的,当年他们没吃没穿,晚上睡在这木板上。”两个孩子表情沉重,一失先前的玩皮劲。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造就无数的领袖、将军、将士,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陈庚、左权……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正像孙中山先生所期待的那样“同学同道,生死共赴”,也正如校训所言“亲爱精诚”。
参观结束后,我们聚在学校旁边的大树下,聆听先生本次游学的第二次分享。先生说,我们来这里游学正是要学习黄埔精神,即爱国精神。现在世界很多国家战火纷飞,人民水深火热,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更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具体做法就是做一个“四和”的人,首先要和谐好家庭,先生还举了郑敏老师的例子现场说法。
我们回去的路上,再一次瞻仰了军校墙壁上将士们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场景。来回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十二点多去,三点左右回来,大人孩子的衣服、头发湿了,脸通红,却没有人喊热,更没有人掉队。第一次参加书院游学的福德班学员杜文玲夫妇说:“书院人太了不起了,特别是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这么多人的队伍,组织的井井有条,我此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4组成员、福德班班主任、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启蒙班主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