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国学班毕业这一年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不知不觉从国学班毕业一年了。先生曾说,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先生还说,在书院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文章后面作者的身份越多,说明他进入书院的时间越长,且担当的越多。我那些被编辑部推送在公众号上发表出来的文章,其后面的身份不断增长,这说明我融入书院的程度越来越深。回想起来,真是几多欣慰,几多感慨。
一、六实的“艰辛”
六实,用先生的话说就是六件事,第一,每天阅读《道德经》1至3遍;第二,每天做拳操舞1遍;第三,每天静坐至少分钟;第四,每天诵读《问道新得》三章;第五,每天唱正能量歌曲5首;第六,每月写一封总结信。这是六实修行的最低标准,多多益善。六实也是“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实话实说”的简称。
我的六实之路,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艰辛。当初学习拳操舞,我是通过看视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很吃力地学会的。记得当时我在学校里承担中考监考的任务,在确保不会对考生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我在考场后面悄悄的比划拳操舞,刚比划了两分钟就被监控组发现,说监考老师动作太大了。想一想,那时的自己是一种着迷状态。今年再监考就不一样了,我用恭敬态坐姿来聚精会神的监考。我坐在板凳的1/3处,身体直立,肩膀放松,双脚自然分开,双手放在膝盖上,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庄重。这种状态,既庄严又认真,而且修身与工作两不误。
2024年元旦,我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六实功课每月达到一千分。有一次在大群共修,我分享我的六实之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深受大家肯定。不过,当时做的有点吃力,做到一千分很紧张。现在就不一样了,我找到了高效的方法:早晨起来参加早共修,读经,静坐、唱歌、做拳操舞;上班时,若有空就抄经、读《问道心得》;中午静坐;下午和晚上,有时间就做拳操舞、读经,习惯了就自然了。如果当天有重要的事去做,就按时间段取消相应功课。所以我的打卡计分方法是减着来的,哪项没做,晚上打卡就去掉,一个月分数过千也是自然而然的。虽然经过当初的艰辛,但现在能自享其乐了。
二、助教的“无奈”
毕业时,我们全体毕业弟子集体加入书院志愿者协会先锋队。在填报名志愿者岗位时,因为我每周六要带外孙到启蒙班读经,所以就报了启蒙班助教岗位,并被安排在幼儿养性班。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高中老教师,本来认为启蒙班教学很简单,不就是读经吗?可一深入实际,就发现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了。小弟子们年龄都很小,所以情况就和我想象的相差很大。
有一次,我们班的主班宋老师请假,叫我临时代课。我一个高中老教师却对幼儿班的孩子束手无策。小弟子们不听我的,课堂纪律一时混乱,有下位子的,有乱跑的……我深深的感到浑身劲却使不出来,只盼快点下课。再看看其他班级,都井然有序。我们这个班,史一然老师、张栩宁老师、宋德昌老师都带过,他们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快乐充实。可我为何带不好呢?想到一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带班心要静,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读经兴趣,要遇事炼心。”“无奈”之余,我暗下决心,多学习,多交流,多提升,尽快适应,早日胜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有一颗为大家服务的心啊。
三、新闻稿的“尴尬”
今年2月,我接到史一然老师的通知,问我能否担当启蒙班的每周文字报道?我当下就答应了。心想:“对于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这不是小事吗?”她说:“您这学期的工作以写报道为主,班级助教为辅。建议您先把公众号上近年关于启蒙班教学的报道看一下,了解一下形式和内容。在这基础上,可以有创新。照片,有专人来拍,您只需要撰写文字就行,周六晚上写好后发到书院邮箱。”
我按照史一然老师的建议开始了这份工作。刚开始就是模仿,利用已经发表的稿件,稍微改一下,修饰修饰就可以了。可是,越往后越难,因为每周要报道的内容都差不多,可是写出来的稿件不能都一样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这个“不同”怎样体现?绞尽脑汁后,我决定有的从“点”上写,有的从“面”上写,有的从内容上写,有的从形式上写等等。
最让我尴尬的是稿件的标题。有时琢磨了半天的标题,太书面化了,编辑部给改成口语化;有时写下口语化的标题,又被编辑部改成文绉绉的了。仔细一琢磨,凡经编辑老师改过的标题确实更合适,真是服了。令我欣慰的是,也有一字没改的,还受先生表扬了,这是我从先生的打卡感悟中看到的。
毕业这一年,我在书院增加了好几个身份,我的进步越来越大了。先生说:“谁担当,谁成长;谁付出,谁增能。”我在一年的时间里实证了这句话的真谛。这一路虽然很“艰辛”、很“无奈”,很“尴尬”,但我的生命成长了,责任感增强了。和谐身心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事业我的责任,和谐社会我的责任。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1组成员、2023级国学班弟子、国学启蒙班助教、新闻中心文字组成员、编辑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