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用中华经典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与书院的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家大宝从小就在《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中熏陶,之前因住所距离书院较远一直未能进入书院。孩子上小学后,我们家离书院更近了,立刻报名,顺利成为书院一员。初次踏入书院,老师们温暖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更坚定了我让孩子在此学习的决心。那时刚上一年级的她,做事浮躁、缺乏坚持,我迫切希望她能在传统文化中沉淀心性、养成好习惯。而彭城书院,正是我们寻觅的成长沃土。
书院的经典诵读,成为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起点。起初,诵读《道德经》、《论语》时,她坐不住,读两句就想放弃。我便陪着她一起读。我们约定每天读五遍,用划“正”字记录进度。看着本子上渐渐填满的“正”字,孩子眼中满是自豪,我也倍感欣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她从磕绊到流利,从被动到主动,如今诵读经典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滴坚持终会汇聚成成长的力量。
书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打开了孩子认知世界的新窗口。虽然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参与全部的冬令营、夏令营、二十四节气茶会等活动,但每一次参与都收获满满。去年暑假,我们跟随书院走进三峡、神农架,探访荆州博物馆。在三峡的壮美江景中,孩子吟诵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真切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她惊叹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奇观;在荆州博物馆触摸千年文物时,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化作眼前的实物,她终于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意……这些游学经历,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更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进了现实。
在日常生活里,经典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孩子。现在每天晚饭后,她都会主动整理书桌,偶尔忘记时,只要我轻轻提醒,她就会立刻反应过来,真正做到了“列典籍,有定处”。前几天,弟弟好奇摆弄她的彩笔,不小心打翻弄乱。换作以前,她早就急得要哭,还会大声抱怨。但这次,她蹲下身,一边和弟弟一起捡拾彩笔,一边温柔地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收拾!‘财物轻,怨何生’”。我真切感受到经典早已内化为她的修养。
作为家长,我在书院的家长课堂同样受益匪浅。先生那句“教育是灵魂的唤醒”,直击我的内心。过去面对孩子的三分钟热度,我常急躁焦虑;如今通过学习,我学会以身作则,坚持与孩子共读经典、耐心沟通。当我做出改变,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自律。
书院如同一盏明灯,用经典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用传统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灵,助力习惯养成与品格塑造。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书院的义工老师们,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也希望更多家庭走进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幸福!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为彭城书院第72期国学启蒙少年养志1班小弟子刘予頔家长,在6月14日家长学堂上的分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