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句话引发的思考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先生在讲到一个人上学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时说,幸福与上不上学关系不大,与学历的高低关系也不大。幸福与三个要素有关:三观、品德、习惯。一个人只要拥有合道的三观、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就有了幸福的能力。而后先生为我们描述了他近日遇到的一位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言语间对那位年轻人充满了赞许:谦卑、好学、精气神十足、能量满满、做事合道……先生问他就读的是哪所大学,没想到年轻人自信而坚定地回答:“老师,我走的不是上大学这条路。”后来得知,他只读完初一便辍学回家,边打工边学习传统文化。正因为经受了这么多年传统文化的洗礼,所以才有了今天先生看到的他闪闪发光的样子。
“我走的不是上大学这条路”——我回味着这句话,想象着那位年轻人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我感受到了那份坦然、自信和对未来的笃定,心中感慨万千。
首先,关于目标。我想,那位年轻人的目标一定很明确且很坚定。我们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心中的罗马在哪?有句网络语说:“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也曾听一位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待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呢?我的有形的目标尚不清晰,我还在思考中。但是进入书院后,我知道:所谓的“罗马”一定是在合于道的那端。所以,跟随智者,跟随明师,与同修们一起顺道而行,努力做一个有道的人,这终归是不会错的。
其次,关于路径。对于寻找人生幸福来说,上大学绝不是唯一路径,如先生所讲,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学,这也是天性使然。而当今社会,太多的家长把考大学当成了孩子的唯一路径,所以才会各种内卷,以至有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甚至厌世的现象,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当然不是!考不上大学人生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当然不是!人生永远不会没有选择,任何事都不会只有一条路,而只是我们选择了那一条路而已。当我们放下执念或许便可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随大流”,缺乏突破世俗的勇气,慢慢的便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己,可悲可叹!《了凡四训》中讲,改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从心上改是最根本最究竟的办法,而要想实现从心上改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只有认知提升了,我们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才会发现人生不是独木桥,而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再者,关于坚持。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先生提及的那位年轻人,经过近十年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才修得如今这般模样。做出选择可能只是一瞬间,坚守初心却要付出数年的努力,这是他对自己所做的选择的笃定,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另外,对于咱们书院,十八年筚路蓝缕,十八年弦歌不辍,只有先生知道这十八年来经历了多少考验和磨难,如果没有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那腔热情,如何才能保持对初心的坚守,又怎么会有今天的书院呢?而反观我们与孩子,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我们期待他可以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期待也越来越多,我们希望他活泼、自信、积极乐观;希望他专注、自律、勤奋好学……直至某一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孩子的成绩单上,而忘了当初我们只是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真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啊。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纵使我们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但又有谁能阻止我们奔向罗马的脚步呢?路虽远,行则将至,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启蒙班助教、新闻中心校对老师
李姣。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