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杨静舒老师文章:书院之行——我心中的朝圣之路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5月30号,18岁的儿子牵着母亲的手,踏上了去往彭城书院的朝圣之路。对于这次书院行,我的内心是充满着期待,也有惶恐。期待是因为自己是2024级国学班弟子,可以名正言顺的融入书院了;惶恐是因为自知修行功夫浅薄,觉得内心愧对先的关怀与教导。
平时自己是个宅女,不爱出门,也比较胆小。如果这次不是儿子陪伴,我可能会缺乏来书院的勇气。非常幸运的是同行的还有李阿姨、潘老师、朱老师、纾语老师、陈莉老师,还有3个孩子。一行9人,这是老天最好的安排。
31号,端午节当天,我们6位来自苏州的同修参加了国学班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现场,我们一直哈哈大笑,这种笑是纯粹的、无拘无束的、酣畅淋漓的,因为所有的节目都是原创。《快板》《三句半》《大话西游》《手语舞》《朗诵》这些节目,不注重形式和内容,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亲如一家”的欢乐。上台会忘词,大家瞄瞄小纸条,同修们提醒一下,观众们用喜悦的掌声给予鼓励。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大家的真诚、自在和绽放。上午的表演,是持续打开心门,融入的过程,很感恩书院有这样的安排,让远方的同修放松自在,也让我一颗紧张、陌生的心慢慢松弛下来。
对于毕业典礼,大家最期待的就是领取毕业证书了。81位国学班弟子,按照毕业课题组,一批批上台领取证书,大家在拿到证书的当下,都会不约而同,翻开证书看先生给自己的赐“字”。而我,对于先生的赐字也是充满期待的,来书院之前,也会猜测先生会赐啥字呢?脑海中会浮现:静柔、心怡等词汇。当看到先生给我赐字“静舒”,不禁泪湿眼眶,先生懂她的弟子。“静”是我今生要修的功课,《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阐述了修行密码: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阐述了修德奥妙:我好静而民自正。生活中,一不留神,心就会驰骋八荒,还会带着自是、自彰、自伐、自矜的习性,好为人师。
面对自己致命的缺点,先生用赐字的方式给出了药方:“静”。感恩先生,弟子心领神会,接收到了。再来说说“舒”,看到这个字,内心就无比的舒畅、舒展、舒心。先生知晓我内在的卡点,生活中,一不留神,就会去浏览别人,常常带着自以为是,爱逞强的习气,依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心态,拖拽、拉扯、甚至强迫对方要遵从自己的意愿。这样常常让自己陷入僵持、自责,甚至深深的内耗之中。一个“舒”字,就如灵丹妙药,让我一下子心开意解,拨云见日,舒畅自在起来。
“静舒”是先生给我赐的字,也是先生为我指明的修行路径。我领悟到先生的良苦用心:先生让我此生内观自己,做好自己,悄悄绽放,静静舒展,就会拿到大道的通行证,最终实现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我很诧异,先生都没见过我,我是谁?我长什么样?可能先生都不知道。先生如何能给出如此契合心境的赐字呢?我恍恍惚惚,似乎从《道德经》中明白了一点点:“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先生用智慧通灵达到不见而明。这样,心中的疑问,也似乎心开意解。
先生在我们毕业典礼现场分享赐字的过程,让我犹为感动。先生说:每一位弟子的赐字,都是他与我们深深的链接。先生在书房里为我们聚精会神赐字的过程中,常常忘记了时间,一个字有时要用掉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要在3000多个中华汉字里,寻觅最适合的两个字,这两个字要与名相关联,要蕴含特定的意义,还要尽量避免重复,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生谈笑间道出了赐字的奥妙,轻松的言语中渗透着深深的师恩。返程的几天,我越来越读懂了先生“赐字”带来的奥妙。那是链接上先生如如道心的法喜和自在,犹如菩提祖师给大圣赐字:悟空。那种喜悦的声音,在天地宇宙间自由的飘扬。
再来说说,融入书院心境的变化。先生在分享中经常叮咛,要融入书院,就像一滴水融入太平洋。如果没有身临其境,很难拿到真实的感受。31号清晨,李玉芬阿姨和我7点前来到书院排练快板,这时候已经有老师们陆陆续续来到书院服务了,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张温暖的笑脸。田丽老师一大早排了长长的队,特意为远方的同修买了徐州当地的特色小吃“啥汤”。看着麻辣滚烫的汤,内心的感动油然而生,一口热汤喝下去,心田里荡漾着温暖和幸福,这多像离家多年的妹妹,重回家园,在家守望的姐姐无私为妹妹送出压箱底的珍宝的感觉。那种感动是贴心的,也是真实的。
再看田丽老师,额头、鼻翼冒着汗珠,用最温暖的笑容招呼我们品尝热汤。田老师说:“清晨天气凉,喝口热汤,冒点微汗,舒服一些。”朴实的话语、朴实的做到,让我感受着书院人的温度。再看田老师,自己顾不上吃一口早餐,已经迈开矫健的步伐开始一天的服务了。在我们吃早餐期间,不时有很多老师给我们递上粽子、点心等,我看着老师们的脸,大家的笑容咋都一样呢?在我恍惚间,歌曲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咱书院的人,就是一个样。第一次在书院吃早餐,让我享受到了人世间最美的温情,这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欢乐和感动。
在书院的两天,天空飘洒着蒙蒙细雨,犹如我的心,常常于感动中泪眼朦胧。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一然老师,她的笑容如此美好,有一股治愈的神力,似乎可以把心田融化,看着她小小的身躯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在书院里穿梭忙碌的身影;看到她美若仙子,又低到尘埃里服务的身影,内心对她的钦佩与赞叹也油然而生。还有泳汐老师,她似百变菩萨一样,一会儿是迎宾,一会儿是护场,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谦卑。更有凌寒老师,这次见到真人了,她的皮肤也像我们李玉芬阿姨一样,给人复归于婴儿的感觉,浑身上下散发着德光。
还有曹桂莲老师、滕丽娟老师、朱旌德老师、穆忠良老师、钟庆来老师、徐凤梅老师、侯瑞华老师、王晨老师、孙月美老师、李向东老师、党燕老师、杨可可老师、郑丽娜老师、季书英老师、訾钰涵老师、靳松老师、倪雪纯老师、张巧娣老师、田海燕老师、蕊静老师、艳秋老师等等……我在静静的聆听,静静的观察中,真实感受到什么是:大道自然。书院人都是大道的代表,都是我的好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感恩大家。
这些在先生口中和书院公众号上常常听到或见到的名字,一旦跟真人对接上,内心犹如置身好莱坞现场,跟世界级明星来了一场亲密接触,也真实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明星”风范。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恩泳汐老师,一直护送我们平安到达宾馆,晚上还抽出宝贵的时间,陪伴着孩子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不忘为我们打开心结,用润物细无声的语言,让我们做快乐的修行人。
感恩靳松老师,让李玉芬阿姨和我,自然融入福德班团队,自然融入书院大家庭,感恩您的担当和做到。
感恩同行的李玉芬阿姨,如菩萨般护持着我们这群孩子。出门在外,事无巨细,连路上吃的都为我们准备好。看着她背着大包小包,自信地迈向书院的台阶,心中响起一个声音:菩萨在人间。
感恩潘文莹老师,用心为大家订制了酒店。在舒适、优美的环境里,让大家卸下旅途的疲惫,享受惬意的休息,开启两天高能的学习。
感恩顾纾语老师,为我们订制了温馨的大同苑之家,推开门的那一刻,三个孩子都欢呼,太美了!家的感觉。这一晚,纾语老师和我躺在阿姨的怀抱里,尽情享受着母爱温暖的呵护。清晨,阿姨带领我们一起静坐、做拳操舞、读经,真实感受到生命的喜悦绽放。
先生说,要把彭城书院打造成“学术高地、精神净地、文化圣地”。他呼唤着弟子们毕业了也要常回家看看。我内心忽然明亮起来:去书院,就犹如回家探亲,孩子在外奔波久了,总是要回家的,定期回家连根养根,生命才会焕发生机,才不会忘记来时路,也会清晰记住归途。
书院之行,也是我心中的朝圣之路。这次书院行,化掉了我心中的许多卡点,内在也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功课与方向。未来,也会谨遵先生的教诲,与大家手牵手,追随书院,迈开轻盈的脚步,收摄心神,静静舒展,绽放生命,欢喜自在。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在书院默默奉献的无数义工老师们!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4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班弟子
杨静舒。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