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华经典厚植家国情怀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6月7日、星期六,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请看今年的高考材料作文:“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如果考生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很难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彭城书院早就走在时代前沿,在2007年建院之初,就面向少年儿童开办了完全公益性质的中华经典诵读班。一年四期,春、秋学期以及寒、暑假期各一期,至今已连续举办72期。每个周六,小弟子们都会来到书院跟随大爱的老师们认真学习中华经典,汲取圣贤智慧,培养家国情怀。每个学期孩子们按照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等中华经典。
通常早晨7:30开始,义工老师们穿上印有“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十二个大字的红色马甲,进入各自的岗位后,迎宾、签到、引领家长和孩子走进各自的教室,静场、主持、行礼、上课……而今天,七点多,家长们就已经和小弟子们坐在明道堂、明德堂、明伦堂、悟道堂里,一起读经诵典了,书声朗朗,惠风和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则,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期毕业在即,6月21日毕业典礼时,家长们将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比赛诵读的内容和孩子所学的一致,幼儿养性班《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养正班《孝经》《大学》《中庸》等;少年立志班《论语》《孟子》等。童蒙养正2班主班曹桂莲老师,召集全体家长开动员会:“这次比赛,我们拿出百分之百力气,争取获得最好成绩,用行动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家国情怀的突出特点是家国一体,爱国是国民无条件的义务,是最高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一直是书院坚持的不变宗旨。
镜头定格在下午4:30,家长带着开心的笑容与孩子们离开了,那些忙碌了一天的志愿者们开始收拾教室、打扫卫生、整理环境,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书院恢复了宁静。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些从小在书院读圣贤书的孩子们,都能立圣贤志、走圣贤路,长大之后成为民族脊梁、国之栋梁!

加载中…